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郭鴻蔚「怪陸離光」的那道光

郭鴻蔚「怪陸離光」的那道光

幾年前回家鄉成都過農曆新年時,郭鴻蔚被朋友邀約去逛春節燈會,讓他思索起為何不分領域階級,人們都會對光有所著迷?…
幾年前回家鄉成都過農曆新年時,郭鴻蔚被朋友邀約去逛春節燈會,讓他思索起為何不分領域階級,人們都會對光有所著迷?並且從中感受到神性、崇高感等種種洗滌自我的滿足感;而從這些由人們賦予光顏色和形狀的燈飾中,也讓他反向對比出實際上原應是光的關係,人的眼睛才能辨別物象的明暗對比、產生空間深度、辨識物體形態以及色彩,進而建立完整的視覺感知。
睽違二年後的新計畫,即是著重於幽暗之光的探究,自稱為科普愛好者的郭鴻蔚,仍然保留了與自己作品形式契合的自然博物館表現方式,一如說明性圖像或是標本式的繪畫,避免過多歷史文脈的意義汲取。在黑色為底的畫布上,選取與光具有緊密關係之物體,同時也是藝術家每日生活會經過、目睹的景物,其一像是喝威士忌時使用的冰球,透明、光線可從中穿越、亦可反射,表面也有光澤,與光以各式不同的方式交纏聯繫著;另一種則是看似建築,實則由矩形所組構而成的抽象結構,藝術家刻意在圖像門窗區塊塗抹的上光油(Varnish),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介質一般,區限光的所在,同時也將其發散出來。繪畫原本即是物質性高的門類,不論畫的多薄,永遠都有體積存在,不會揮發的上光油便是以視覺上以及相似的物質結構兩方面,去模仿實際物質的反光面,而無論將完成作品擺放置何處,瞬間都會與周邊的光源產生結合和呼應。
郭鴻蔚「怪陸離光」個展現場。(百藝畫廊提供)
「繪畫不是圖像,圖像只是一張繪畫成立的藉口,最重要是怎麼畫。」郭鴻蔚說道。他特別希望能夠回到最根本的方式去看、去談論作品,想做一種作品,不需要放到美學迴路、社會框架或是某個系統當中才能去解讀,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製作者、生產者的角色,「把該扔的全都扔了,才是繪畫本質,特別詩學的東西」,這也就是內在於每個人心靈,並非任何物理的實在,只在感覺或知覺狀態下直接經驗到之內容,郭鴻蔚認為,這既不政治卻也特別政治,不政治,是因為它作用於視覺、感官與直覺,但同時對於每個人都能起到效用,因而也特別政治。
郭鴻蔚個展「怪陸離光」
展期:2015.7.4-8.9
展場:百藝畫廊
郭鴻蔚是少數在繪畫界仍孜孜不倦就當代性和創作媒介進行思考的年輕藝術家,伴隨著對於媒材愈見熟悉的經驗積累,他始終試圖在控制與不控制之間找到平衡,「偶然性」便是他工作之所以能夠持續、得到收穫與快感的必要之物。
郭鴻蔚「怪陸離光」個展現場。(百藝畫廊提供)
高子衿( 9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