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新竹」展覽名稱之寓意,正如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於開幕致詞所形容的「again and after」,在過去發生的一切,唯有歷史與文化會存留於城市的土壤之中,往昔積累的涵養與前人的深耕必能讓藝術從新竹這座古城再出發。策展人黃翔也進一步表示,參展藝術家分別因生活、求學、工作等因素和新竹產生關聯,因此創作靈感也出自於對這塊土地的再次觀察、創作與回饋,呈現他們對新竹的所見所感。她更期許經由古蹟活化再利用的新竹美術館就像一座糖果屋般吸引眾人,就如同中國藝術家陳志光的《螞蟻》成群結隊前來。
藝術家林煒翔與作品《遊蹤(三十六)》.油彩、畫布.130×162 cm.2016。
新竹最著名的風,在生長、求學於斯的藝術家林煒翔筆下,則展現出徐緩靜謐的情調,油彩創作的《遊蹤》系列呈顯出水墨畫的悠遠意境也讓大眾得以共賞藝術家內心獨有的風景。呂兆宏從傳統的編織技法出發,寬達3公尺,6連屏織就的《夏雨》,讓觀者在面對一片疏朗的荷塘風情,彷彿也感受到習習涼意的雅風吹拂。至於黃裕智則運用勾針為工具所自創的金屬編織針法,將銅線塑形成輕盈卻堅毅的軟雕塑,《珠玉》系列在光線移轉之間,閃映出虛實交錯的迷離世界。
施富錡則以一系列陶瓷創作揭示現今社會的問題,其中《炒手》可見黑色手掌與白色蝸牛殼直指年輕人面臨的購屋壓力,引人深省。出身眷村家庭的林婷婷則透過《牛肉麵》連結與父親的情感,運用油彩與樹脂層疊出幾可亂真的料理形象,也吸引觀者駐足細觀。陳志建的錄像作品《流自慢》,採以雙投映畫面的相互呼應,取鏡角度則如處於水中載浮載沉的隱晦,產生時間與空間的揉合與重置,提供觀者一種奇幻且略帶傷感的城市漫遊經驗。來自新加坡的羅湘雲在新竹駐村時期,則留心觀察巷弄的花圃設置與園丁作業情況,以水彩與攝影再現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視的一隅綠意。
藝術家施富錡《炒手》.瓷土、化妝土、釉.尺寸依空間而定.2016。
本次參展的當代藝術家分別以不同語彙傾訴自身與新竹的不解之緣,更因創作發想皆根植於當地生活的滋養與反饋,將生命經驗與展覽地點予以交融,讓觀者能從中感受藝術家對新竹所產生的各種、覺察乃至於依戀;將在地文化脈絡之延伸產生更為緊密地串聯與推展,因而於日殖時期作為街役場(相當現今鄉鎮公所)的新竹美術館展出更具世代傳承寓意。由新竹文化局策畫之第3檔「藝遊為境:遇見新竹新藝象」當代藝術展將於11月初壓軸登場。
近日行經新竹美術館,大眾目光必然會被館前廣場上密布的赤鐵螞蟻大軍所攫取而趨近一探究竟。繼「蒐.藏之間:當代藝術精選展」接續推出了「我.再新竹:當代藝術新銳展」,邀集台灣藝術家施富錡、呂兆宏、林煒翔、陳志建、黃裕智、林婷婷,中國藝術家陳志光,以及新加坡藝術家羅湘雲等8位攜手參與。
「我.再新竹:當代藝術新銳展」參展藝術家和與會來賓一起吹出晶瑩透亮的泡泡,象徵新竹藝文發展的希望與可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