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田邊俊夫:「家」的拼圖

Toshio Tanabe: The Puzzle of "Home"

田邊俊夫本籍廣島,在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時期就是辯論部高手;高中畢業後,1938年入臺北高等學校(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高)就讀高等科文甲,仍持續參與臺高辯論部。除了口才好之外,繪畫受臺高鹽月桃甫(Shiotsuki Toho)指導,1939、1940年分別以《家》、《有紅圍牆的家》(赤塀のある家)入選府展第二、三回。在1941年臺高畢業名單中,也赫見曾入選府展第一、二回的上山春平(Ueyama Shunpei)和第二、三回的田中瑞穗(Mizuho Tanaka),三人為同窗的關係。

《典藏.今藝術&投資》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配合基金會「名單之後—台灣近代美術史的Missing Pieces」計畫,每月介紹一位日治時期入選「台府展」(1927-1943)的畫家與其作品。文章提供者為「嘉義美術史料筆記簿」。

———
田邊俊夫
入選 府展第2-3回

曾入選府展的田邊俊夫(Tanabe Toshio,1921-1999),據其臺北高校友人、臺北高校蕉葉會會長蔵本人司(Kurahito Tsukasa)的回想,是位非常謙虛的人。(註1)或許因為他性格不喜張揚,當我們在瑣碎的史料中發現他的名字時,總覺得如獲至寶。透過這些零散的拼圖,他的輪廓逐漸浮現。

拼圖一:入選府展的兩件作品

田邊俊夫本籍廣島,在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時期就是辯論部高手(註2);高中畢業後,1938年入臺北高等學校(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高)就讀高等科文甲(註3),仍持續參與臺高辯論部。除了口才好之外,繪畫受臺高鹽月桃甫(Shiotsuki Toho)指導,1939、1940年分別以《家》、《有紅圍牆的家》(赤塀のある家)入選府展第二、三回。在1941年臺高畢業名單中,也赫見曾入選府展第一、二回的上山春平(Ueyama Shunpei)和第二、三回的田中瑞穗(Mizuho Tanaka),三人為同窗的關係。(註4)

透過1939年《家》的黑白影像,可見畫家位於高處,以平視視角描繪對面兩層樓高的洋式樓房;前棟洋樓的陽臺欄杆上排列著小盆栽,下層拱廊有長衣架晾曬衣服,充滿生活感。前景左下方有線條稚拙的門板,門上自右上斜下的陰影,透露著道路盡頭即是斜射的陽光,畫家應是站在入門後的房屋二樓眺望。1940年的《有紅圍牆的家》,一條延伸至遠端小橋的水道將畫面分成兩部分,右側兩棟洋樓與紅圍牆間以不同樹種分隔,房子皆有圓拱門,左側前景樹幹,著重光影表現,下方有畫家簽名「田邊」(T.Tanabe)。從現存的黑白影像看來,兩件作品皆描繪洋式建築,畫面呈現乾淨、理性。這些建築描繪哪裡呢?

田邊俊夫之作《家》,1939。圖片來源:《第二回府展圖錄》。

拼圖二:臺高美術部座談會

戰後臺高日籍畢業生成立同窗會—蕉葉會,出版《蕉葉會報》、《蕉葉會名簿》等刊物,讓我們對田邊俊夫能有更多的認識。在臺高創立45周年的紀念文集當中,收錄一篇「美術部座談會」,紀錄參與過美術部的遠藤太郎(Endo Taro)、鈴木健三(Suzuki Kenzo)、蔵本人司、田邊俊夫,回憶臺高時期參與的美術展、學長學弟的作品及恩師鹽月桃甫等,透露田邊俊夫與同儕間相互連結的線索。

田邊俊夫在座談會上提到,在中學時跟上山春平一起住在淡水,坐火車通勤。(註5)1938年上山春平在臺高美術部習作展所展出的《有拱門的庭園》(アーチのある庭)正好與田邊俊夫1940年《有紅圍牆的家》題材相似,前有河道與植物,圓拱門的建築與兩人當時所居住的淡水可能有關。雖然兩人在技法表現有差異,田邊俊夫的畫作明暗清晰、描繪細膩,上山春平則童稚且不拘小節,不過也能看出,同樣在鹽月桃甫的指導下,學生能有自由發揮的表現方式。

田邊俊夫之作《有紅圍牆的家》(赤塀のある家),1940。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另一方面,座談會上當別人詢問起田邊的畫作時,他提到自己描繪過植物園花壇旁的臺灣總督府舊辦公大樓(即總督府舊廳舍,清代為欽差行臺)。(註6)巧的是同班同學田中瑞穗1939年的《白門與田園》(白い扉と畑)正是以植物園為題(註7),也再次印證植物園常是臺高師生取材景點。田邊俊夫、上山春平、田中瑞穗三人在畫作題材上的關聯性,勾勒出一段同儕間一齊取材創作的移動軌跡,或許也可視為少年畫家們的友情連結。

拼圖三:蕉葉會報

臺高畢業後,田邊俊夫就讀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經濟學部,曾在1980年代任職於TBS布里塔尼卡出版社(株式会社ティビーエス・ブリタニカ)。(註8)擔任過蕉葉會幹部(註9),參與蕉葉展,在1968年第二回蕉葉展出品《淡水風景》一作(註10),也曾和蔵本人司來臺灣水彩旅行(註11),能看出即便在戰後依舊熱愛臺灣,或許仍深愛自己居住過的「家」——淡水。晚年持續創作的田邊俊夫,在1995年6月5-25日於橫濱金澤區舉行水彩小品展(註12),惋惜的是,至今尚未找到相關作品。其於1999年辭世,在蔵本人司追悼文中,提到田邊俊夫的離世是毫無徵兆,而且超過十年的時間裡照料身心不自由的妻子。(註13)期許未來還能發現田邊俊夫有其他拼圖和線索出現。


註1 蔵本人司,〈田辺俊夫兄を追悼、感謝〉,《蕉葉會報》,第78號(1999-06),頁6。
註2 〈辯論部記事〉,《麗正》,第43號(1936-03),頁76-78;〈辯論部東部遠征記〉,《臺高》,第16期(1940-05),頁35。
註3 〈入學許可〉,《府報》,第3245期(1938-04-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3245a004。
註4 〈生徒卒業〉,《府報》,第4148期(1941-03-2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4148a012。
註5 「彼は中学のころから私といっしょだった。淡水に住んでいて、汽車通学をしていた。」遠藤太郎、鈴木健三、田辺俊夫、蔵本人司,〈美術部 座談會〉,《臺北高等学校 1922年-1946年》,東京:蕉葉會,1980-12,頁182。
註6 同上註。
註7 可見拙作〈殞落的新星:田中瑞穗(1920-1945)與他心中的植物園〉,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註8 蕉葉會,《蕉葉會名簿1982年版》,東京:1981-11,頁79。
註9 〈蕉葉會役員名簿(昭和38年度)〉,《蕉葉會報》,第5期(1963-12),頁2。
註10 目前知道曾參與第2、15、24回蕉葉展。出自《蕉葉會報》,第14期(1969-01),頁7、〈蕉葉展開く〉,《台湾協会報》,164號,1968-05-15 (4版);《蕉葉會報》,第47期(1983-11),頁3;《蕉葉會報》,第65期(1992-12),頁6。
註11 蔵本人司曾於1986年至1992年間前後來臺六次進行風景寫生。蔵本人司,《臺灣風景水彩作品(1986-1992)》,1994-03;蔵本人司,〈田辺俊夫兄を追悼、感謝〉,《蕉葉會報》,第78號(1999-06),頁6。
註12 〈會員消息〉,《蕉葉會報》,第70號(1995-06),頁15。
註13 蔵本人司,〈田辺俊夫兄を追悼、感謝〉,《蕉葉會報》,第78號(1999-06),頁6。
田邊俊夫之作《有紅圍牆的家》(赤塀のある家),1940。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4年12月號387期

黃子恩(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