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下)

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下)

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攝影∣鄭又嘉 書法是世界性的藝術 書法為何在台灣會邊緣化的原因,黃智…
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攝影∣鄭又嘉
書法是世界性的藝術
書法為何在台灣會邊緣化的原因,黃智陽指出:「是因為書法被當作古藝,而且僅是技術性的東西,一般人認為現代生活都不拿毛筆寫字了,所以沒有多大用處。可是時代的規律常常是物極必反的,當中國以政策去彰顯書法文化的重要性的時候,中國社會慢慢接受書法是文化教材,是心理養成教材,不僅僅是技術性教材的時候,它則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裡面;其實書法同時也是藝術性教材,又因為書法是集視覺、文化、歷史與身體、心理等的綜合性藝術,所以書法不應該只強調視覺藝術而已,視覺與技術只是其中一個重點。書法這麼好的學科,其實是寶啊!怎麼可以把它邊緣化?現在社會上揣測的去中國化趨勢,想法其實很簡單,以為書法是中國的非本土的,那就合理的去中國化,可是書法藝術已經成為世界的了,在去中國化的同時也等於去世界化,所以是非常膚淺的。例如日本書道就是吸取了中國書法的精神,而日本的書道影響了全世界,影響了世界性抽象表現主義的多元思考,甚至國際藝術展示在戰後所見到的書法狀態,都以為是日本自身的文化。日本吸收了書法文化的道理,然後慢慢的精緻化,甚至創意化,成為他們自身很喜愛的社會文化之一,也成就了豐富了日本的文化樣貌。」
「今天沒有人敢宣稱書道不是日本文化,原因就是日本有世界文化觀。所以好的精緻文化,不管是哪一國的,都是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今天台灣因為去中國化而讓書畫藝術沒辦法發展,那就等於去世界化,可能會讓自己狹隘了、淺薄了,就像我們也不可能去掉美國文化、日本文化的影響一樣,書畫藝術絕對是台灣文化形塑多元化與豐富化的重要一環。日本文化的高度已經成為日本的驕傲,也成為世界的共同資產,同樣地,中國文化不應該是中國獨有的,因為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重要遺產。如果狹隘的把書畫藝術邊緣化,那真是太簡單、太愚蠢了,它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獨有的,而是華人共同的歷史與驕傲,同時也是世界的文化資產。現在的政策並沒有太多理性客觀的對話平台,以消弭意識形態造成的狹隘趨勢,也可能是選票性焦慮因素所感染,文化的論述就算理解了也很難真正用心落實,其實台灣理性的國民真正需要的是普及又精湛的文化,傳統又創意的文化,也就是豐富且多元的文化,絕非政治引導下的單調說法與風貌。」
書法、繪畫在台灣,發展兩樣情
談到台灣傳統書法方面目前仍能提出一些青壯輩名家,但傳統繪畫方面人才卻相對罕見的現象,黃智陽解釋道:「因為書法以文字書寫為主,一直不被當代藝術環境關心,這是它的困境,但是它的限制也可能是它的特色,由於當代藝術圈的普遍不認同,書法也就能夠保持書寫文字的特殊性。水墨狀態不同,水墨和其他媒材類似,以表現圖像為手段,自然積極的向當代化靠攏,以找尋存在意義,基本手段上排除歷史風格承傳的價值觀。為了強化水墨創作的個人辨識度,更加講求原創性,因為技法與形式必須與各種當代性風格接合,那麼傳統繪畫樣態自然慢慢的消失;而在傳統書法養成中很少講求原創性,在當代繪畫講求原創性是王道,但是強調原創性的同時,就不考慮承傳的問題,中國美術史自然就被忽略了。」
接著他指出,就現實趨勢而言,繪畫形式若依賴傳統方向,在台灣的發展道路上是相對狹窄的,而如果加強藝術家的文化影響力,那麼道路則相對寬廣:「不是傳統不行,而是依賴傳統形式能走多遠的問題。即使是把傳統繪畫包裝在古典細緻優雅的氛圍裡,但是作品的時代價值和前人相比仍是差很遠的,以美術史上的定位來講,這個方向的指標性人物很多。張大千、溥心畬、江兆申等不只是因為水墨畫得好,詩書畫印俱佳,張大千有感人的敦煌故實,溥心畬是清皇室舊王孫,江兆申具有故宮副院長的頭銜,他們都具有深厚文化根基以及社會的影響力。如果一個專業藝術家畫得像溥心畬,基本功都不錯,不是不好,但是只依賴傳統的畫技的話,社會影響力太微弱了;並不是傳統不好,而是只依賴傳統的表相是不好的。張大千、溥心畬、江兆申這麼好的藝術家都是從傳統學習出發的。所以什麼叫做傳統?傳統強調的就是文人的精神;什麼叫文人精神?人、藝合一,道、藝合一。溥心畬自詡為經典最好,詩文次之,然後書法,最末才是繪畫,表達了對思想及人品的看重,雖然有些誇飾但是彰顯了文人藝術家的理想。這一點理想是傳統繪畫發展中需要承傳的。就算是當代藝術環境也一定程度重視創作者的思考與論述,來進一步檢視他的作品是否人藝相合。現在的書畫藝術市場上漸漸看重名人藝術的價值,也反映了收藏家以這個綜合性能力與影響來評估藝術價值的趨勢。所以承傳文人藝術的精緻度,是書畫能夠繼續發展的路線,因為把握這樣能力的人太少了,而藝術價值常常以物稀為貴為考量。」
文人藝術是東方文化的極致,他再說道:「人的品味、眼力與表達,一直到藝術形式,是綜合一氣的,這種藝術的表現才是高端的藝術成就,是東方文明的極致,不會沒有市場支撐的,目前的中國把書畫當作民族精神的指標,所以文人藝術置入中國更有市場回饋。例如有位北京藝術家就發展得非常好,作品很傳統,學八大一路,走樸素一格,又擅於中國美術批評,一副今之古人的裝扮,更擴及武術、古琴等的表現,這類強調文人依仁游藝的藝術家,有了很廣的社會影響力,也有很不錯的市場反映。本來台灣有條件可以培養優質的文人藝術,可惜台灣並沒有這樣的普遍認識。年輕藝術家大概都專注於書畫技藝與媒材的巧思,希望在當代藝術的場域中凸顯驚奇,缺乏跨域沉潛的功夫,這種趨勢發展很容易因為狹隘而枯竭。若想要走文人藝術一路,千萬不要執著於當專職藝術家,也許先多讀書,深刻品味人生,然後再游於藝。將整個人生當作藝術品來觀照,可能更有前途。」
中國藝術的價值,是人文的價值
不論傳統或當代,收藏作品的價值其實是珍藏人文的價值,黃智陽說明道:「為了成就理想,必須把累積實力的時間拉長,因為有些人只在前面急著賺小錢,而少數的人累積深厚的影響力,卻在後面賺大錢。只要有這樣的認知,就能夠沉潛修練,到成熟的時候,隨興落筆書寫,都讓人欣賞追逐。例如胡適的作品現在為什麼那麼貴,我想藏家喜歡的是他的學養、人格還有在民國時代的思想影響力。又例如收藏于右任作品,並不是回憶他的標準草書,而是珍藏于右任這個人的特質和他的歷史價值。這是傳統書畫家收藏的一個必要思考和態度。水墨靠向傳統,在台灣可能不好推展,但在國外卻可能因為具有異國情調而受到歡迎;雖然實驗性的水墨畫家在意的對象是大量的當代藝術家,但是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能有被支持的可能了。其實紙墨媒材具有很好的表現特性,但是藝術家漸漸成熟之後必然需要有較好的藝術史觀來檢視自己的藝術價值與定位,並且充實學養來豐富人生,時間的累積自然彰顯了社會發展上的影響力,成為當代文化建構時的參與者,這想法其實很傳統也很積極。」
他繼而分析水墨畫的生存之道:「走傳統繪畫的方向要在大市場裡才有效果,在中國市場上因為人多,技藝好就有發展了,台灣市場小相對比較受限,所以台灣當代書畫創作一定要將兩岸的平台一起評估,成熟的書畫技巧加上正面的社會參與度與影響力,將成為藝術評估的普遍價值。」
「當下複雜的狀態是,希望彰顯傳統價值,可是對於整個書畫史的文化背景不能深刻了解,只能傳抄古人皮相;想要丟開傳統包袱,但是創意又不足,如果自己苟安在其中,就會產生尷尬現象,與當代藝術家對話時,覺得自己是書畫家,具有較深的文化素養;但是真正與書畫大家相較時,又明顯傳統底蘊不夠,目前經常有著如此複雜又為難的困境。都幻想著要不勇敢將傳統包袱丟遠一點,要不文化底蘊必須要深厚一些。」
儒釋道人文的哲學,是普世價值
黃智陽對於蘊含於儒釋道人文哲學之中國藝術的未來充滿信心:「可以大膽預測21世紀是東方人的世紀,東方美學背後是人的哲學,是儒釋道人文的綜合呈現,將漸漸成為普世價值,也因此不退流行!現在會對於書畫發展感到焦慮,是因為二次大戰離現在也沒多久,在歷史的長河裡非常短暫,二戰後是東亞文化最卑微的年代,那個年代也是崇洋媚外的時代,距離現在也不過幾十年。那個年代的東亞各國,相較於美國是相對貧弱的國家,不但覺得軍事、政治、經濟不如人,更進一步懷疑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是落後的。美國如果運用政治策略行銷美國價值,在戰後是非常容易奏效的。強大的政治與經濟力詮釋的進步概念就是美國主義,歷史不是那麼重要,傳承可能是落伍的,而發現新大陸,冒險與擴張全球化,逐漸成為台灣文化的幻覺。」
「這一切的發生到現在也不過幾十年而已,所以我們還在過程當中,但是要有信心,我們需要關照的是普世價值,人不可能被切割於藝術風潮之外,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人本的價值,可以樂觀期待21世紀會愈來愈成熟,東西方的勢力會達到一個新平衡,在這個世紀,包括軍事、政治、經濟,會達到新的平衡,而這些都會影響到藝術文化的價值判斷。歐美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雖然也還很強大,但物極必反,美國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後必然開始停滯,東方國家中尤其是中國勢力必然持續上揚,這是必然趨勢,尤其川普的保護主義,將脫離大國的文化氣度,形成霸權主義,加速文化價值的低落。如果中國懂得深耕儒釋道的文化精華,建立大國的王道文化,那麼可能因為中國的崛起、東亞國家的崛起,新世紀新平衡,舊文化也就產生了新價值。」
「崇洋媚外的時代終將過去,記得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目的去補托福,就是想去美國讀書,其實不太知道為什麼,不是真正自主的學習,只是一種極想跟上流行的趨勢,也算是一種年輕時盲目的衝勁。因為美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去美國是一個很時髦、很光彩的事情。尤其藝術教育一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了,回到國內,人人稱羨,進入大學擔任教師開始培養高端人才,同時自然的輸出美國的價值。21世紀是弱國人民自覺的時代,現在台灣年輕人已經不見得渴望去美國留學,也不太信任美國式的英雄主義。更多的可能想要去歐洲,觀看歷史的風貌,學習歷史的源頭。也很多年輕人想要去日本遊學,因為傳統的精緻文化非常耐人尋味。如果是學習中國藝術史、音樂、醫學的,也不排除去中國進修。中國經濟力強大了之後,留學生漸漸增多,也不以美國為優先,世界各國到處遊走,更多碩博士生還是留在他們國內進修,重新建立多樣且平衡的新世紀價值觀。」
東西方的價值將產生新平衡
黃智陽從歷史角度宏觀中國藝術的發展,他指出:「中國的崛起或者大國主義起來了以後,不管是利還是弊,這個世紀就是東西方的新平衡,它背後影響的就是文化、藝術、價值判斷的趨勢。源自於自中華文化價值判斷的方法將重新被討論。中國亟欲以自身文化為主體取得世界文化詮釋權的時候,善用傳統資源再轉為現代說法,企圖建構新世紀價值判斷的方法,來彰顯大國的地位,這絕對是必然的。負面來看可能是中國的中心主義希望取代長期的美國中心主義,並不是健康的概念,但是以正面來看,這也是物極必反且文化多元化的必然過程。可以想像為什麼張大千、吳冠中的作品可以拍得那麼高,黃賓虹、潘天壽作品的價格也是十分驚人,就民族主義的心態揣想,可能還不夠貴,因為梵谷、畢卡索有著更高的價格,不可否認的,藝術品的價格有很高的成分是國家政治、經濟影響力所產生出來的反射。」
「新時代的文化價值判斷當然不能採取簡單二分的方式,才是自覺性提高的文明象徵,西方較為理性的分析有它的長處,但不能過度依賴理性分析的方法與態度,傳統的中國藝術精神有其特殊的價值,也許偏向感性主觀去體認世界,不管感性與理性都是真實存在於身體的,也因此豐富了人類的藝術成果。書畫門類特別彰顯以人文為核心的關照,其實是相當完善的思考;希望在21世紀看到書畫背後所承載的東方哲學思想能被重新開展與應用,透過藝術形式與內涵的整合使人文與藝術合為一體,並且漸漸成為藝術的主流趨勢;也許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學學書法是一件很熱門的事情。而當代藝術家畫畫水墨也成為必要的訓練,而那些就是不讀一讀藝術史的人,可能被認為少了文化的氣息了……」
台灣的傳統書畫教育,因校內資源萎縮、師資衰弱致使基礎日益崩塌,認知的狹隘加上意識形態的箝制,情況雪上加霜,儘管受到少子化衝擊,每年大學入學考試美術系卻仍有2500人報考書畫類,就學需求仍在。儘管傳統書畫在台灣邊緣化情況嚴重,但在世界形勢逐漸轉變之下,面對代表東方美學極致的儒釋道普世價值必將崛起的可期未來,只要願意在藝術技巧之外,也投入中國經典詩文的修養,提升傳統人文素養,將發展放眼世界,一切仍大有可為。投身教育多年、深入兩岸產學界並身為藝術家的黃智陽,為充滿困境的台灣傳統書畫,指出一條具前瞻性的明路。
相關報導專訪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暨知名書家黃智陽(上)
鄭又嘉( 5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