正在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 No.59|偶為魂器,伊麗莎Elisa Vilaça的葡萄牙木偶蒐藏展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 No.59|偶為魂器,伊麗莎Elisa Vilaça的葡萄牙木偶蒐藏展

這些被雕塑、創作而來的「身體」,也同時成為不同世代木偶藝術家的魂器,它們擁有創作者精神的靈魂。從地域的連繫來看,它們也表達了城市的靈魂被承接、盛裝於此:伊麗莎作為澳門的木偶藝術家,將自己的創作置放在之中,澳門在葡語世界語境的模樣,就變得清晰。

伊麗莎(Elisa  Vilaça)是澳門的木偶藝術家,在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裡,介紹過兩次Elisa工作的兩個面向——一是製偶,一是偶劇的演出。而今年「葡國六月」,她展出了自己蒐藏的葡萄牙木偶。

2021年,伊麗莎在領事官邸展出自己的手工偶。造形豐富多樣:有葡萄牙兒童文學人物、也有類似娃娃屋的故事作品(Elisa任職魯彌士幼稚園校長的時候,她為孩子們製作的「故事盒子」)。在當年展出的作品中,其二是象徵主義詩人庇山耶(他的小狗阿米),還有後來定居在日本的漢學家慕拉士。

「兩位曾居住在澳門的世界文學史人物,作為這個城市的文化精神。」這次展出的蒐藏,伊麗莎以木偶為視角,將澳門與「世界」的關係,重新梳理一遍。

相|庇山耶的小狗阿米(藝園)此後,位於永利酒店前方的公園「藝園」的庇山耶和小狗阿米雕塑,同樣為作為城市精神的公共藝術作品。

伊麗莎在展板上介紹了「葡萄牙木偶戲」,自十八世紀開始,因為受到了義大利和法國喜劇的影響,而將木偶戲帶入葡萄牙的劇場演出。在十九世紀的文獻中,可以看到它們與後來常見的羅伯托劇場(Teatros de Robertos)非常相似。

相|「羅伯托劇場」:*羅伯托劇場是由簡單的手套木偶組成,傳統上由一人操作,舞台結構約1m X 1m,覆蓋著印花棉布。故事主題圍繞著一位民間英雄「羅伯托公爵」,其形象深植於葡萄牙文化想像中,座右銘是「永遠勝利」,即使是戰勝死亡。對話中「r」和「s」音的豐富發音特徵,加上將小蘆葦放置於口腔頂部的發聲技巧,使木偶師的聲音有著誇張的放大效果。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常見木偶師巡迴於海灘和節慶地方表演,為各年齡層觀眾帶來歡樂。但他們的藝術不僅限於這些場所。巡迴展棚在全國各地演出,結合手套木偶和線偶,也常有私人樂團伴奏。這樣的演出,通常是季節性活動:夏季巡迴演出,冬季則靠其他行業維生。里斯本民俗市集(Feira Popular de Lisboa)是這些巡迴演出的重要場地,木偶戲題材多樣,從宗教奇蹟故事到中世紀傳說,再到對日常生活的諷刺與社會批判。然而,當時的政治 環境不利於言論自由,許多木偶師遭受迫害、監禁,甚至生計被沒收或焚毀。

羅伯特劇場曾經歷高壓的政治環境的壓迫,受到言論自由與表演的限制,木偶師更因此遭監禁,木偶也被燒毀。今天,這樣的木偶創作形式能保留下來,在於眾多木偶藝術家的堅持與保留。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波爾圖木偶劇團( Companhia das Marionetas do Porto)的導演/創辦人João Paulo Seara Cardoso。在他之後,依然有許多木偶師在持續創作。

這個展出令人感到驚喜之處,便是在每一個木偶的旁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姓名、劇目暨劇場來由。

展覽名為「靈魂的物件」。一般來說,在演出之前,木偶尚未擁有靈魂。但是「靈魂」究竟意味著什麼?從小方面說,這些被雕塑、創作而來的「身體」,也同時成為不同世代木偶藝術家的魂器,它們擁有創作者精神的靈魂。從地域的連繫來看,它們也表達了城市的靈魂被承接、盛裝於此:伊麗莎作為澳門的木偶藝術家,將自己的創作置放在之中,澳門在葡語世界語境的模樣,就變得清晰。

相|川井深一拍攝——木偶,靈魂的肖像
我嘗試拍攝這些木偶的「身體」,觀察文化的靈魂如何藉由在這一具具「器皿」敲擊有聲。在Elisa 珍藏中,我最喜歡製偶師Jorge Cerqueira 的創作。他巧妙地將自然物的造形融入了木偶,使之成為「身體」的一部份。這充滿精靈感魔幻,超越了生命的界線。Rui Sousa的木偶更趨近「物」,以繪畫的方式呈現,誇張的虛構形象。而Elisa的偶創作介於其中,似真似幻,或許是一種澳門形象。

當代葡萄牙製偶師以及他們隸屬的劇團一表

相|Elisa  Vilaça (伊麗莎・維拉薩,澳門葡人之家協會。筆者攝影)

Jorge Cerqueira (Teatro e Marionetas de Mandrágora: Mandrágora木偶劇團)

Filipa Mesquita (Teatro e Marionetas de Mandrágora:Mandrágora木偶劇團)

José Gil (S.A. Marionetas:S.A. 木偶劇團)

 Fernando Cunha  (Valdevinos Teatro de Marionetas:Valdevinos木偶劇團)

 Vítor Costa  (Robertos Santa Bárbara:Santa Bárbara Robertos)

Jorge Soares  (Bonecos de Almar:Almar木偶團)

Manuel Dias  (Trulé:Trulé劇團)

Raul Constante Pereira  (Limite Zero:Limite Zero劇團)

José Quevedo  (Novo Palheta:Novo Palheta劇團)

João Costa  (Mãozorra:Mãozorra劇團)

Sara Henriques  (Red Cloud Teatro de Marionetas:Red Cloud木偶劇團)

Sérgio Rolo, Rui Sousa, Nuno Pinto(當代木偶/物件劇場藝術家)

-以上木偶藝術家資訊來自展場文字-

延伸閱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6 與孩子共同守護城市靈魂的偶劇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27:「葡萄牙六月」在澳門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37:在海洋觀視野下的閱讀養育——側記2023年「字母和它的朋友們」親子文學與文化節

川井深一( 61篇 )

林香君(川井深一、大香)。出生高雄。2015年開始,於澳門望德堂區經營井井三一繪本書屋。現嘗試與孩子在街市、村落、社區、海洋或山林進行教學現場實踐。「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專欄是因為井井三一是澳門的繪本書店,想知道這個城市的文化聯繫是什麼,所以店主川井深一做了在地和海外(葡萄牙、台灣或其他)有書的見學,在此記錄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