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能夠明顯地發現紙本創作中的幾個有趣的創作思路。如果你湊近看,則能從張曉剛的紙上油彩作品畫面中看到些許的刻痕,正是這些肌理和紙上油彩本身的暈染效果雜糅在一起,剛好可以和畫面的古典主義氣質相融,在剛柔相間的畫面中,觀者能感受到藝術家對記憶的深度和厚度,以及對於文化隱喻的不確定性。而毛焰則恰恰特別善於利用紙本,藉人物的輪廓線條延伸個體內的情緒和精神性的特質,在微妙的光感和標誌性的灰白色調中,觀者能感受到藝術家特有的精神感染力和手上的控制力。而孫遜則在《煉金術士》中,採用頗具歷史感的樹皮紙作畫,更加凸顯了作品本身從歷史性與政治思考出發的作品氣質。而展覽現場的壓軸則是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紙本速寫。此次展出的速寫作品誕生於畢卡索創作生涯中重要的「藍色時期」,藝術家正是從這個時期發展出其極富表現力的人物線條。
毛焰∣Andy NO.3 紙上水彩 61x46cm 2010 北京佩斯提供
除了具象的具有文化象徵意義的表達,也有部分的藝術家選擇更接近繪畫本質討論的抽象線索。巴特利特(Jennifer Bartlett)善於從極簡主義的基本要素出發對色彩進行敘事化的探索,她是美國重要抽象藝術家,並以格紋式的抽象作品而聞名。Homan-ji系列作品源於藝術家的日本之旅,她將日式紙張、布料的紋理納入自己的創作語言體系之中,優雅而富有韻律感。而美國藝術家達娜文(Tara Donovan)的雕塑裝置《Untitled (Paper Plates)》則將大量紙製品進行排列組合,以工業生產的重複性和秩序感形成獨特的抽象美學,賦予日常物以生命體般的有機質感。必須提到的是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用充滿力量感的狂野筆觸拓展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維度,創造出標誌性的大地之母的全新形象。此次展出的作品以黑色筆觸快速勾勒出簡潔有力的線條,屬於藝術家典型的晚期創作風格。
張曉剛∣口罩 紙上油彩 51×37.5cm 2015 北京佩斯提供
當然,除了紙本繪畫的質感,還有更多紙質作品所能達到的創作維度,比如此次夏皮洛(Joel Shapiro)帶來的作品。夏皮洛是美國重要的當代雕塑家,他的紙上作品與雕塑裝置保持著內在一致性,在二維平面內表現平衡感、重量感乃至形式探索,傳遞了藝術家在多維度上的藝術表現力與追求。他的創作將極簡主義的核心幾何形式進一步推進,探索形式與空間表達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通過此次對於28位藝術家的梳理,我們看到了一個紙本創作的全新面貌和可能性,然而材料並不重要,只不過是人們通往精神彼岸的一個「法門」,重要的是運用材料表達的獨一無二的個體性。
隋建國∣觸痕NO.1 紙上墨水 78.5x110cm 2013 北京佩斯提供
在當代藝術創作形式和媒介不斷拓展的今天,繪畫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值得討論。繪畫並不是可以無限擴展的,藝術家最直接的手感和個人情緒的流露,是繪畫所獨有的,也是繪畫的邊界。佩斯北京此次展出的28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均來自紙上的呈現。相比其他架上媒材,紙本作品更加輕盈隨性,有時候也是藝術家吉光片羽的靈感隨筆,而這也正是紙本的意義,這些付諸於紙本的或高聲或低語的紙本片段,讓觀者看到了藝術家全新的創作面貌。
展覽現場一景。(攝影/王翔,北京佩斯提供)
Tags
李嘉瑄( 8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