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小典藏│看電影】阿美族的悶燒鍋──兒童用動畫創作出部落故事,文化傳承港口阿美族的自然精神 !

【小典藏│看電影】阿美族的悶燒鍋──兒童用動畫創作出部落故事,文化傳承港口阿美族的自然精神 !

這一週是中心與港口國小持續舉辦多年的兒童動畫營,在每年暑假登場的日子。今年來自台北、桃園、花蓮的動畫教學團隊有怪獸老師(張淑滿)、螃蟹老師(謝佳君)、阿咪老師(張淑綿)跟小貝老師(戴貝羽)。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北岸,接近花蓮與台東的交界處,是個仍保有豐富傳統生活智慧的阿美族部落。每年豐年祭,旅外的年輕人會蜂擁回鄉,參與謝天、謝神、謝祖靈的年祭,一代代繼承著傳統的部落精神。

Cepo’ 藝術中心位於大港口聚落,一百多年的港口國小旁。Cepo’ 就是部落的古地名,有「出海口」的意思。藝術中心是由閒置的派出所空間改造而成的,正中央是活動與課程的場地與行政辦公室,兩旁原本所長與副所長的宿舍改造成藝術家進駐的住宿空間,樓上有廚房、有創作/展覽空間,小小的兩層樓建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藝術中心是由閒置的派出所空間改造而成的
出海口

「最早是希望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進駐創作,同時也能提供給孩子們藝術課程。」

藝術中心的創辦人,同時也是纖維創作的藝術家王力之,在受邀到港口國小教授孩子們美術課後,發現小學校很難有藝術相關的專業老師,於是就跟當時任職港小的干校長商量,將已廢棄的派出所空間借用下來,成立藝術中心,以增加學生們接觸藝術的機會、並支援鄰近的學校在藝術課程師資上的需求。

Cepo’ 藝術中心

製作阿美陶、海洋相關繪圖、食農教育課程、心靈與肢體舞蹈、上山下海的文化課程…等,當時每週三放學後、週末及寒暑假時間,學生們經常是在藝術中心安排的創作課程中渡過。

2022年 夏天

門口的廣場有棵大樹,樹下鋪著草蓆,草蓆上擺著巨大的竹篩;下課時間,孩子們或坐或躺,在草蓆上拼著樂高,開心合唱著今年最夯的「兒歌」-《孤勇者》

「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一年級到六年級,有來自港口國小的孩子、有專程開車從磯崎部落來的孩子,還有從都市回來過暑假的孩子。這一週是中心與港小持續舉辦多年的兒童動畫營,在每年暑假登場的日子。今年來自台北、桃園、花蓮的動畫教學團隊有怪獸老師(張淑滿)、螃蟹老師(謝佳君)、阿咪老師(張淑綿)跟小貝老師(戴貝羽)。

文化體驗課

早在動畫營進行的前一週,力之老師已經帶領孩子們到海邊,邀請部落九十多歲的耆老示範60年前的海邊生活,學習如何利用海邊的地形與材料,烹煮食物。

力之老師帶領孩子們到海邊,學習如何利用海邊的地形與材料烹煮食物。

「海裡拿上岸的海葵跟藤壺,帶有殼與石頭。這些不能吃的東西,我們阿美族的老人家會在海邊煮後去殼,將殼與石頭敲破留下,最後把肉帶回家吃。」

原來,早年阿美族會下海採集海葵和藤壺來吃,海葵和藤壺生長在石頭或海上漂浮物體上,通常會連附著的石頭也一起採集,扛著一大麻布袋的石頭回家,非常沉重。於是,老人家們利用海邊的沙、葉子、石頭、漂流木,就地烹煮,將可以食用的部份用葉子包裹回家,其它的則就地掩埋、回歸大自然。孩子們在耆老和老師的引導下,體驗了烹煮藤壺(為了保育,現在巳經不吃海葵了),並在戶外課程結束後,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繪圖或文字,紀錄體驗的心得筆記。

腳本發想

「今天要請你們教我怎麼煮海葵跟藤壺喔!」

「老師,藤壺我們港口叫做火山爆發!」

「大家覺得故事的主角是誰?」

「一個男生,叫做沙A。」

「老師,他弟弟也一起去!」

「弟弟叫沙B好了!」

「他跟誰學煮火山爆發?」

「我覺得是阿祖。」

「應該是打姆辣阿公吧!阿祖那麼老了,一百零一歲了,應該坐在輪椅上看。」

在怪獸老師的帶領下,透過一問一答,共同創作出腳本、角色對話,還提名票選了所有角色的名字。除了聽過的原住民名字、叔叔、爸爸的名字,好幾位小女生都「偷渡」了自己的名字用在角色上,為了自己也”親身參與”動畫演出感到很興奮。

「最後,我們的動畫片名要叫什麼?」

「砂鍋海葵!」

「阿美族的悶燒鍋!!」

角色設計與製作

經過一番休息,打羽毛球打得滿頭大汗的孩子們喝過水、擦過汗後(沒有冷氣,大家不用擔心他們著涼),開始認領故事中的角色,繪製設計圖。

「我覺得他應該穿制服。」

「我覺得穿傳統服比較漂亮!」

「我們阿美族衣服不是這樣的啦!你少畫一條繩子。」

「我記得豐年祭的時候,叔叔有戴這個才對。」

老師們示範如何使用鋁線折出骨架,許多曾經參與動畫營的孩子還能化身小助教,協助今年第一次製作的低年級孩子。

老師們示範如何使用鋁線折出骨架

「嘎造,我教你,黃色加紅色,先變成橘色,再加黑色就是咖啡色啦!」

「達姆拉,我們阿美族沒有那麼白皮膚啦!太陽曬黑的啦!」接下來將油土配色,努力搓揉,調出理想的顏色,有耐心的完成動畫偶。幾位以自己名字命名動畫偶的孩子格外專注,編起髮型來毫不含糊,連下課時間都不願意離開工作桌。

背景道具設計與製作

製作道具時,大家輕輕鬆鬆就捏出熟悉的「火山爆發」,經常下海玩水、潛水的孩子,熟練地捏塑海中生物的細節;很快的,藤壺、海葵、石頭、樹枝、藍色貨車、汽車後視鏡⋯擺滿了工作桌。負責繪製背景的孩子,將對折的壁報紙畫成故事需要的場景:社區部落、海邊以及海底世界。

動畫拍攝

經過兩天耐心且漫長的前製工作,終於來到動畫偶、場景跟道具上場演出的階段了!孩子們分成兩組,分工合作開始不同場景的動畫拍攝。

「老師我已經會拍了!我可以當攝影師!」

「阿紀,你負責教安董妹按快門,她第一次拍。」

老師將孩子們依經驗、年紀,以及互補的個性,混齡分成四個攝影小組,採用輪番上陣的方式,拍攝動畫、補做道具與休息。

「每一位都要有當過一次攝影師喔!」

「這樣才知道當動畫師的時候,移動的距離到底對畫面有什麼影響。」

由於已經有實際烹煮藤壺的經驗,孩子們對故事中的細節十分了解與講究。

「要先蓋蓪草葉,再放姑婆芋葉子。」

「煮完後用石頭把火山爆發旁邊敲掉。」

「用剩下來的葉子把可以吃的包起來帶回家。」

配音

課程最後一天,是配音的錄製,孩子們依照自己的聲線,選擇適合的角色,為它「發聲」。如同往年一樣,等怪獸老師將動畫剪輯完成後,力之老師會請部落的Rara老師教孩子們以阿美族語言,為動畫再錄製母語版本的配音,讓港口阿美族傳統文化的保存、紀錄更佳完整。

動畫與文化傳承

耆老的訪談、内容的考證、技法的試驗、生活課程的設計與孩子們的參與,力之老師與部落中的年輕人一起找回逐漸失傳的文化、技藝與智慧 ; 在怪獸老師與動畫團隊的協助下,孩子們透過創意,將手繪、捏塑藝術與科技的工具結合,將自己吸收體驗到的部落文化與故事,轉化為為美麗、可愛又充滿趣味的動畫短片。藉由一部又一部動畫短片的完成,一年又一年累積祖先的智慧,把 : 做火把、蓋爐灶、煮海鹽、糯米釀酒…等等,透過清楚又明瞭的影像型式紀錄保存。

每個參與的孩子與成人,都是傳統文化的保存與繼承者,延續著港口阿美族與海洋共生、與自然共存的精神。

一起來欣賞

[阿美族的燜燒鍋]
[做爐灶]──母語配音版

[misanga to lakelaw 做火把]──母語配音版

109港口國小夏日樂學動畫課程 做火把(活動花續)

張淑滿(怪獸老師)( 4篇 )

現為阿尼馬動畫有限公司導演(Anima Animation Group ,AAG)、阿尼馬動畫教室 講師。阿尼馬動畫成立於2011年,以動畫短片創作與實驗性動畫影片製作為主;並針對成人、青少年、兒童開設實驗性媒材動畫課程,進行格拍動畫創作的推廣。曾於小典藏雜誌專欄連載「阿尼馬玩動畫」,多次擔任金馬獎、台中國際動畫影展、信誼國際動畫獎等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