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即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及聲音,表達對世界的期盼。一直以來大家都很關注新世代的聲音,2023年末賢藝匯(Art Intelligence Global)特別邀請重要青年收藏家尤金尼奧.瑞.瑞寶迪戈(Eugenio Re Rebaudengo)推出大展,展出他所屬世代的聲音,並透過這個非商業性質的展覽,讓東西方藏家能更近一步的交流。
尤金尼奧的母親是收藏家、贊助人、私人博物館老闆佩特里夏.桑德雷托.瑞.瑞寶迪戈(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她在義大利都靈的一個富裕家庭長大,從小受家中的藝術收藏氛圍薰陶,1992年開始建立自己的當代藝術收藏,而在當時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幾乎還沒有任何機構支持。1995年她成立桑德雷托.瑞.瑞寶迪戈基金會(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時,最初目的是提供藝術家在都靈的展覽空間,並獲得知名策展人弗朗西斯科.波納米(Francesco Bonami)的協助。1997年,基金會在哥那尼(Guarene)的瑞寶迪戈大宅建立美術館(現已遷到都靈),1500平方公尺的藝廊由克勞迪歐.西爾偉斯特林(Claudio Silvestrin)設計。館內所有常設展覽均附設年度駐館年輕策展人計劃、講座、電影、音樂、戲劇、舞蹈等多元化節目。佩特里夏的收藏哲學是:「我的目標是不購買已經有成就的藝術家,我不是在尋找『很多人追求的名牌』,相反,我收藏的藝術品從它被創作的那一刻開始到成品,它是清晰的,它必須講述現在並揭示未來。」
尤金尼奧是佩特里夏的大兒子,2008年接手基金會,目前負責經營基金會位於都靈、瓜雷內及馬德里的三個空間。12年前他開始建立自己的收藏,目前為泰特美術館贊助人大使委員會和白教堂畫廊第一未來委員會的成員,及今年受邀進入K11藝術基金會國際理事會。
尤金尼奧七年前與賢藝匯創辦人之一寺瀨由紀(Yuki Terase)相識,此次合作推出名為「世代的聲音」(Voices of A Generation)的展覽,從尤金尼奧收藏品中特別選出生於1979年至1990年、與尤金尼奧年齡相仿的藝術家。尤金尼奧與每一位藝術家成為好友,也協助他們讓他們在世界上被更多人看到。對他來說藝術收藏除了是與母親最好的情感連結,更是讓社會更美好的一種方式。出於對藝術的深厚熱情和對藝術的成熟眼光,尤金尼奧早在2013年和2015年就分別開始收藏艾弗里.辛格(Avery Singer)和邁克爾.阿米蒂奇(Michael Armitage)的作品,如今這些藝術家都處在人生事業高峰,也印證尤金尼奧從小耳目染之下所培養的好眼光。
一直以來,尤金尼奧對與他同世代的藝術家特別有興趣,他說:「真正有價值的,是知道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下一代』藝術:鼓勵藝術家探索傳統界限之外的新領域。在我看來,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收藏要以任何方式『完整』,就必須包含這樣一類作品: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會看到這些藝術家塑造了藝術史。」
第一次見到麥克.阿米泰吉(Michael Armitage)的作品時,尤金尼奧就被阿米泰吉誘人、神秘、令人回味無窮的畫風吸引,創作內容圍繞著東非真實和想像的歷史編織了抒情敘事,塑造了該地區無數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阿米泰吉將個人記憶與更廣泛的文化論述交織在一起,強調社會議題,並堅信藝術是改變的推動者。
展覽「世代的聲音」中,唯一的一件多媒體作品來自鄭曦然(Ian Cheng)。他的創作多在探索物理空間的身體,與虛擬的身體,兩者間的不協調、斷裂、或是互相模仿、轉譯的關係。作品《BOB》(Bag of Beliefs,「信仰袋」)是鄭曦然「人工生命」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實體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巨蟒。《BOB》進一步發展了藝術家常用的模擬技術手段,持續聚焦於個體處理意外情況的能力──即期待與感知之間的主觀差異狀況。巨蟒「BOB」的軀幹、心智和性格不斷因生命中的諸多意外情況而發生演變,並在演變的過程中消化這些突發事件,將其轉化為日常因素。除此之外,「BOB」也將吸收觀展大眾的意見,並以此對抗其本能反應及「童年時期形成的偏見」。也正是由此,這樣的人工智慧生命也獲得了某種神祗的永恆特性。
喬許.克萊恩(Josh Kline)利用 3D 列印等新技術來創作探索當前社會經濟主題的雕塑。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兩件包在塑膠套裡的兩個白領白人塑膠人形,暗喻「傳染性失業」(Contagious Unemployment),這是他對 21 世紀未來發展的設想,當新科技、自動化、AI 紛紛取代掉律師、會計師、銀行行員,那些身穿各式制服的失業上班族,就像是再也用不到的垃圾一樣,被裝進塑膠袋裡。不過藝術家的本意不是要嘲笑那些,被時代淘汰的失業者,而是認為不該只有馬斯克、貝佐斯這些人,才能決定科技革新的方向。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未來如何善用科技開拓新的生路?
這個展覽裡面有兩位豪瑟沃斯的藝術家艾弗里.辛格及克里斯蒂娜.夸爾斯(Christina Quarles),都是尤金尼奧很早就發掘藝術家,也在他們成名前尤金尼奧開始支持她們。夸爾斯的許多創作靈感源自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個人背景,作品大多強調線條的輪廓、空間感以及打破固有的主觀思維。這些不合常理的身體讓作品展現豐富的視角。在她的個人生活中,她的性別認同經常被誤解,她作品的多樣性也與她的這些個人經驗有關。辛雅是一位美國當代藝術家,擅長以數位圖像為基礎創作大型噴繪畫作。使用SketchUp 3D 建模程式作為其基礎中介,將概念主義及抽象元素融入她那帶有前衛藝術風格的作品當中。
另一位也是目前市場超級搶手的藝術家桑妮婭.坎塔羅夫斯基(Sanya Kantarovsky)也是尤金尼奧在坎塔羅夫斯基學生期期就發現了她。她的繪畫風格和主題來自於他早年在莫斯科的記憶。透過畫面中陰暗的色調和豐富的色彩來反映出藝術家複雜而又深刻的內心世界。而大衛.丘普蘭(David Czupryn)的作品以探索大自然和人造材料之間的衝突為靈感。在他的實踐中,繪畫透過錯視畫法,成為一種突破表現和人類感知界限的方式。
當然很多人會說因為尤金尼奧生長的背景,及背後的基金會,他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認識當年的「新血」,變成現在的當紅炸子雞藍籌藝術家,寺瀨由紀說,「你現在看他們基金會,你會很羨慕他們收藏了很多藍籌藝術家的作品,他們跟每一個藝術家一起成長。例如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剛出道,就認識他母親,現在他們家的入口就擺著卡特蘭的作品。」尤金尼奧買下很多藝術家第一件出售的作品,這種被伯樂與千里馬的惺惺相惜,讓很多藝術家都對他非常信任。
在Artuner十週年的慶典上,佩特里夏強調:「古根漢在70歲左右時說:『現在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多優秀的藝術家了。』很多資深藏家只收集跟自己一代的藝術家,因為你感覺與他們更接近。我害怕無法閱讀吸收新知這一刻。所以我告訴我的團隊和我的兒子們,如果我說了那樣的話,就把我鎖在一個房間裡,不讓我買藝術品,因為這意味著我的眼睛再也看不見了。」
看完展覽「世代的聲音」,不得不敬佩瑞.瑞寶迪戈家族的眼光,尤金尼奧認為些都是透過多看、親自參觀每一個藝術家的工作室,了解他們的創作歷程與想法,跟著他們一起成長。建立一個好的收藏體系,需要不斷接收新資訊、相信專業,加入美術館藏家俱樂部,多跑、多看,不要為藝術設限,因為藝術的有趣,在於它有太面貌,每一個面貌,都值得深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