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木石圖》領銜,一覽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夜拍專場鉅作

《木石圖》領銜,一覽佳士得「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夜拍專場鉅作

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三大亞洲藝術部門將攜手呈獻一場別具新意的夜間拍賣「不凡: 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將呈獻逾20件橫越千年的中國藝術作品,展示宋代文人不朽的美學風格。此次拍賣的領拍之作為北宋時期大文學家、中國文壇泰斗蘇軾的珍稀墨寶《木石圖》。
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三大亞洲藝術部門將攜手呈獻一場別具新意的夜間拍賣「不凡: 宋代美學一千年」專場,將呈獻逾20件橫越千年的中國藝術作品,展示宋代文人不朽的美學風格。此次拍賣的領拍之作為北宋時期大文學家、中國文壇泰斗蘇軾的珍稀墨寶《木石圖》。
萬眾矚目的蘇軾《木石圖》將領銜本季佳士得香港拍賣。(佳士得提供)
除了眾所矚目的《木石圖》外,中國書畫部亦將於此次特拍推出古代以至21世紀當代藝術家的佳作,逐一審視每一代藝術家如何在向前人借鑒之餘,加入自己獨特的詮釋及風格。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在此為我們概述該場拍賣中每件書畫作品背後的故事。
清 八大山人(1626-1705),《蘭亭詩畫冊》。(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03
清 八大山人(1626-1705),《蘭亭詩畫冊》,水墨紙本、立軸六條屏,每幅 24 x 13.5 cm。
估價:6,000,000-10,000,000港元
(來源:松林桂月舊藏)
出版:
● 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第四卷,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頁840-845,2000.12。
● 《藝苑掇英》第17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
● 張大千,《大風堂名跡》第三集,京都:便利堂,圖版31-36,1955.12。
著錄:張珩,《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繪畫四( 下),北京:文物出版社,頁981-984,2000.12。
《蘭亭詩畫冊》為八大山人朱耷晚年之作品,原含有前六開「漫臨《蘭亭》」的〈臨河敘〉以及後十二開的書畫對題,共計十八開。清人珍愛唐、宋、元、明諸家書畫墨跡,對本朝八大山人《蘭亭書畫冊》野逸閒筆卻未足珍懷,鮮有著錄。此冊首次為世人所知,始於張大千於1955年編輯出版的《大風堂名跡》,之後長期下落不明,了無踪跡。
本季佳士得香港秋拍徵集到這份消失在藏家視野60多年的《蘭亭詩畫冊》對題十二開,有助釐清關於此冊的學術著錄情況。張大千曾攜此冊遊歷八方,也曾在香港短期居住,此次《蘭亭詩畫冊》現身佳士得,猶如遊子歸家。雖然《蘭亭詩畫冊》已從冊頁改換成上字下畫捲軸形式,並少了前六開的〈臨河敘〉,但這些並不防礙它惹人念想的麗影,60多年來《蘭亭詩畫冊》的收藏者一直是個謎,它與其創作者八大山人的某些事蹟一樣,或許是藝術史上永遠的謎團之一。
宋 蘇軾(1037-1101),《木石圖》。(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08
宋 蘇軾(1037-1101),《木石圖》,水墨紙本、手捲,畫長 26.3 x 50 cm,畫連題跋長 26.3 x 185.5 cm,全卷連裱共長 27.2 x 543 cm。劉良佐、米芾、俞希魯、郭淐題跋,鑑藏印共41枚。
估價待詢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阿部房次郎爽籟館舊藏)
在世界藝術史上,《木石圖》代表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轉折點。蘇軾用簡潔、掌握良好的筆法,探討繪畫表達創作者於精神上和自然間交流的能力。他認為水墨畫應是一個畫家具體化其道德人格的過程。而千年之後,蘇軾的創作過程仍然是顯而易見。我們從扭曲結實的樹幹、細心描述的石頭輪廓、還有如液體般柔軟的新生竹葉中,都可以看到他的筆觸。相較之下,畫院繪師記錄下的,為眼前之花花世界;《木石圖》卻能帶領我們進入畫家的心靈。
在畫作之後,有著歷代鑑賞家和收藏家所書之題跋。而在眾多名人雅士的墨跡中,蘇軾的摯友米芾 (1051-1107) 是最具盛名之人。米芾簡短的題跋,似乎在回顧蘇軾的一生、蘇軾晚年傾於自省的狀態、以及他們意義深遠的友誼之重要性。而米芾連綿起伏的筆觸和他細心平衡的字形與規律,也足以讓他所書的題跋稱得上是一幅獨立傑作。蘇軾與米芾的相知相惜,可從他們這兩幅配在一起的傑作略知一二。蘇米合璧,不僅突顯了這幅畫歷史上的地位,也標誌了世界文化中的光榮一刻。
吳湖帆(1894-1968),《臨蘇軾木石圖並黃州寒食帖》。(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12
吳湖帆(1894-1968),《臨蘇軾木石圖並黃州寒食帖》,水墨紙本、手捲,28 x 275 cm,1965。
估價: 3,000,000 – 5,000,000港元
著錄:王叔重、陳含素編,《吳湖帆年譜》,上海:東方出版中心,頁532,2017.07。
吳湖帆既是一位具有中國文人氣質的書畫和鑑定大家,也是近現代江南傳統文人書畫的代表人物。吳湖帆幼年習畫便自摹古入手,中年上溯宋元,又專攻宋元山水,格調雅逸高古。其一生師古、鑑古、藏古,涵養在金石、書畫、詩詞、戲曲之中,他的生活完整地體現了傳統文人的雅趣。
佳士得本次呈現的《臨蘇軾木石圖並黃州寒食帖》是吳湖帆於71歲時的師古之作。觀賞此作,從用筆用墨可見他確實已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與蘇軾原作並轡而馳,難分甲乙。卷後意興不盡,又手錄《寒食帖》一過,書體如春花枝頭,搖曳生姿,所謂得其神而忘其形,運其氣而行其格,神形氣格盡在毫端。 《木石圖》傳入東瀛,後以珂羅版印刷術化為三千凡身,傳回故土,湖帆臨摹即據此凡身探究神形,完備氣格。
清 金農(1687-1763),《梅林覓句圖》。(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15
清 金農(1687-1763),《梅林覓句圖》,設色紙本、手捲,32.5 x 131.5 cm,1761。
估價:港元 6,000,000 – 8,000,000港元
出版:《藝林月刊》第九期,北京:中國畫學研究會,頁16,1930。 
著錄:
● 《冬心畫譜》,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頁185,2010.11。
● 《金農書畫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金農年表頁5,1996.02。
● 王鳳珠、周積寅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頁286,1991.06。
● 卞孝萱主編,《揚州八怪年譜》(上),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頁262,1990.07。
● 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北京:文物出版社,頁591-593,圖版47、63,1987.12。
●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頁372,1975。
● 郭味蕖編,《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頁372,1958.11。
梅花乃四君子之首,有抵耐嚴寒、經霜傲雪的特性,象徵君子品德堅毅高潔、凜然不屈、逆境自強的情操。北宋以來,文人愛以梅入詩入畫,形成歌頌「梅花」的文化現象。
金農詩文書畫皆精,是揚州八怪中文化修養與情操最高的一位。 1753年起他傾力創作梅花,既抒發文人情懷,又迎合當時揚州富商附庸風雅的需求和品味。金氏繼承前人追求野逸及寄寓心靈之畫梅法,並分析當時揚州畫梅專家如汪士慎(1685-1759)、高翔(1688-1753) 和李方膺(1696-1755) 之作品,兼容並蓄而加以創新,使其梅花個性鮮明、別樹一格。
《梅林覓句圖》展現隆冬梅花盛放、極富詩意的景緻:默林靠岸,梅樹老幹多折,以淡墨皴出,瘦枝前後左右伸延,疏落交錯。枝上梅花朵朵,一片白梅襯托著林中的粉梅;文人雙手籠袖肅立於粉梅樹旁,身後有僮子彎身白梅樹下煎茶。金農以篆隸筆法入畫,賦色淡雅令畫面高古樸拙;左方題款與構圖相呼應,亦增添畫面之古拙清奇。
劉丹(1953年生),《九華石》。(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18
劉丹(1953年生),《九華石》,水墨紙本、鏡框,53 x 136 cm。
估價: 3,000,000 – 4,000,000港元
《九華石》以劉丹代表性的細緻工筆筆法呈現一方奇石,形態扁薄嵌空而玲瓏剔透,遙觀彷彿有峻峭群峰連綿起伏、重巒迭嶂的氣勢;奇石一旁,字字雋永的小楷書法平衡了全畫和諧而節制的布局。題識中,藝術家詳細地記錄了北宋蘇軾首遇奇石壺中九華的驚喜,其後與石失之交臂的遺憾,以及黃庭堅借壺中九華追憶東坡居士的種種經過。本作中息息相連的圖像與文本跨越時空與古對話,為觀者提供開放性的無限閱讀可能,然而畫面內涵的超時空性已不再令人去考究觀者所在遠古或當今,能夠神遊至微觀的世界。
《九華石》充分體現了劉丹深厚的水墨功底:枯筆小皴勾勒出奇石的形態,而濃淡相宜的層層渲染亦生動塑造出光影明暗的效果,隱約有歐洲文藝復興古典大師素描的影子。劉丹不刻意打破傳統技法,不刻意求新立異,不拘謹於傳統水墨畫的限制,但堅持在傳統的延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透出一種強烈的創新性與當代氣息。《九華石》是其漫長個人探索歷程積累、醞釀的傑作。通過純粹視覺的畫面,劉丹使觀者能夠關注眼前和諧之美,直達內在的精神過度,去欣賞畫家心手合一的境界。
宋 無款(傳張即之)。(佳士得提供)
拍品編號8020
宋 無款(傳張即之),書法,水墨紙本、立軸,46 x 76.2 cm。
估價: 1,000,000 – 2,000,000港元
日本收藏家臨宇山人從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藝術,被認為是一位審美眼光極高的日本收藏家,在中國書畫方面尤其鍾情宋元書畫,並只著眼於素質高尚,嚴格謹慎的作品。
南宋張即之書宗唐人,結體嚴謹、筆法險勁,對當時書壇影響很大。以擅寫大字行楷榜書而著稱,其流傳至今的作品中就有許多屬於高頭大卷,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楷書雙松圖歌》卷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行書杜甫樂遊原詩殘卷》軸。這幅傳張即之書法,取自巨幅,原件的天地部份破損了,留下其中原好無損的12個大字,讀起來雖不甚順暢,仍看得出是來自一首充滿生趣的詞,風格技巧極似是宋代張即之手筆。字體取顏真卿、黃庭堅書法的特點,寬博方整,行筆雄壯剛健,真氣瀰漫。以禿筆寫大字,是將硬鋒的筆毫貼於紙上,致筆下線條對比較為強烈,線條更為誇張,氣勢奪人,前人謂「如硬弩踏箭,勁鐵曲銀」。在帖學盛行的南宋,張即之堅持傳承顏體,表現出其獨特的個性。

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秋拍
台北預展
展期|2018.11.10-11,11:00-18:00
地點|台北萬豪酒店博覽廳(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199號3樓)
上海預展
展期|2018.11.10-11,10:00-18:00
地點|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上海市圓明園路97號安培洋行)
香港拍賣
日期|2018.11.26-27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
ARTouch編輯部( 156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