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日本文部省1907年主辦的「文部省美術展覽會」,至今仍持續舉辦活動的日本美術展覽會(簡稱日展)於10月20日宣布入圍名單,在8,000多位參選者的較勁下,臺灣畫家周天龍、台灣漆藝家彭坤炎勝出,繼陳澄波、黃土水等前輩藝術家之後,成為罕見的入選臺籍畫家。11月1日,這些入選作品皆在東京新國立美術館展出。
「改組 新 第6回 日展 」海報。(圖擷自網路)
周天龍1933年出生於高雄市,1950至1953年與楊襄雲、何瑞雄學習,接著向旅日留法前輩畫家劉啟請教拜師。1961年其作《鳳山所見》在臺陽展上臺灣省政府選購,他在1981年舉辦首次個展,而後獲得數次海內外的展出機會,以及高雄縣美術獎、J.F.millet 讀賣新聞賞等獎項。如今高齡86歲的他依舊創作不輟,每日都至少畫3個小時以上。今年以《絲路印象》(シルクロード物語)新入選日展,周天龍向《蘋果日報》表示:「我四年前去絲路遊覽,回來苦思了一年,每天從早到晚,走路、睡覺都在想要怎麼畫,我不想再畫傳統的一張單獨風景,我要畫面有多元性,不是單純的一個景觀,而是把看過的地方、感受到的地方把他總和在一起,包括絲路的歷史背景。」
臺灣藝術家周天龍。(擷自「 CBTV十方法界弘法衛星電視台」Youtube頻道)
彭坤炎, 14歲開始在「唐木家具店」工作,研習生漆塗裝。後來因臺灣的經濟環境改變,隨著外國訂單減少、工資物料成本上漲導致利潤降低,他決定轉向漆工藝創作。從日籍友人植村修手中取得日本漆藝相關專業書籍及工具,他以自學方式找到個人獨特的創作手法。2011年,彭坤炎的漆作〈祥瑞之光〉參與日本第19屆「漆之美展」,榮獲第三大獎的農林水產省「林野廳長官賞」,他是首位獲得這獎項的外國參賽者。近年來他推動「中日國際漆藝交流展」,希望透過國際交流。這回精湛的作品《南島風光》(南島風光)入選日展的工藝美術部門,無疑也實踐理念,讓臺灣漆藝在國際上擁有發聲的力量。根據中央社報導,彭坤炎表示日本南島在抽象表現上是台灣,他想藉由作品表達臺灣的美。作品表現中央山脈、日月潭及海洋等意象,運用堆漆為中心做為胎體的獨特作法,施以變塗、蒔繪等技法。
臺灣藝術家彭坤炎。(擷自「新竹振道節目新聞部」youtube頻道)
日展在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曾一度由帝國美術院舉辦並更名為「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在臺灣近代美術史發展具有重要地位。臺灣於1895年之後為日本殖民地,當時的美術教育深受日籍老師影響,也開始舉辦繪畫競賽,鼓勵臺灣學生創作及赴日深造。對日本學畫的臺灣留學生而言,帝展即是榮譽、是獲得畫壇肯定的指標。而第一個獲得日本帝展肯定的臺灣籍藝術家為黃土水,1920年以雕塑作品《山童吹笛》入選日本第二屆帝展;在西畫項目上,陳澄波為首位入選者,1926年以油畫《嘉義街外(一)》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展,接著還有陳植棋、廖繼春及藍蔭鼎等人,二戰後僅有詹浮雲,如今周天龍以高齡86歲成功入選,畫家及其家人欣喜不已。而彭坤炎則為臺灣首位入選日展的漆藝家,難能可貴。
東京新國立美術館現正展出 「改組 新 第6回 日展 」。(Public domain)
ARTouch編輯部( 167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