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九到十月 看見的蒙古味道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九到十月 看見的蒙古味道

去到蒙古是曾經夢想過,卻沒有勇氣去計劃、實現的事情。而當接到邀約到蒙古體驗生活、創作,以及參加展覽時當然令人非常興奮,像是搭上順風車去看夢想一樣。這台順風車的車主和駕駛有很多人,展覽計畫的策劃人和當地遇到的好人,特別是安排我在蒙古生活的藝術家朱筱琪,她已經先到蒙古多次深入瞭解以及結識許多蒙古朋友
去到蒙古是曾經夢想過,卻沒有勇氣去計劃、實現的事情。而當接到邀約到蒙古體驗生活、創作,以及參加展覽時當然令人非常興奮,像是搭上順風車去看夢想一樣。這台順風車的車主和駕駛有很多人,展覽計畫的策劃人和當地遇到的好人,特別是安排我在蒙古生活的藝術家朱筱琪,她已經先到蒙古多次深入瞭解以及結識許多蒙古朋友,所以我可以住在她的蒙古朋友奧雲家,和奧雲一家人一起工作、吃飯、睡覺,從陌生人到家人再成為老朋友的感受和經過,大家都把這叫做「緣份」!而緣份是用運氣和認真所調合出來的。
台蒙當代遊牧計畫的策展人和藝術家們一起去參訪蒙古的傳統活動那達慕,照片中在進行摔角活動。(李承亮提供)
到達烏蘭巴托機場時已是晚上,下了飛機後出境,看到奧雲和他的小兒子收米呀已經在門口等我了,收米呀因為等我太久而沒有心情和我打招呼。走出機場聞到空氣裡有土的氣味,進入汽車裡面是奧雲的丈夫烏拉那(蒙古語「紅色」的意思,因為他的臉頰通紅而得來的綽號)和小女兒瑪卡,瑪卡已經睡著倒在車座一邊。在車裡也能發現動物的氣味,透過灰灰的車窗看出去的是越來越陌生的景象,路上的房子燈光越少,讓我知道我越發離遠城市,隨汽車顛簸,內心其實恍恍惚惚地像是做夢。奧雲一家人住烏蘭巴托的郊區,他們在我到來的前幾天從草原的蒙古包搬到了用木頭、水泥、鐵皮所搭建的房子,和養牛用的院子裡。搬遷是因為兩個小孩將要開始上學,也為即將來臨的冬天準備,讓它們所養的約20頭牛可以舒適過冬。
烏蘭巴托城市對比城市外圍的建築。(李承亮提供)
每天一大早都是奧雲第一個起床,大家聽到她忙進忙出的聲音,而開始掀開一層層的被窩,面對寒冷的早晨。每日早晚開始和結束的工作都是收集牛奶,我跟著他們去擠牛奶,擠奶的難度在於手指間很細微的力道和角度。我擠一頭牛的時間,他們可以擠100頭,所以這部份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把牛飯一盆一盆端給被擠奶的牛吃,擠完奶後再把綁住牛角的繩子鬆開。我好奇地問奧雲這樣擠奶時,牛會不會感到痛?
「你可以擠你自己的看看就知道了。」奧雲這麼說。
另外,還有好幾頭小牛要一起抓住牠們的耳朵和尾巴,讓牠們吸母牛的奶,還沒吸完就要強硬的把他們抓回去,我只能使勁地拉住牠們。收集完牛奶之後就可以把牛趕出院子,讓牠們到距離20分鐘外的草地去吃草。牛會認路,晚上也會自己回家,但有些牛會脫隊或是停在半路上,所以需要有人去趕牛。這裡的每一頭牛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奧雲取名的,只有奧雲叫牠們的名字,牠們才會有反應,我很驚訝居然能和牛用言語溝通。
「動物和人是一樣的,都要吃、喝、拉、撒、睡,從小叫被叫到大的名字,你聽到不會有反應嗎?」奧雲這麼說。
這段話在我心裡發酵,在蒙古和動物的近距離生活期間是過去從未曾有過的,我常常不禁思索著如果要選一種動物轉世,選哪一種會過得比較快樂呢?想到越多的情況便越覺得生命的不可思議,不知植物感覺到什麼?
早晨還沒起床的瑪卡和收米呀。(李承亮提供)
每天早晚所擠的牛奶會收集成一大桶,送到不遠的蒙古包觀光城餐廳,好比台灣的小木屋渡假村。那裡的蒙古包比較大也加上許多花紋,我們提著牛奶從後門進入,穿過一間一間的廚房,看到許多忙碌的工作人員,對住在郊區的我而言像是逛大觀園,觀察每一個人的樣子以及建築設備使用的材料、樣式,我是充滿觀光的心情。
送完牛奶回到奧雲家,推開天空藍色的鐵門,家中來了奧雲的三個姐姐以及她們的丈夫和小孩,大家正在院子裡幫忙烏拉那支解一頭牛,被剖開的肚子冒出從內臟散發出來的熱氣,是剛宰殺的溫體牛,我張大眼睛看著沒見過的每一個畫面,隨著大家非常自然平和的氣氛下而不覺得可怕,這時烏拉那要我幫忙壓住牛腳,而更近距離看著庖丁解牛般的烏拉那用一把小刀俐落的將每個部位取下來,交給其他人處理下一個工作,大家在有效率的分工節奏下,珍惜每一個部位而沒有絲毫浪費。牧區沒有自來水,所以清洗內臟的流程是像有生產線般節約地完成,整個過程非常乾淨甚至不會弄髒院子。烏拉那很快速地已經從頭到尾解開了牛身的所有環節,也很快地再抓來第二頭牛,先綁住牛的腳,牛使勁力氣地跳動,而烏拉那再抓住牛角和奧雲的姐夫合力把牛壓在地上,以小刀直刺頭部,第一頭牛的頭顱還在一旁,眼睛好似看向我的方向,而我則繼續負責壓住牛腳,再幫忙將支解的部位排在不同的位置,感到牛的體積非常龐大沉重。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的場景,偶爾,那第二頭牛被宰殺時的聲音,迴盪在我的蒙古記憶中。而自己親手宰殺來自悉心飼養的珍貴家畜,我想是我在牧區短暫停留所無法體會的心境。後來,我也吃下了用牛肉、馬鈴薯、鹽和水所燉煮成的牛肉湯。
奧雲一家人在庫蘇古爾湖前。(李承亮提供)
烏拉那一家人都非常樂觀喜歡開玩笑,大家都會喜歡充滿活力的朋友,我和烏拉那一起工作並發展了我們獨有的對話方式:「走阿!」;舉起大拇指代表很厲害;小拇指代表還可以更好,跟著和烏拉那一起工作似乎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總是說走就走。我隨著烏拉那和他姐姐一家人去把割下來的草收集回來,讓牛在冬天吃,我們四個人擠在三人座的貨車裡,開在崎嶇的土石路上,在刺激的陽光下到達草原。烏拉那的姐夫已經先割完了牧草,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是負責把草裝上車,而這是一個鍛鍊肌肉的事情,和他們一起時可以見識到這些工作最有效率的進行方式,先是用耙子將草集合成一座座小山,再由兩人合併一起衝刺把小山推到貨車旁集合成ㄧ大堆,大家再用耙子把草揮上貨車,其中一個人在貨車上一層層的整理,像是為貨車裝上假髮,越來越高。草的氣味令人非常放鬆,躺在草堆上的觸感讓草的香氣從鼻子到疲累的身體都呼吸了,彷彿可以再繼續鍛鍊體力。終於,堆了不能再高、裝完了一卡車的草後,已經到了傍晚,我們很開心地吃著帶來的乾糧和用大保溫瓶裝的鹹奶茶,熱熱的非常滿足!
大家在夜晚整理牧草。(李承亮提供)
吃完之後繼續上工,原來還有第二台貨車!我非常佩服蒙古牧人的體力,此時的我其實已經近乎沒力氣了,但總是不想認輸,繼續努力跟上他們的步伐。夜晚的草原上很夢幻,利用第一台貨車的車燈照明,拿著耙子配合著月光,可以感覺到好似有什麼美妙的音樂在空氣裡迴盪似的,在不知不覺間又裝完了第二台貨車的草堆。接著我就看烏拉那又表演俐落的身手,蓋上帆布、綁上繩子、拉緊貨車,我仍記得他勇猛地拉著繩子的氣勢,大喊:「一、二、拉!」蒙語聽起來像是「一、二、呼伊肆!」
接著是坐著裝著滿滿牧草的貨車開回那段崎嶇的土石路,我沒有感到很危險,因為我想這不是他們第一次這樣開車,這是他們常常做的事情。看著開在前面的大貨車搖搖晃晃地駛在月光下,車燈打在飛起來的塵土上,非常美妙。烏拉那不時哼著蒙古歌曲,貨車像是在夜晚趕路的烏龜,追著月亮跑著,好像電影般。
幫忙烏拉那拆組蒙古包也是個有趣的經驗,幾個人不用很長的時間可以安裝和拆除一個家。一台小貨車可以裝下兩座蒙古包和家具,架設的方法不算太難,記得是先鋪地墊,然後立起門框和門、交叉的邊壁支架、支撐中心的木圓頂、安插圓頂的木棍、鋪上內層的毛氈、圍上邊壁的毛氈、蒙古包頂的毛氈、覆蓋防水布、繫上蒙古包的腰帶、掛上天窗簾再圍上邊壁支架底部的毛氈,最後再用繩子牢牢綁緊。所有的步驟跟著烏拉那一起時很容易完成,但若是要我自己獨立組起來,肯定非常不安全。
在蒙古的深刻形象除了動物就是蒙古包了,城市外很容易發現,遠遠的看蒙古包在草原上冒著煙,非常可愛。蒙古包是傳統遊牧民族的家,小小的建築雖然簡單卻很好用。蒙古包內的中間有一個火爐用來煮飯和取暖,主要以牛糞或是木頭作為燃料,煙囪從天窗延伸出去,天窗也用了透明的塑膠布,除了可以防水,光線也可以透進來。進門方向的前面和右面常作為長輩的起居處,左面為晚輩的起居處。主要的家具有地毯、木製餐桌、櫃子、木箱和床等,整體的特色是小、不佔空間、搬動方便及堅固耐用。蒙古包的外型看起來不大,但是裡面實用的空間卻很充足,而且空氣流通,採光良好,不怕下雨風吹,這也讓我非常想帶一套回台灣!
從蒙古包的天窗看出去的天空有飛碟的想像。(李承亮提供)
烏拉那知道我對蒙古包非常感興趣,便安排我住在他朋友的蒙古包幾天,體驗幾天遊牧人家的生活。他的朋友是一對夫妻,他們雇用一個年輕人幫忙他們一起照顧100多匹馬、750隻羊和幾隻牛。馬會固定在一個大範圍內活動,不會跑走,但駕馭馬的危險性非常高;羊則是沒有定性的,所以放羊的小孩是整天跟著羊群走到哪吃到哪;而牛是早出晚歸,且會認路回家。另外一提,蒙古南方還有養駱駝為生的牧人,更特別的是住在北邊庫蘇古爾省的少數民族查坦人,他們專門遊牧馴鹿為生。住在蒙古包的這戶人家,家裡非常乾淨舒服,女主人的廚藝高超,每一次在寒冷的戶外工作後,一進門定會有熱的食物或是熱馬奶可以快速回復溫暖。男主人的樣子很像日本電影鐵道員的男主角高倉健,帥氣十足。他有一台重型的越野摩托車,他會載我去趕馬,摩托車帶著一大群馬一起跑,我在後座用手機拍下很棒的影像,馬群的速度、摩托車的速度、手機的速度,配上蒙古高倉健的口哨聲,那是一個自由的感覺,遊牧的美好想像是從這一段打開的。夜晚可以看到一大片的羊群沐浴在月光下休息,半夜聽到馬的叫聲,第一個反應總覺得會不會是電影裡傳出的聲音。
蒙古的郊外景色,常常讓我有科幻電影的聯想。(李承亮提供)
有一回,為了抓其中五匹馬上車,找來了好幾個年輕的馴馬高手,其中有一位才10多歲,每次他身上都會帶著香煙,總在工作的休息時間,為另外四個青年將香煙放在他們嘴邊再點上火,而自己不抽煙,也喜歡完工後大家輪流一口一口喝一罐大瓶可口可樂。裡面最厲害的馴馬高手是烏拉那,他會站在最重要的位子,大家分頭把馬群趕向他,他用繩子套住馬之後大家再過來一起拉住繩子,拖住馬。於是又再度上演了一段不可思議的現場電影。烏拉那非常瞭解馬的習性,知道對馬做什麼動作可以使馬做什麼事,他的朋友只要有馬的問題,一定都需要找他幫忙。
後來,我告訴烏拉那我會焊接的工作,他非常高興地和我去買了他想了很久而沒有買下來的焊接機器和工具,我也很開心自己能回報一些他真正需要的事情。當我們有了更好的工具之後,開始改造兩個牛棚、一個儲存牧草的圍籬,還有一座牛的用餐區。烏拉那還借給我他們的院子和工具,讓我順利地製作在烏蘭巴托展覽的參展作品。
李承亮《蒙古塑膠袋》, 石頭、塑膠袋,20×22×17cm,2018。(陳政道提供)
我的創作概念是短暫在蒙古近一個月的時間,因爲極為不同的遊牧與都市生活交錯的衝擊與深刻體驗,搜集了在城市與鄉間所撿拾的回收金屬和石頭材料,結合現代都市化消費性唾手可得的可口可樂和塑膠袋物件,製作一組並置的雕塑裝置作品。
李承亮《可樂馬》,回收金屬、可樂,300×185×60cm,2018。(陳政道提供)
李承亮《可樂馬》,回收金屬、可樂,300×185×60cm,2018。(陳政道提供)
展覽完成後,我們也在烏蘭巴托進行愉快的觀光行程,回台前的最後幾天還和奧雲一家人,還有筱琪一起到蒙古北方的庫蘇古爾湖以及哈拉和林遊玩,美麗的景色和古老的歷史建築為這趟行程留下漂亮的結尾。
李承亮(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