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在早在 1957 年由義大利Danese公司出的玩具「十六隻動物拼圖」(the Sedici Animali puzzle),至今還在市面上、一套要價三百多美金,價位居高不下。這款有名的拼圖其實是出自繪本圈也熟悉的Enzo Mari,他其實更為人廣知的身份是傢俱、產品設計師(其理念主要是美感與功能兼具,且耐用,至少可用一百年)。後來他接續推出一本以這「十六隻動物」為角色的無字繪本,名為《蹺蹺板》( L’Altalena) 。
由義大利Danese公司出的玩具「十六隻動物拼圖」(the Sedici Animali puzzle)。圖片來源:http://theanimalarium.blogspot.com/,Enzo Mari’s playful simplicity,2009
這本繪本可能是史上最「聰明偷懒」的繪本!
因為它完全不用畫——把這十六隻動物在蹺蹺板上不斷排列組合即可。一開始,先是左各一隻動物登上蹺蹺板,之後,一邊疊加、蹺蹺板一邊上上下下,接著動物越來越多,平衡感也越來越刺激!經曆一陣混亂的高潮後,最後達到拼圖的原來狀(全部擠成一團)。
那麽,既然劇透了,這本繪本好看在哪裡?
圖片來源:http://theanimalarium.blogspot.com/,Enzo Mari’s playful simplicity,2009,Photos courtesy of Helena Zália at 2zai.blogspot.com.
這些動物完全由簡潔的弧線組成(是作者最在意的拿手好戲,單一個反覆欣賞都是耐看),由大至小不一(一般的拼圖大小很一致),不管做何排列,就算沒有在蹺蹺板上,都有種和諧的美感,裡頭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弧線」,而脫離實體玩具成為在平面空間的扁平造型,作者用了白色的背景,連那些動物間的空白部份「負空間」也是優美的。當然利用書的中切線作為蹺蹺板的中心在視覺上也更符合這平衝游戲的視覺感。此書採無裝訂的風琴書,可能是作者覺任何裝訂線都會破壞畫面,故只有一道紙的摺痕切過蹺蹺板中軸。
不得不提這原款玩具其實是很厚實的,它是拼圖、也是積木,是一隻一隻很寛厚,可以穩定站立、疊加的。不過沒有附蹺蹺板就是,但想像如果真的拿來玩平衡遊戲,確實只有在全部拼成一塊、並置中時才能平衡,其中的重量、體積都是隱藏其中的知識。
《蹺蹺板》( L’Altalena)書籍內頁。圖片來源:https://www.corraini.com/
而作為一本書,它也示範了一種故事原型,角色由少至多,情節由簡至繁,由繁至簡、由混亂至平衡。一本繪本好像就是那麽「簡單」。去應證諸多繪本情節,不外如此、不脫此計。不敢多套用什麽道家、哲學說法,也可能年歲漸大,越能欣賞一些似乎有點乏味的東西,人活著就像在一個蹺蹺板上永遠在搖搖晃晃,和身邊大小規格不一的所有東西都和解拼成圓融一塊還真不容易啊。
馬尼尼為maniniwei( 53篇 )追蹤作者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幫我換藥》;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編譯、繪《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補助數次;2020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不定期開辦繪本創作課;於博客來okapi撰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 網站:https://maniniwei.wixsite.com/maniniwei Fb/IG:馬尼尼為 manin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