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觀看與置身地獄:從十王審判到遊地獄的東亞圖像文化

觀看與置身地獄:從十王審判到遊地獄的東亞圖像文化

Watching and Being in Hell: East Asian Visual Culture from Ten Kings' Judgment to the Tour of Hell

在東亞宗教與視覺文化中,「十王圖」如何從宗教審判圖像演變為可觀看、可參與的地獄體驗?十王信仰的視覺敘事從敦煌變相圖、宋元水陸畫、朝鮮二使者圖、越南民間木雕與紙本畫,延伸至臺灣與新加坡的「地獄主題樂園」。解析圖像如何制度化地構築冥府秩序,同時提供情感參與與倫理警示。藉由圖,可以瞭解地獄審判的敘事節奏、空間建構與視覺語彙,揭示觀看地獄不只是信仰的延續,更是現代社會中結合藝術、娛樂、公共文化的感知機制。無論是宮廷佛畫、民間信仰,還是恐怖遊戲與廟宇展演,十王圖像展現出超越文本的文化生命力。
亡者的審判、生者的介入 鬼月一到,臺灣各地便出現為亡者舉行的各式儀式:普渡設齋、放水燈、誦經超渡等,形式雖異,卻都圍繞同一核心想像:亡者在陰間經歷著某種匱乏或審判,而生者得以透過儀式介入其流程,為他們減輕痛苦,幫助轉生的可能。根據十王信仰的想像,死亡不是終點,而是一連串審判的起點。亡者會依序接受十位冥府閻王的審判,決定其靈魂所歸。無主孤魂、無人祭祀者,則可能徘徊人間、無所依歸,成為普渡中被特...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余玉琦( 1篇 )

藝術史研究者、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