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柏林藝術家簽證該不會是都市傳說吧?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柏林藝術家簽證該不會是都市傳說吧?

柏林成為歐洲藝術中心也十數年了,隨著德國經濟在歐洲一枝獨秀,腹地廣大的柏林被預言在可見的未來會是歐洲最大的都市。現在的柏林雖然還稱得上是藝術家樂園,但就如那些我們都聽煩的故事一樣,總是率先進入各種潛力點發展的藝術家們往往也是最早被迫離去的一群。柏林也隱隱將要轉變了嗎?
柏林成為歐洲藝術中心也十數年了,隨著德國經濟在歐洲一枝獨秀,腹地廣大的柏林被預言在可見的未來會是歐洲最大的都市。現在的柏林雖然還稱得上是藝術家樂園,但就如那些我們都聽煩的故事一樣,總是率先進入各種潛力點發展的藝術家們往往也是最早被迫離去的一群。柏林也隱隱將要轉變了嗎?現在,在那句 「你喜歡柏林嗎?」 的起手式問句之後,我們往往又會轉而聊起 「你還喜歡柏林嗎?」 ,甚至「哪裡會是下一個柏林?」
下一個柏林?
目前比較熱門的候選城市有波蘭華沙、德國萊比錫、葡萄牙里斯本、希臘雅典。但可以說是各個有機會,但卻又都差了一點點。因為柏林之所以可以成為柏林,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各種條件的總和。首先他是經濟大國的首都,本身的國際化程度和重要性就不言可喻。而德國本身的藝術傳統和學院一直實力深厚。德國官方對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視程度一直頗高,文化預算和對推廣德國文化一直具野心。德國的私人基金會與收藏在國際間一直名列前茅。有這樣豐富紮實的背景,其實早就讓科隆、杜賽道夫、慕尼黑等城市成為蓬勃的藝術之城。然而,柏林因為分裂與合併的歷史動盪造成重新開發的局面,才造就了這個可以讓藝術家用二流物價,享受個性化又多元異質環境的一流首都。綜觀這些先天與後天因素,其實我覺得歐洲不會再有下一個柏林了。
冬天的柏林圍牆公園跳蚤市集。(吳權倫提供)
德國對外來藝術家的相對友善,從藝術家簽證的政策也可以察覺。德國藝術家簽證在歐洲大概已經算是好取得的了,尤其德國人雖然做事效率不見得比鄰國高,但起碼還算是公事公辦。只要是資格符合,該有的資料備齊,基本上都不會拿不到。關於藝術家簽證的申請資格和應備資料其實是因國家而異,比如很多人以為我們跟日韓相近,就誤以為我們拿藝術家簽證的方式跟他們一樣,結果落得誤會一場。但是很詭異的是,這些資訊往往又不公開在網路上,所以常常有很多以以訛傳訛的說法,在我實際拿到藝術家簽證以前,我還懷疑過這藝術家簽證該不會是都市傳說吧。
在柏林,藝術還是比較多元且平等的,從大型機構到臨時性的空間都有許多選擇。圖為柏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Edward and Nancy Reddin Kienholz的「The Art Show」 (1963-1977)。(吳權倫提供)
柏林藝術家簽證經驗談
藝術家簽證的核准與否跟年限與你過去的成就是無關的,主要就是看當時的政策開放程度,基本上簽證官們也不懂藝術,你列出再多作品或展覽在他們眼中都沒有什麼區別。只要有藝術相關的文憑,可以證明你真的是從事藝術的自由工作者,對他們來說就夠了。藝術家簽證需要準備的東西有很多,有三種是最重要的:第一,是由台灣的德國在台協會核發的簽證,簽證是指實際有紙本貼在護照上的,所以以申根免簽入境是無法換藝術家簽證的;第二,是三到五封的推薦信或工作邀約,數量上可以增減,並無一定數量,簽署的對象也沒有限制,但要是有來自機構的推薦信當然會好過個人。比如你曾經在柏林駐村過,或是參與展覽,若是這些單位願意幫你寫信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三,聽說也是最難的就是入籍證明,簡單說都是因為現在柏林房子太難找了。我去找律師說我已經拿到入籍了,她還開心的說我已經拿到gold cup。
柏林一天到晚有太多事可以做,但要很能自制。圖為一座從早到晚都有人席地而坐喝酒交流的橋。(吳權倫提供)
不為難自己,就等著被世界為難
至於回到最根本的生存問題上,其實全世界的藝術家的煩惱、抱怨都是大同小異。生活不外乎錢從哪來,事業不外乎作品曝光和銷售,偶爾免不了再來討論一下體制有問題,資源被把持等的牢騷。相信我,所有在台灣的負面例子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呼應的。在柏林絕大多數的藝術家還是要靠兼職來生存的,但如果你是非歐盟公民又需要注意簽證問題,比如說藝術家簽證基本上會限制你只能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包含打工。所以拿藝術家簽證其實某方面來說是更有生活風險的,畢竟這是個沒什麼藝術市場但卻又有很多藝術家的柏林。但在柏林其實還是有許多省錢創作的方式,比如BBK Berlin。他們旗下有許多相對便宜很多的工作坊可以使用,也不時會提供工作室讓藝術家申請,價格通常比外面私人的工作室便宜將近三倍。而且作為一個公共單位,他們選擇藝術家的方式並不是看藝術家的作品或成就,而是看需求的急迫性。
柏林的藝術生產鏈相當完整,選擇從花費巨資請專業人員製作到面向公眾服務,可以便宜製作作品的方式都有。例如在BBK Berlin的數位輸出工作坊甚至可以用比在台灣還便宜的價錢輸出作品。(吳權倫提供)
我一直在台灣土生土長受教育,就如同從沒想過自己會走上藝術這條路一樣,我也從未想過自己會有一天會在國外生活,而且還靠著藝術家身分。一直到駐村快結束前,我也一直抱著我馬上就要回台灣去的想法。直到有一次,當我漫不經心地想著回台灣後要做什麼事,我才突然意識到我真的該離開了,因為我還是喜歡台灣,我能出來的機會都是台灣給的。那感覺並不是待不下去了,而是因為,我突然意識到如果繼續待下去,我不會變成更好的人。而且人都是犯賤的,時不時就需要自己為難自己,否則就會留在原地。說到底,其實不是我選擇柏林,而只是很巧的在我人生轉折的點上,我被柏林選上,而順勢讓這個改變發生。
吳權倫( 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