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年來開始研究非洲文化,並著迷於非洲殖民時期及戰後現代都市及建築。但很少有一座建築能緊緊抓住筆者的注意力,並耗費筆者近一年多的時光查找非常有限的相關資料:那就是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DRC)首都,金夏沙近郊的中國寶塔(Chinese Pagoda)。 「中國寶塔」今日外觀。(© Str8talk Magazine)這座建築位於金夏沙恩吉利國際機場(N'djili Airport)以東,位於國道一號出城後往東約40公里處。幾乎所有討論剛果建築、都市研究、文化研究及新聞報導的書籍,或多或少都會提及這棟超現實建築。但是在多數由歐洲人執筆的文章中,這座當地人稱呼為「中國寶塔」(或簡稱Pagoda),包含完整中式山水庭院的建築廢墟,往往被描述為剛果傳奇獨裁者莫布杜(Mobutu Sese Seko)統治時期的重要象徵之一。作為莫布杜的享樂宮殿,不論當地人或歐洲觀察者,皆會記載該寶塔由「中國人」所建。但當筆者初次看到「中國寶塔」廢墟時,腦中浮現的卻是臺北南海學園的科學館(1958),以及陽明山的中山樓(1966)。 DRC曾於1971年至1997年之間改名為薩伊(Zaire),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