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佩斯畫廊(Pace Gallery)已關閉了位於北京798藝術區的分支機構「佩斯北京」。自2008年起落戶北京,當時象徵著西方當代藝術畫廊首次插旗中國,也是跨足亞洲藝術的起始,更是許多畫廊陸續跟進於香港、上海等重要城市佈點開設畫廊分支的開端。
佩斯北京畫廊外觀。(© 暱圖網,攝影/Zhangsy0604)
在總監冷林的帶領之下,以包浩斯建築風格為主、佔地2,500平方公尺的佩斯北京是798藝術特區中最大的畫廊,展出來自歐美與亞洲的藝術家,一直以來以追求多元創新的高品質展覽為主要方向,而當時佩斯北京的開幕也恰逢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盛景。
已於亞洲扎根十年以上的佩斯畫廊,相較於後進的歐美畫廊更具備對於亞洲藝術生態的理解優勢,在2014年插旗香港後也陸續成立了兩處空間。這次的變動,佩斯畫廊則宣布將會持續營運位於香港的兩處畫廊空間,甚至考慮擴大經營。
左起:佩斯畫廊的創辦人阿尼.格里姆徹(Arne Glimcher)、藝術家張曉剛與佩斯北京總監冷林。(攝影/林亞偉)
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的創辦人阿尼.格里姆徹(Arne Glimcher)。(本刊資料室)
佩斯畫廊的創辦人阿尼.格里姆徹(Arne Glimcher)表示,「在當今的中國拓展畫廊業務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個狀況已持續有好一陣子了。」而他也認為,近期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日趨高漲的中美貿易戰,亦是讓畫廊做出這一個決定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格里姆徹說道,「自2012年習近平上任以來,人民怯於公開地顯現自己的財力,中國人亦不會在當地進行購藏的消費行為。」但他隨即補充說明,這些中國買家仍然會赴香港或其他城市購買藝術品。
除了中國整體的壓抑氛圍之外,格里姆徹指出在中國購買藝術品所需支付高達38%的奢侈品稅,也是阻礙藝術品購藏的主要障礙之一。而當說起目前美中兩地的領導者時,他表示,「我認為因為行政管理階層對於藝文的價值與其社會角色的疏於理解,導致了文化被犧牲,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狀況。」
佩斯北京畫廊空間一景。(攝影/鄧韻琴)
佩斯畫廊此次的戰略調整源自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在近年來的諸多變化。過去數年間,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有大量公共藝術空間及藝術機構在中國主要城市中湧現,令藝術生態發生良性改變的同時,也為佩斯畫廊在中國的發展帶來的全新的合作機會。作為創立59年的老牌畫廊,佩斯代理了全球近百位藝術家及藝術家基金會,而通過為中國公立、民營美術館及機構空間提供頂級藝術內容,這些豐厚且多樣的藝術家資源將有機會以更為理想的形態呈現給社會。
在利用佩斯現有資源與機構展開合作之外,佩斯也積極地在跨學科藝術、新媒體藝術及公共藝術等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先後與十餘位新媒體、跨領域的新銳藝術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並在世界各地開展了新形態的藝術項目。除美術館大型個展外,在城市的各個公共空間內——不僅是藝術學術機構,也包括商業空間和城市廣場上,佩斯畫廊合作的新媒體藝術家呈現的精彩作品也展現出這個藝術類型與公眾之間天然的交流能力。2019年,佩斯畫廊將在這一基礎上繼續拓展新型藝術項目模式,其中已包括數個正在推進中的大型新媒體藝術項目,同時,佩斯也計劃與全世界更多優秀的新媒體藝術家展開合作。
目前,佩斯畫廊仍會保留北京的辦公室,但展覽空間則因應租約的到期將正式關閉。佩斯北京的負責人程雪表示,許多畫廊的計畫與業務仍將持續進行,但未來將以更靈活的策略運行,以及和更多的在地藝術機構合作。另外,未來預計在公共空間呈現更多新媒體藝術的相關計畫,這也是捨棄大面積畫廊空間的原因之一。
Tags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