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南偏南藝術節(South by Southwest)的活動主視覺。(© South by Southwest)
不只是音樂節、影展、藝術展、科技博覽會,西南偏南藝術節(South by Southwest,簡稱SXSW)每年3月在美國德州奧斯汀開幕,為期10天,從音樂、電影、新媒體互動、遊戲、藝術到創新創業,成為相關領域、廣告商以及各大品牌不可缺席的角力場。創始於1987年,最初的SXSW並沒有多大的野心,只是為大學城以及周遭的的城市提供一個音樂表演的舞台,沒想到隨著規模逐年擴大,本身也成為一個國際展會的品牌。奧斯汀雖然在美國還是排名第11的城市,總人口卻不到100萬。近年SXSW期間,光是表演的樂團就超過2,000組,期間吸引超過100個國家、7萬多位專業人士與粉絲前來朝聖。一張藝術節的通行證動輒上千美元,加上展會周遭帶來相關住宿、餐飲的觀光消費,每年帶來約3億美元商機。帶著南方口音的Uber司機告訴我,SXSW是奧斯汀每年最忙碌的時刻,城市裡的四、五星旅館一位難求。
SXSW的活動形式分為表演、影展、展會、與主題演講,其中穿插各品牌贊助的派對、酒會以及各種快閃活動。亞馬遜(Amazon)為新影集打造了一個伊甸園主題園區,Netflix營造了一間秘密酒吧、Sony今年大手筆打造集合人工智慧(AI)機器人、互動遊戲以及論壇的品牌空間,潮流媒體Vice更建造了一座滑板公園。整座城市變身成遊樂場,對於大多科技與線上品牌而言,SXSW是一年一度直接與消費者接觸並且展現品牌創意的機會,因此各家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競相爭豔。
雅各布.庫德斯克(Jakob Kudsk)的VR作品現場。(藝術家提供)
近年,因為幾家新創企業的成功,奧斯汀也有「小矽谷」的暱稱,SXSW的魅力,除了城市本身充滿活力,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策劃能力與發掘新秀的眼光。每年的SXSW,有來自科技、媒體、創意產業的圈內人自然具備敏銳的行業嗅覺與好奇心,因此創業圈的明日之星,包括2007年的Twitter、Airbnb、甚至前幾年的交友軟體Tinder,都在SXSW期間趁勢而起。SXSW也是許多美國流行歌手的發家之地:約翰.梅爾(John Mayer)、凱蒂.佩芮(Kate Perry)都從這裡得到第一紙重要唱片合約。
每年的SXSW也是議題風向球的指標,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特斯拉汽車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都曾在SXSW發表演講。今年則有九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接連上台演說,包括父母來自台灣的楊安澤(Andrew Yang)。
SXSW的藝術項目
今年才邁入第三屆的藝術項目(SXSW Art Programs),雖然委員會的陣容亮麗,從各大美術館、洛杉磯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Los Angeles)、Artsy、蛇型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火人祭(Burning Man) 、Google藝術與文化項目總監等人都名列其中,實際在呈現上卻不是那麼精彩。科技與藝術如今已經成為一門普遍的項目,「新媒體藝術」大部分利用的科技也不再新奇。SXSW雖透過科技將文化娛樂產業連接在一起,藝術計畫在其中卻相形遜色,展覽分散在會場,從機械動力裝置、互動投影、APP、以及LED光影等技術,並未有特別精彩的作品。追根究柢,SXSW是極度商業化的一個博覽會,「人流」與「錢」在哪裡,哪裡就有資金,廠商願意斥鉅資投放廣告。值得討論的是各國政府該如何補助,參展SXSW提升國家的整體形象與推廣產業發展,即將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的台灣可以多加思考。
Facebook於SXSW現場。(© Facebook)
成立多年的臉書(Facebook)的藝術部門,一直是為員工服務的公司內部部門,從去年才開始策劃對公眾開放的展覽。今年在SXSW則是臉書迄今最大的藝術展覽,與當地的非營利藝術組織合作,創作巨大的街頭塗鴉,並且邀請觀眾共同創作版畫。臉書近來網路聲譽岌岌可危,藝術部門倒是成為了一維護品牌門面的武器。
藝術與VR、AR、聲音、AI、機器人的未來想像:台灣參與SXSW
雖然藝術項目有待加強,從SXSW中,我們仍可觀察到當年度的科技與文化產業風向,並且看見與藝術結合的各種想像。SXSW有一VR影展區,從遊戲到當代藝術、到電影的分界已經不再重要,展出作品包括甫獲得平丘克藝術中心(Pinchuk Art Centre)未來世代藝術獎(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最終決選的藝術家雅各布.庫德斯克.斯廷森(Jakob Kudsk Steensen)的沉浸式VR影像。如果說影像的產出過剩,運用「聲音」的科技與需求則有突破性的增長,從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的興起、到各種探索聲音與人工智能、互動科技結合的應用正如火如荼的發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其他科技的結合,各大品牌如Sony、LG,新創企業也展現進軍智慧產業的企圖心。
明年迎接東京奧運的日本國家館有許多令人眼睛一亮的呈現,包括號稱能製造「人工流星雨」的新創團隊,以及3D列印出來的壽司餐廳。韓國由韓國文化振興院(KOCCA)規劃的一系列K-Pop演出。相較之下,台灣館的展示在各家夾殺下略顯陽春。台灣歷年參展皆由文化部影視局承辦,然而SXSW是一個跨領域的藝術節與產業博覽會,需要整合跨部會資源,並且從整體面向思考切入的角度,才能突破重圍,提升國際形象並且吸引產業效益。未來若由文策院進行整體規劃,可以更有效地解決資源整合的問題,然而台灣在科技、藝術、影視等跨產業的主要優勢是什麼?國際最新趨勢與台灣產業鏈的趨勢又在哪裡?最後,代表台灣的文化元素是什麼?如何淬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並提供商業化的可能性與想像,這其實有如一個「策展」的過程,需要洞悉產業的眼光、對於文化內涵深刻的理解以及大膽創造的能力。
陳佳音( 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