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王德育藝術史時間(一):甚麼是梅迪奇禮拜堂 ?

王德育藝術史時間(一):甚麼是梅迪奇禮拜堂 ?

教宗里歐十世(Leo X, 1475-1521)與堂弟朱里歐.德.梅迪奇(Giulio de”&#…
教宗里歐十世(Leo X, 1475-1521)與堂弟朱里歐.德.梅迪奇(Giulio de”” Medici, 1478-1534)計劃在聖羅連佐宗座聖殿(Basilica of San Lorenzo)的南側營建新聖器收藏室(New Sacristy),作為梅迪奇家族的陵墓,後來通稱為「梅迪奇禮拜堂」(Medici Chapel)。在1520年,樞機主教朱里歐將這個家族墓室計畫案委託給米開蘭基羅主導。教宗里歐十世於1521年逝世,朱里歐於1523年成為教宗克雷門七世(Clement VII)。
聖羅連佐教堂的北側原來就有一座舊聖器收藏室(Sagrestia Vecchia),由菲利波.布倫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所設計。米開蘭基羅受此影響,在規劃設計新聖器收藏室時,也同樣採取在立方體空間上矗立圓頂,並且在白牆上以稱為「寧靜石」的灰黑色砂石(pietra serena)來嵌鑲壁柱和線板,整體規劃以幾何形制為主要考量,產生清晰明快的結構效果。這座梅迪奇禮拜堂是米開蘭基羅唯一一件結合建築與雕刻的偉大規畫;學者專家也公認禮拜堂的雕刻是佛羅倫斯的經典之作。
新聖器收藏室的建築主體於1524年完成,米開蘭基羅陸陸續續完成《聖母和聖嬰》以及《聶姆爾斯公爵朱里亞諾》、《烏爾比諾公爵羅連佐》、《黎明》、《白天》、《黃昏》、《夜晚》等雕像,但尚未安置定位;然而,為了協商朱里亞斯二世陵寢的規模事宜,米開蘭基羅在1532年前往羅馬,在1533年曾經返回佛羅倫斯,但不久後,於1534年定居羅馬,從此不曾再返回佛羅倫斯。於是擔任佛羅倫斯公爵的寇西摩一世.碟.梅迪奇(Cosimo I de”” Medici, 1519-1574)就命令咎爾咎.瓦薩里(Giorgio Vasari)與巴托羅梅歐.安曼納提(Bartolmeo Ammannati)在1555年完成整個裝置工程。
梅迪奇禮拜堂的裝置
米開蘭基羅的原始規畫是在禮拜堂的四面牆壁安置四座梅迪奇成員的墓室,然而,在1534年離開佛羅倫斯之前,米開蘭基羅卻一直沒有製作最重要的「偉大的羅連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羅連佐.碟.梅迪奇(Lorenzo de”” Medici, 1449-1492)和他弟弟朱里亞諾.碟.梅迪奇(Giuliano de”” Medici, 1453-1478)(教宗克里門七世的生父)的陵墓,因此這兩個人的遺體就安置在入口處的石棺,在簡單的石棺上面擺置了一組大理石群像,中間擺置米開蘭基羅製作的《聖母和聖嬰》(Madonna and Child),兩旁則是擺置梅迪奇家族的庇護聖人寇斯瑪斯(Cosmas)與達米安(Damian),這兩尊聖像是根據米開蘭基羅的模型,由他的學生咎瓦尼.安傑羅.蒙托索里(Giovanni Angelo Montorsoli)和拉斐爾.達.盟帖路坡(Raffaello da Montelupo)雕刻而成。
米開蘭基羅所完成的兩組陵墓反而是梅迪奇家族中兩位較不重要的成員:「偉大的羅連佐」的兒子聶姆爾斯公爵朱里亞諾(Giuliano di Lorenzo de””Medici, duke de Nemours, 1479-1516)和孫子烏爾比諾公爵羅連佐(Lorenzo di Piero de”” Medici, duke di Urbino, 1492-1519),各佔據一面牆,建築設計相似,但雕像姿態與表現內容不同。
這兩座陵墓的中間上端都坐著一位穿著戎裝的人像,下面則各有兩個象徵人像斜臥在石棺的上面。雕像都不是實際的肖像,而是以性格類型的方式來呈現。朱里亞諾公爵手執指揮仗,兩隻腳一前一後,宛如要站起來,以開朗的姿態象徵行動型的個性。在行動派的朱里亞諾之下,身軀壯碩的男人回過頭來往外看,象徵精神抖擻的《白天》,另一個以手支撐著頭的女人則象徵熟睡的《夜晚》。朱里亞諾的姿態傳達了他的胸有成竹、指揮若定,顯現他採取行動時的果決明快,就如同《夜晚》與《白天》般的涇渭分明。
羅連佐公爵的臉部則籠覆在頭盔的陰影之中,以手支腮,兩腳交叉,沉思的姿態象徵內斂型的個性。在思想型的羅連佐公爵之下的石棺上斜臥著一男一女,男子象徵即將入睡的《黃昏》,女人則是象徵正要甦醒的《黎明》,《黃昏》和《黎明》烘托了沉思的氛圍。就整體形象而言,這四尊雕像,除了《白天》以壯闊的肩背以及回轉過來的頭傳達了懾人的力量,仍然帶有米開蘭基羅之壯年雕刻的震撼力道外,其他三尊雖然仍不失雄偉,但似乎缺少了之前的強烈力道;或許米開蘭基羅已經五十多歲,體力與精神不如從前,或是另有其他美感和情感的考量。

《烏爾比諾公爵羅連佐》:佛教雕刻的影響
羅連佐的臉部籠覆在頭盔的陰影之中,表現沉思未決;左手輕輕以手支腮,右手手掌外翻靠在大腿上,兩腳交叉,更是呼應了猶豫不決。長久以來,這尊雕像又被稱為《沉思者》(Il Pensieroso),就整體的表現而言,與大約四百年之後的歐駒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所作的《沉思者》相較,這尊《沉思者》在內蘊意涵的傳達上更為成功。
筆者認為羅連佐的支腮和交腳的姿態非常類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交腳菩薩和思維菩薩。根據《彌勒下生經》對未來佛的描述,彌勒菩薩在降生於塵世之前在兜率內院修行,作交腳姿態;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以後,則在龍華樹下修行,以手指輕觸臉頰而成為思維菩薩的圖像。或許這只是藝術創作的巧合,當人在沉思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手撐著頭,相較於兩腿張開所呈現的果決,兩腿交叉較能表現猶豫不決之狀。對這尊雕像的研究,俄國學者彼得.巴倫波因(Peter Barenboim)曾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認為米開蘭基羅有可能受到造型類似之佛教雕像的影響;終究佛教雕刻在米開蘭基羅之前已經存在了一千年,而西方與印度的文化交流也是淵遠流長。
羅連佐的頭盔造型迥異於希臘羅馬的頭盔,屬於文藝復興形式,充滿奇異的想像,達文奇留存的頭盔設計也是屬於此類。羅連佐的頭盔基本上是以一個大老鷹的尖嘴所構成(側面清楚顯現),老鷹高飛遠舉,象徵思緒的無遠弗屆;從正面觀看,帽冠的邊緣刻有輻射狀的槽線,稍微往前向下內捲,乍看之下,這個獨特的造型類似印度貴霜時期的菩薩像頭上雕有凹槽的頭巾(或稱為花蔓)。因此筆者認為羅連佐的頭盔造形應該也有源自佛教雕像的啟迪。

《烏爾比諾公爵羅連佐》:蒙鼠的意涵
羅連佐的左手手肘撐在一個長方形的匣子上,一般都認為是放置金錢的匣子,但對匣子前端的裝飾圖案則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那是一個猙獰的面具裝飾,文藝復興藝術圖像權威爾文.帕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1892-1968)則認為那是蝙蝠,並解釋蝙蝠有象徵憂鬱的意涵。米開蘭基羅的學生兼助手阿斯卡尼歐.孔迪維(Ascanio Condivi, 1525-1574)在《米開蘭基羅的生平》中,曾提到米開蘭基羅想在梅迪奇禮拜堂中雕刻一隻老鼠來象徵時間,因為「老鼠不停地啃嚙,就宛如時間會吞食所有的東西一樣。」一般人都認為米開蘭基羅這個雕刻老鼠的想法根本沒有落實。
然而,彼得.巴倫波因認為米開蘭基羅的確有雕刻老鼠,而且刻在匣子前端的動物就是蒙鼠。蒙鼠是印度教象首神嘎尼夏(Ganesha)的伴隨動物,嘎尼夏原是智慧與成功之神,體態圓滾,之後又與財富之神兼北方守護神庫柏拉(Kubera)融合,因此又兼具財富的象徵;庫柏拉的神像穿戴珠寶纓絡,手中拿著蒙鼠皮做的錢包。古代中亞人使用蒙鼠皮來製作皮囊,用以裝放金錢或珠寶,若從下端擠壓袋子,金錢或珠寶就會從蒙鼠的嘴巴吐出來,因此嘎尼夏的圖像就經常伴著一隻象徵吐出珠寶的蒙鼠。巴倫波因認為可能透過流傳到義大利的佛教唐卡或雕像,米開蘭基羅認知到蒙鼠與財富的關係,也因此使用蒙鼠的頭來裝飾錢匣。
巴倫波因的見解頗有見地,在確定錢匣與蒙鼠的關聯之後,他認為米開蘭基羅在製作這件羅連佐的雕像時,其實心裡真正想表現的是雕像的祖父「偉大的羅連佐」。「偉大的羅連佐」除了經營梅迪奇銀行之外,也是一位哲人和詩人,他非常熱衷於佛羅倫斯的公益,並且不遺餘力地贊助哲學家與藝術家;年少的米開蘭基羅曾經在他的邸宅中受益良多,終生尊之為教父一般。相形之下,這兩個兒孫輩既對家族的銀行業經營不力,對藝術贊助也不熱衷,對佛羅倫斯更是治績不彰。
巴倫波因又認為在製作另一尊朱里亞諾雕像時,米開蘭基羅腦中想要表現的其實也是「偉大的羅連佐」的弟弟朱里亞諾;這位朱里亞諾在1478年慘遭刺殺,「偉大的羅連佐」相當悲痛,也因此影響了他日後治理佛羅倫斯的態度。雖然巴倫波因沒有解釋為何米開蘭基羅沒有直接表現兩位重要的梅迪奇成員「偉大的羅連佐」和他弟弟,但他已從圖像的角度對雕像的真正身分提出看法。對這兩尊雕像,前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教授詹姆斯.貝克(James Beck)也有相同的看法。
筆者認為,左手以手肘撐在一個飾有蒙鼠頭的錢匣上,應該是表現對金錢價值的省思。由於祖父「偉大的羅連佐」的過度熱心藝術而疏於經營企業,曾經遍佈歐洲的梅迪奇銀行開始衰萎,到了孫子羅連佐的時候,企業已經沒落;因此米開蘭基羅特別以飾有蒙鼠的錢匣來表現銀行家族的興衰起落,也暗喻了《米開蘭基羅的生平》中所說的「老鼠不停地啃嚙,宛如時間會吞食所有的東西一樣。」
米開蘭基羅曾經受到「偉大的羅連佐」的賞識與贊助,又目睹梅迪奇家族的興衰變遷,或許是如此興衰滄桑的感慨使然,使得米開蘭基羅遲遲沒有著手雕製「偉大的羅連佐」,而選擇表現相同名字的兒子與孫子,並且刻意不呈現真實的容貌,而以性格類型的方式來表現。或許米開蘭基羅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表現這兩個次要的梅迪奇成員,因此他以曖昧模糊的方式來表現他心中真正值得流傳後世的梅迪奇人物。

寓言人物:《黎明》、《白天》、 《黃昏》、《夜晚》
《黃昏》是表現神情疲憊的男人,稍微低頭往下看,頭部鑿痕斑斑,與身體的光滑形成對比,顯出朦朧的蒼茫感。1976年,在新聖器收藏室裡一個隱蔽的通廊發現了56幅畫在牆壁的素描,據研判,可能是在1530年時,為了躲避士兵的搜捕追殺,米開蘭基羅曾經藏匿在此通廊,因此在牆壁上留有素描。其中一幅描繪一個裹著毯子低頭作畫的人,容貌消瘦,神情疲憊,應該是米開蘭基羅55歲時的自畫像,畫像的容貌與神情有點類似《黃昏》,之前也有人認為《黃昏》表現的其實就是米開蘭基羅自己。《黎明》是一個輕輕掀起頭紗的女人,好像曙光穿透黑暗,身軀是一個青春的女人,但臉上的神情卻帶著一抹悲傷,甚至讓人感受到痛苦,似乎反映白天的到來就必須面對世界的無奈。
在朱里亞諾之下,回過頭

王德育( 2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