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直擊疫情時代的藝術展: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

直擊疫情時代的藝術展: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

First-hand View of an Art Fair in a Pandemic Era: Frieze New York 2021

由於疫情帶來包括國際運輸、撤佈展上的不確定性,讓主辦方與參展畫廊都做了策略上的彈性因應,可以想見此效應也會擴及至全球各地的其餘展會。儘管成交與否是畫廊念茲在茲的事情,但是對習慣藝術存在的紐約客來說,無論買氣如何,能齊聚在 The Shed 挑高透光的展廳中親眼觀賞藝術,真好!

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New York)在眾所期盼下拉開序幕,畢竟上一個較具規模的實體展會已是去年三月舉辦的軍械庫藝術博覽會(The Amory Show)。紐約市的新冠疫情病例數儘管在疫苗大規模施打後,已快速下降,但是每天仍有一千多例的新增病例。因此斐列茲藝術博覽會仍祭出最高規格的防疫手段:室內必須配戴口罩,限時登記入場,並且提供三日內新冠病毒檢測陰性或是施打疫苗超過十四天證明。嚴格的防疫措施並沒有妨礙許多藏家與藝術愛好者的興致,在開展前一週,要價 50 至 265 美金的門票依舊銷售一空。而這次參觀者也不須搭船至蘭德爾島公園(Randall’s Island Park)抵達標誌性的白色帳篷,而是前往曼哈頓西岸最新開發區裡,於 2019 年開幕,兼具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綜合型多功能展廳 The Shed。

紐約The Shed。(斐列茲提供)

參展畫廊數大減

斐列茲藝術博覽會相較於其他展會,更有學術氣息一些。過去幾屆曾規劃「Spotlight展區」,聚焦1960年代後藝術家,以個展形式讓當時未得到重視的作品有機會重新曝光在機構與藏家面前。但今年受限於 The Shed 的場地大小與疫情衝擊,以往約有 190 間畫廊參加的規模銳減至 60 多間,大多是紐約當地或是美國畫廊。展覽也僅分作主展區與成立未滿十年的新鋭畫廊「Frame展區」。為了呼應紐約藝術圈這幾年最為關心的身分認同政治議題,展會與哈佛大學教授 Sarah Lewis 主持的計畫「視線與正義」(Vision & Justice)合作,委託多位藝術家如:梅.維姆斯(Carrie Mae Weems)、漢克.威利斯.托馬斯(Hank Willis Thomas)、 梅爾.欽(Mel Chin)等藝術家製作作品於 The Shed 展出。非裔攝影藝術家維姆斯將「視線與正義」計畫宗旨大尺度的輸出掛在展廳入口前,成為迎接每一位觀眾的第一件作品,強調展會對美國國內少數族裔平權運動的關注。

2021 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現場。(斐列茲提供)


可以預想由於國際旅行尚未恢復,因此觀眾群為美國的藏家、機構策展人與藝術顧問居多,因此參展的畫廊也展出較多美國觀眾熟悉的作品。由於地利之便加上 The Shed 空間有限,許多畫廊今年的策略採取展位單一藝術家個展。像是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推出的美國女藝術家 達娜.舒茨(Dana Schutz)的繪畫雕塑個展,諷刺的是,舒茨2017 年才因繪製美國民權史重要事件「艾默特提爾開棺事件」參與惠特尼雙年展而被抨擊消費非裔族群的傷痛。這次展出的新作系列的大幅創作使用鮮豔的色彩,講述橫跨個體經驗與國族敘事的黑暗故事──建立在屠殺上的歷史、酒精煽動的家庭暴力,售價介於 50 萬至 100 萬美元之間,開展第一天就接到許多藏家詢問。尚.凱利畫廊(Sean Kelly Gallery)VIP 預展兩日都坐鎮展位上,招呼許多往來的藏家。展出除了長期合作的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達維拉(Jose Davila)、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之外,也展出正在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舉辦個展的非裔攝影藝術家達烏德.貝(Dawoud Bey)的作品,希望以圖像的力量,讓非裔的主體性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樣地,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 展出多米尼克.錢伯斯(Dominic Chambers)探討非裔認同與個體經驗的畫作,開展第一天就售出多件。而同時展出的英國藝術家雙人組合吉爾伯特和喬治(Gilbert & George)以漫畫諷喻的手法創作的平面作品,也成為展場焦點。同樣習慣以漫畫敘事與圖像風格的創作的非裔藝術家特倫頓.道爾.漢考克(Trenton Doyle Hancock)在James Cohan 畫廊展出全新系列,融入自己創作的分身人格 Tropedoboy 與象徵 3k黨的角色對話,凸顯拜登上任後美國境內依舊極化的政治氛圍,以及非裔族群的處境。

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規模明顯縮小。(斐列茲提供)

彈性參展的後疫情時代

儘管預期成交的大多是平面繪畫作品,仍有些畫廊大膽地展出一些觀念性較強的極簡作品。2019 年才於上海拓點的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於展位展出法國觀念藝術家丹尼爾.布罕(Daniel Buren)的標誌性條紋創作。空間僅見幾個不規則形的條紋布飾,是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展會中眼球休息的好去處。Marian Goodman 畫廊呈現 2005 年曾贏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但近年較少在美國曝光的法國女藝術家梅莎潔(Annette Messager)兩件大型裝置以及數件紙上作品,其中名為《迷你巴比倫》(2019)的裝置作品創造出一個松鼠、小鹿等動物探索的碳化奇想世界,投射在牆上的陰影呈現象徵末日後的寧靜卻略為詭譎。畫廊表示,原先就計畫於 2020 年斐列茲推出梅莎潔的個展,但因為疫情緣故推遲至今年,也針對場地調整展出的作品,稍嫌可惜。

耿畫廊展位於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現場。(耿畫廊提供)


「Frame展區」一向是尋覓新鮮有趣的展區,正在社群媒體上發起募款協助搬遷空間的畫廊 Microscope 展出伊娜.阿徹(Ina Archer)的三頻道裝置與數件紙上作品。藝術家以存在極短時間的林肯電影公司(Lincoln Motion Picture Company)僅存的唯一影片作為靈感來源,想像若是這間公司仍舊存在,奪回敘事權的非裔主體將會製作出什麼樣的電影。而近幾年積極參與各大展會的下西區畫廊 Company 展出亞裔藝術家王水(Wang Shui),慣以影像與裝置創作的藝術家從電視實境秀的影像作為起點,於鋁板上以油性顏料繪製出抽象的輪廓,試圖抵抗大眾圖像中的替現暴力。同樣是下西區活躍的新畫廊 Helena Anrather 與上海膠囊畫廊合作,共同呈現藝術家 Douglas Rieger 雕塑作品,表現人類近乎病態的戀物癖,與工具之間幾乎不可切割的關係。

2021 紐約斐列茲線上展廳整體視覺。(斐列茲提供)


而這種 Helena Anrather畫廊與膠囊畫廊共同合作參與展會的方式並非展會內的唯一,代理多名炙手可熱當代藝術家如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提諾・塞格爾(Tino Sehgal);史黛耶爾(Hito Steyerl)的柏林畫廊艾斯特.施佩爾畫廊(Esther Schipper)也與紐約Mitchell-Innes & Nash 聯手出擊,呈現藝術家組合「General Idea」橫跨攝影、繪畫、絹印等作品。也有數間畫廊主無法親自參與展會,而委託當地信任的策展人協助展會的進行。展會也宣稱,無法參與實體展會的畫廊,仍可以透過斐列茲的線上展廳(The Viewing Room)參展。

2021紐約斐列茲「Acute Art」項目。(斐列茲提供)


即使參與實體展會的畫廊,如立木畫廊也沒有放過任何行銷的機會,強調在線上展廳另有精選作品,歡迎觀眾上線參觀。這種虛實結合的趨勢,更深入斐列茲的節目規劃,透過 Acute Art 的手機 app,觀眾可以在 The Shed 觀賞藝術家 Precious Okoyomon、曹斐與 KAWS 的 AR 作品。由於疫情帶來包括國際運輸、撤佈展上的不確定性,讓主辦方與參展畫廊都做了策略上的彈性因應,可以想見此效應也會擴及至全球各地的其餘展會。儘管成交與否是畫廊念茲在茲的事情,但是對習慣藝術存在的紐約客來說,無論買氣如何,能齊聚在 The Shed 挑高透光的展廳中親眼觀賞藝術,真好!

徐詩雨( 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