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自然之外的海洋

自然之外的海洋

澎葉生作品《珊瑚怎麼想》,以澎湖海域面對大量珊瑚死亡環境議題,與博弈公投的政治現實為背景,藝術家錄製海域中珊瑚…
澎葉生作品《珊瑚怎麼想》,以澎湖海域面對大量珊瑚死亡環境議題,與博弈公投的政治現實為背景,藝術家錄製海域中珊瑚的聲音,企圖跳脫面對環境議題總是從批判人類的角度出發、總是歸咎人類的主宰與破壞,有無可能從物種的角度出發,如「珊瑚是如何思考」 非人的物種間有其生態、網絡、獨特的生存與溝通方式,而人總是以人類的意識去判斷,物種其實有其自主的表達,《珊瑚怎麼想》試圖將人的意識去中心化,試提出人與其他物種間如何以平等的方式尊重彼此。
《珊瑚怎麼想》為立方計劃空間(以下簡稱「立方」)協調為「自然之外的海洋」(The Ocean After Nature)所新增之台灣作品項目。此展由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ICI」)所製作,策展人費德曼(Alaina Claire Feldman)策劃,日前巡迴至台北。立方已與ICI合作多次,負責人鄭慧華推崇這個超過40年歷史,持續思索「策展」要如何延伸與拓展的單位,並以輕巧、靈活由專業策展人包裹的展覽,廣泛且民主地在國際間尋求合作單位。如此次「自然之外的海洋」即是立方和ICI表達合作的意願,由於無法展出全部的內容,雙方會就展出場地、性質重新調整展呈內容。鄭慧華便盡量挑選與台灣海域地理、領土爭議、海上貿易等議題有所交疊的藝術家與作品,由於此展的前置行政作業多數已由ICI完成,降低了許多中小型的獨立空間實踐國際交流的門檻;而多數展覽巡迴到各地,也會與當地單位協作,邀請當地藝術家參與展覽計畫,逐步積累各地對於相同議題討論的系譜。
「自然之外的海洋」匯聚國際針對海域政經議題的秀異作品,包括超級南美人(Supersudaca)的《加勒比海!》(Al Caribe!),以旅遊明信片的方式製作,內容為拍攝不會出現在旅遊熱點的老邁人口、為了異國情調造景般存在的植物與熱帶氛圍飲食等,揭露人間天堂的荒謬與當地現實的平行。團結兄弟(United Brothers)作品《這碗湯令人困擾嗎?》(Does This Soup Taste Ambivalent?),也以福島核災輻射汙染為背景,利用當地的食材製作湯品,並搭配各地政府與新聞對於食材在污染標準質內的報導與背書,觀眾在面對這鍋來自核災汙染作物所製作的湯,心中會有一把尺出現:到底該信任政府與媒體的聲稱,還是確信這些汙染與影響的不可見?作品的設置巧妙的呈現當汙染即將下肚,人性的掙扎與判斷。展覽透過十組藝術家的作品,思考海洋作為反映全球化下的生態、文化、政治與經濟現實的主體與載體,並清晰呈現策展人費德曼長期關注的項目,包括旅遊勝地、貿易和對環境資源濫用等,呼應海洋政經議題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共通經驗。
在人體內,細菌的數量比人類的細胞高了十倍有餘。我們身體90%是非人類的。我們也是一種共生體—各種生命形態的殖民地,因而我們其實與珊瑚共享此一地位。—澎葉生(Yannick Dauby),《珊瑚怎麼想》展場文字
超級南美人(Supersudaca)作品《加勒比海!》(Al Caribe!)於展覽現場。(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