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重金砸的繪本好在哪裡?

【馬尼尼為|繪本專欄】重金砸的繪本好在哪裡?

重金砸在印刷、加工的書籍,給我們的感動有比較多嗎?
去年底台灣出了一本重金級的繪本、世界級作者Bruno Munari的經典《暗夜中》(nella notte buia)。的確,在大塊未出版前,從來無緣目睹此書本尊。第一是不好買、第二是不便宜。在諸多書介、藝術家書籍欄目中見過此書的內頁照不少次,終於,我們可以就近、輕易就買到這本書。
《暗夜中》繪本封面(圖片來源: 後青春繪本館官網)
它的價格還是居高不下,不過只要一翻就明白了,一本書裡有不同的紙、不同的印刷方式、還挖了好幾個洞(六種特殊色;黑卡紙、描圖紙、美術紙;黑卡用網版、描圖用UV、美術紙用平版印刷。)這樣聽下來已經不便宜,接下來還有打圓洞及軋不規則孔洞。但接著我想,重金砸在印刷、加工的書籍,給我們的感動有比較多嗎?
《暗夜中》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後青春繪本館)
《暗夜中》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後青春繪本館官網)
《暗夜中》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Design Obsever)
不知道是不是以當前的印刷技術來處理,本書好像少了什麽,當它在1956年印刷時使用的印工、紙張應該是和現在不一樣。回看在台灣早就出譯本的《霧中馬戲團》。此書的作法也相當特別,為了不讓中文字去影響原來的版面,完全保留了英文的畫面。中譯以別冊夾於書中。《霧中馬戲團》與《暗夜中》創作時間很近,作法上有不少類似——以描圖紙處理「霧景」、「黎明」,將明未明的場景、像靶心般的孔洞逼近。不過描圖紙的命運,似乎都易起皺。這些書將隨著時間,更有「味道」。
(不過,技術發展到可以任意在書上雷射切孔、製造任何細小的孔洞,例如朱贏椿的《蟲子書》以「雷射雕刻」技法,模擬古籍蟲蛀樣貌,也成為書的「挖洞」樂趣。雖然這不是繪本,但也算是天下藝術書籍之一。)
《霧中馬戲團》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moonpicnic)
《霧中馬戲團》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moonpicnic)
我不知道某些被喻為「不朽」的東西是不是隨著時代而晃動了,我看到更多的挖洞書,不僅成本低、藝術性、文學性也不輸《暗夜中》。例如Lucie Félix的《2隻眼睛》,或是印度Tarabooks出版的《I saw a peacock with a Fiery Tail》,以一首古長詩詮釋成一本挖洞繪本。
《I saw a peacock with a Fiery Tail》繪本內頁(圖片來源:tarabooks)
或是渡邊良重(yoshie watanake)的書也總有一股耳目一新的感覺,她有一本叫《BROOCH》(有英譯本)的繪本,完全以單薄透明的紙製成,前一頁就隱透下一頁,在紙質上和描圖紙的觸感完全不一樣。她用「透明紙」玩的遊戲已經比《暗夜中》多元很多;更不用說駒形克己打造出的紙藝、書藝世界了。看到這些精進的設計師、藝術家作品,我不由思考《暗夜中》於現今的地位。
《BROOCH》繪本內頁(圖片來源: 你好大海品牌設計)
不過我很快就知道了,《暗夜中》就是他們的老師,青出於藍;而且也不能忘了,Bruno Munari做了非常多關於書的形式探索,我們也不能只聚焦於他的一兩本作品直呼經典膜拜。
馬尼尼為maniniwei( 50篇 )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