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越南藝術大展在香港 王子能與陳德良談「離境」

越南藝術大展在香港 王子能與陳德良談「離境」

香港德薩畫廊6月的越南藝術大展,是香港難得的越南現當代藝術展覽,也是亞洲難得的越南現當代藝術展覽,越南,東南亞…
香港德薩畫廊6月的越南藝術大展,是香港難得的越南現當代藝術展覽,也是亞洲難得的越南現當代藝術展覽,越南,東南亞不可忽視的新興國家,藝術力有著自古以來的傳承,也有著勃發的新魅力。
藝議(Art Agenda, S.E.A.)創辦人王子能和自幼美國長大現居胡志明市的當代藝術家陳德良(Richard Streitmatter-Tran),與德薩畫廊負責人帕斯卡爾.德薩(Pascal de Sarthe)共同策畫了這檔越南大展。這次《典藏投資》特別請來王子能與陳德良兩位,來談談這檔「離境:陳德良與現代越南藝術的交織」展覽。
藝議創辦人王子能。圖|德薩畫廊
 其實這次展覽是我們正式會面的第二次,上一次見面是確立要做這個展覽的去年11月,之後就一直是靠電子郵件聯繫。說來有趣,我們一直各司其職,出來的效果是如此協調共融,並能構成隔代對話。我認為最重要還是把關鍵的主題和藝術家確立,例如一定要有為現代越南藝術定題的黎譜作品《母與子》,順著這些要素的方向走,從而建構和連結一貫的展覽脈絡。在一間商業畫廊裡,必然要有一幅如此具美學力量吸引人目光的作品。我們也大概花了8個月的時間徵件,徵集較為靈活,能融入適應策展主題的作品。
 我是一位雕塑藝術家。從最初子能找我的時候,我有些猶疑能否勝任此項工作,再且當時越南現代經典藝術也沒有有太多的認識。我強烈感到自己的不足,可是子能卻說:「沒關係啊!你繼續保留自己的當代性就可以了!」可以看到豎立在畫廊的4個高聳柱子上,它們的頂部各繫著一個擴音器和老式的留聲機喇叭,這是題為《The Thin Black Line》的作品。現在越南首都河內仍沿用戰時揚聲器來進行大眾宣傳,我通過藝術的方式表現了越南戰爭對文化、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影響及戰前戰後的衝突。實驗音樂家Nhung Nguyen的音樂從揚聲器裡擴散,從政治宣傳功能的角度,營造了一種新的角度,為觀者經營另一種屬於越南的聲音。由於不想只展覽雕塑作品,所以也提議探索絹本水彩畫這一傳統媒介。
 德良為了詮釋現代藝術家阮潘正(Nguyen Phan Chanh)於1932年創作《賣米的人》(La Marchande de Riz)中的深黑色和現實主義風格,特地創作了名為《Configurations in Black(After Nguyễn Phan Chánh)》的絹本水彩畫作,其當代抽象風格和拉近鏡頭的方式為這件現代名作提供了激進的語境和對話,並將其置於嶄新的光芒中,而這正是我們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豐碩成果。德良這充滿冒險的精神,讓我和德薩畫廊皆認為他是不二之選。他具備善用不同媒介的能力,只要思路一轉,便已迫不急待想要開始操作,創作從非物質的新媒體如影音裝置再到實體如絹本水彩。現在想起來也有幸能邀請他,使這展覽融合了越南當代與現代藝術佳作,成功追溯上世紀遊走於越南與西方之間的藝術家以及其創作的概念。
 說回現代藝術大師,阮潘正可說是我的最愛了!他取材現實,不會作抽離事實的描繪,我欣賞他會寫實地填上越南人應有的膚色,使聯繫感瞬間建立起來。另外,我尤其喜歡以「離境」為展覽名稱,因為現代藝術大師們的作品皆是在他們離開越南時的創作,而我自己也是在過去15年才重回越南。此展覽闡述越南藝術家於不同時期的創作,能和他們一併展出實屬榮幸,壓力固然也是有的,可是大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德薩畫廊負責人帕斯卡爾.德薩(中)。圖|德薩畫廊
 要是展覽只包括現代藝術作品,那實在是太無趣了。這樣的展覽也許比較容易規畫,投放的成本也主要是保險和運輸而已,可挑戰性不足啊!我們對越南藝術的理解都有共同的想法,希望就當代作品對傳統的藝術性提出反省及反思,並感恩過去的種種以傳承歷史,造就有意思和有趣的策展方向,不只是單向的時序論,雖然現在的支出還包括藝術家的材料和額外人手等。
 說起挑戰,這回真的過足了癮。無論是德薩畫廊還是子能都給我絕對獨立的自主權,他們任我自由創作,也絲毫沒有告訴我他們在現代藝術方面會展出哪些。一切都是到布展這階段才思考該怎麼配搭,例如決定在場域特定的裝置作品《Vital Matter》背後放上木漆屏風。這3個未燒製的陶泥雕塑,佇立於密封的玻璃櫥櫃內,櫃內裝有定時灑水系統,定期向雕塑噴水。展覽期間,恆定的水分將溶化陶泥並破壞雕像;而這木漆屏風顯然是殖民地時期的工藝品,希冀為當時的購藏者帶來一絲異國風情。再加上放置在一旁的現代越南水墨和絹本具象畫作時,這件雕塑作品不僅直接向觀眾在經歷時間洗禮後,對美的看法提出挑戰,也批判了在捕捉與保存「美」的形式上的根本困難。老實說,要不是德薩畫廊,不是這樣的空間,整個展覽一定不會是這樣。我從今年1月起便全心投入此展覽的創作,2月時出訪芝加哥參與學術會議,其中涉及越南藝術議題,我更因此邀得其中一位與會學者為展覽撰寫文章圖錄。畢竟沒有一本手冊事前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可是我們都希望這會是個多面向的展覽,不單有視覺的震撼,也要有聽覺的衝擊,故展場有喇叭裝置提供合適的氣氛。而最後現在看來,一切展品配合得天衣無縫,有若不言自明的共識,敘述也條理分明。
 不敢想像當初只是源於去年8月的一通電話聊天。這是藝議第一次在香港舉行的展覽,真的很榮幸能覓得德薩畫廊如此理想的夥伴,畢竟畫廊和藝術諮詢機構的關係可是充滿矛盾和緊張。於德薩來說,這展覽是遷址以來第一次往牆上鑽孔,也僅是在新址舉的第二次展覽,可見畫廊對是次計畫的抱負和信心。藝議期待持續地與不同畫廊、藝術經紀人及藝術機構合作,包括策畫展覽和舉辦展銷活動,關注及推動南亞現當代藝術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沒有偏好哪個特定的營運方式,只要是適合當地的藝術氛圍,我們皆願意摸索。
藝術家陳德良在「離境:陳德良與現代越南藝術的交織」展覽現場。圖|德薩畫廊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