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被工業擁抱的藝術

被工業擁抱的藝術

今年度社后工廠邀請到實踐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蕭有志擔任策展人,蕭有志談到策畫之初的想法,認為自己也許不需要在這裡做…
今年度社后工廠邀請到實踐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蕭有志擔任策展人,蕭有志談到策畫之初的想法,認為自己也許不需要在這裡做過多的詮釋,而是把基金會原本在做的再往前推一點。在社后工廠去年的開幕展中,策展人曾提供了一個展覽論述,今年蕭有志繼續延續這個架構,將原先的展覽標題「我們.一起打造了一座.工廠」留下,在句中插入「被工業擁抱的藝術」則屬於蕭有志個人的觀察,構成此次「我們.一起打造了一座.被工業擁抱的藝術.工廠」主題。
策展人觀察到:「進駐藝術家原本就有自己的創作脈絡,基金會原本的出發點是希望藉此讓藝術家在這樣的環境下接觸工業區,但我認為另一種可能的方向是藝術家被這些工業的成分所擁抱,而『擁抱』後是否會改變藝術家的創作,這就是一個開放的選項」。
在確認了這個方向後,第二步便是去邀請原本就有這種創作特質的藝術家來加入,重新定義開放展。策展人結合兩種不同成分的藝術家,除了原先進駐的駱麗真、劉文瑄、廖堉安、楊培君、葉怡利、郭慧禪、張恆銘,另邀請了作品脈絡與工作、工業相關的柯姿安、李勇志,試圖展現另一個可以達到基金會理想路徑的方法。
劉文瑄作品《盆景》。(攝影/林怡秀)
汐止社后這處以電子零組件、五金加工為主的工業區,曾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推手,歷經1960年代機具外銷出口的全盛時期、幾波產業汰換的過程後留下現今的工廠群,其中包含一棟由建築師徐雨壽設計的三層建築。成立於1989年的雍和建設,在創建出許多代表建築作品後,自許以文化藝術為土地灌注生命,「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即雍和建設投身藝文的第一步,而「駐藝.社后」則為基金會第一個十年的核心計畫。
2012年以來,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陸續在社后舉辦幾場藝術相關活動,2014年入駐這座在社后地區具有標誌性的建物,以「社后藝術工廠」之名邀請藝術家進駐創作,並於同年推出「我們.一起.打造了一座工廠」的展覽與工作室開放活動。
前為張恆銘(六樓鐵皮)《流動工廠》,牆面作品為廖堉安《產色練習》。(攝影/林怡秀)
在本次展覽中,原進駐藝術家也大量嘗試與周遭環境結合的創作方式,如葉怡利在《時間兔vs.手榴彈》中與附近工廠合作的五金細節,並將過往大戰時期工業區有工廠製作手榴彈的歷史融入作品中。廖堉安將自己工作室門口所使用的杯架與衛生紙架醞釀為此次的立體作品,而本屆藝術村村長張恆銘(六樓鐵皮)則將自己幾週前在此個展,以鐵皮、塗鴉等元素結合的作品加入記錄周圍道路的錄像裝置。社后工廠自今年起,除了原本長期駐點的藝術家群,也將開放短期的國際藝術家駐村工作空間供交流使用。
林怡秀( 1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