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

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兼懷好友林芳怡
2003年下半年,我受呂理煌之邀擔任策展人,與他在國立臺南藝術學院(2004年8月改制大學)指導的「建築繁殖場」研究生們...
【藝術國家隊專題】一個藝術世界, 幾種國家隊的姿態與樣貌
什麼是藝術國家隊?在雙年展版圖總是大舉全球主義的普世論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所帶來的國界封閉現象,自然...
超前部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皆將延期一年舉行
威尼斯雙年展昨日宣布,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再次延期至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舉行,恢復六個月展期;原...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任命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為總監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總監由紐約高線藝術(High Line Art)公共藝術項目總監兼首席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
繼1966年後最嚴重的威尼斯洪患:藝文大停擺,威雙也泡湯
這場水災影響範疇除了民生日常,更在一開始就奪走兩條人命,損失高達數億歐元,有多處文化遺產及藝術機構泡水,本屆威尼斯雙年展...
20年後,臺灣是否還需要「雙年展」體制?
每屆臺北雙年展(簡稱「北雙」)多少都會掀起一些爭議,從早期的激辯至近年的冷感,兩年一次的週期性抽搐似乎已成了臺灣藝術場景...
「台灣館」幕前與幕後:你以為的最高殿堂,原來是這樣被執行出來
台灣館幾乎是藝術家與策展人最欲挑戰與實踐的國際藝術平台,然每年與台灣館相關的議題討論多數圍繞在代表團隊的代表性與適切度,...
後雙展辦時期的「台灣館」:單一藝術家策略如何化解兩年一度的緊張關係
兩年一度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於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期間,所執行出的「台...
並未走出同溫層——從「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看當代藝術機制與結構
儘管全世界雙年展的數量據聞已達320個,創始於1895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迄今屹立不搖,仍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藝術盛會,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