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寶藏巖光節─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

寶藏巖光節─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

倘若藝術家是感性邏輯的專家,那是否有另一種見解?策展人李依樺以「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為主題,邀請十對藝術戀人/夫妻共同創作,為寶藏巖光節揭開序幕。
凌瑋隆的錄像裝置和葉采薇的膠彩畫,是一動一靜的「曖曖」對話,作品《曖曖》讓膠彩作品上銀箔的光,與投影裝置的數位之光,兩種截然不同的光感,在映射的原理中產生細膩的呼應,似乎與兩人過去在海上旅行的經驗有關;而旅行中記錄到的波光粼粼,除了是共同記憶,也是思考作品形式的共同依歸。說到旅行,劉玗與吳思嶔毫無疑問的,是永遠在行駛中的公路愛侶,作品《海市蜃樓》疊合了兩人一同在美國西岸所見的公路風景,因為電影的觀影記憶,無論是科幻片、西部片,形成一種難以名狀的既視感。配合寶藏巖現場窗景結構,搭建的戲院模型,其內部影像是這股既視感的表達;遠晀福和橋車水馬龍的風景,與各種有著美國公路電影意像的疊合,台灣與美國之間的異地公路,因為記憶而可以雙向通行。
《公園生活》是一個感性式的公園普查作品,無論是座椅、路燈,乃至於各種以公園為場景的電影,都成為夸涅(Julien Coignet)與妻子沈昭美創作的一部分。公園常常是戀愛中情侶「約會」的地點,而公園的存在,也如同一種舞台,開放性的公共空間,在都市叢林中有著過渡性的功能,適合上演各種因愛而生的酸甜苦辣;然而除了愛情,公園也可以是老少閑宜的活動空間,愛情就公園而言,也僅僅是日常的一部分。另一種關乎愛情的場景是噴水池,張暉明和廖祈羽打造了一個目眩神迷的鏡像空間,沒有水的噴水池在折射中道出了「Love Makes Everything Real」的小語,粉紅色的旋轉燈是情色的也是甜蜜的,邱比特手上的箭在霓虹燈的閃爍中,射向空間中的其他錄像作品,那是玫瑰之於愛情的隱喻,以及寶藏巖空間精神的呼應。
大畑彩(Sayaka Ohata)與梅諾弗(Joseph Mayrhofer)作品《花園:心之所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提供)
大畑彩(Sayaka Ohata)與梅諾弗(Joseph Mayrhofer)《花園:心之所向》用三個展間過場,讓植物在太陽、空氣、水的生存意象外,有著授粉與繁殖的關係,藉由植物類比伴侶關係令人玩味。人們常說孩子是愛的結晶,為人父為人母在某種程度上,何嘗不是一個藝術家身分的開始,而教育與養育在此,亦是一種無止境的創作過程;陳妍伊與黃逸民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不由分說,作品《玩具叢林》以蚊帳構成光影裝置,充滿了呵護的意象,在「迷路的斑比」系列的基調中,光線的作用讓玩具與現成物所拼貼成的動力結構,有了跑馬燈與皮影戲般的效果,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期待與擔憂一覽無遺,那是不求回報的甜蜜負擔。
陳妍伊與黃逸民的作品《玩具叢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提供)
「如果把創作和愛情相比擬,人類對於藝術創作的追求與探尋,也許就如同與生俱來對愛的執著與想望,創作和愛皆源自於人性中的情感本能。」上述是策展人在此展中最具關鍵性的立論,情侶檔藝術家作品的趣味性,來自具有同一性的各自表態,寶藏巖光節現場真正的「放閃」在作品之外,是不自知且令人稱羨與祝福。
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Sternberg)在《心理評論》裡,以「親密」、「激情」、「承諾」三種關係,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然而這是一個對「愛」所做出的幾何學假設,是一種對愛的理性分析,縱使如此,面對愛情的來臨也有可能是一無所用;倘若藝術家是感性邏輯的專家,那是否有另一種見解?策展人李依樺以「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為主題,邀請十對藝術戀人/夫妻共同創作,為寶藏巖光節揭開序幕。
寶藏巖光節的迎賓作,是廖建忠和王春子的作品《綠草地》,該作延續著「表面工程法」的創作脈絡,再現的電線桿雕塑物與原址現有的電線桿,在白天時近乎讓人忽略,如同愛情的熱度在生活的紛擾中也時常被忽略,唯有看到那成雙相倚而對的「全新」材質,以及在人約黃昏後閃爍的電光石火時,才會「感覺有異」的發現該組電線桿是雕塑作品;而電線桿上看似傳單的張貼,實為妻子插畫式的回應。黃翔和丈夫陳志建的作品《線場》,與吳建興和妻子商雅琇的作品《同心圓-吾/妻之居》,同樣表達了對家的想望。《線場》將LED燈裝置,搭建在過去曾經為住宅的建地上,這是寶藏巖現地的歷史地景,夜晚中閃爍的線條,視覺暫留似的,描摹出曾經是門窗棟樑的建築結構,過去的家屋遺址是愛情承諾後的遺跡;《同心圓-吾/妻之居》是一座以菜刀為「建材」,利用卡榫工法打造的房屋,屋內放置著傢俱邀請觀者進入,因進入而觸動的燈光裝置,讓菜刀熠熠光輝,與四周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家的概念,與房屋的形狀,兩者之間的聯想,似乎是不分國界的,來自日本的岩竹理惠(Rie Iwatake)與片岡純也(Junya Kataoka),讓日常的牛奶盒化身成微型家屋,盒上開闔的小門,引人入勝,兩人一直以來展現出絕佳的默契,將各種日常現成物,變成可以彼此串聯的有機對話體;透過投影,膠帶上的塵埃,宛若是愛情關係下,眼睛裡的一粒沙,在當局者與旁觀者之間,存著光影與一片天。
劉玗與吳思嶔作品《海市蜃樓》。(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提供)
劉星佑( 58篇 )

熱愛第一代神奇寶貝,熟悉庫洛牌使用方法。專長當代影像評論、書畫研究,關注農業環境與性別議題。現為獨立策展與藝術創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 Plus、藝術家雜誌、等平台。曾策展於香港牛棚藝術村、臺灣國立美術館數位方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國際藝術村、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等。影像作品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國際攝影藝術獎」Grand Prix大獎。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