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老派博粉】在古老修道院中遇上科學—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專欄|老派博粉】在古老修道院中遇上科學—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 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是一間見證法國科技發展的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具有「藝術性」設計的科技發明物,從這些物件,我們能看到兼具實用功能與裝飾美學的科技產品,與其進展。

提到「科技產品」,你是否直覺聯想到線條犀利、簡約的設計?在臺灣,想到科技主題的博物館,你的腦中會浮現哪些地方呢?是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或者高雄的科學工藝博物館?從這些博物館中,我們可以看到工業革命後、科學與科技的應用,與相應而生、從工廠生產的科技產品。但你知道嗎?科技產品的設計曾經非常非常手作、非常藝術、非常賞心悅目!跟著老派博粉一起去位在巴黎的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 看看吧!

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外觀建築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看到法國工藝博物館的建築,你是否有些驚訝?!

它與臺灣科學、科技類的博物館相當不同,它不是一座新蓋的現代建築,而是利用古蹟建築,一座建於11世紀末的古老修道院,來作為博物館的基地。從建築外觀的屋頂,可見十字架,不知情或偶然經過的人,可能以為這裡僅是一座普通的教堂,然如今的這裡,卻是一間見證法國科技發展的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具有「藝術性」設計的科技發明物,從這些物件,我們能看到兼具實用功能與裝飾美學的科技產品,與其進展。

古老的修道院在法國大革命時(1789~1799年)被關閉,同時期的1794年,神職人員暨國民大會代表亨利·格雷瓜爾(Henri Grégoire,1750-1831)提出國家須建立一個工藝學院,除了要集合新發明的工具和機器,以展示、傳播工藝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推動工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創新,故而促成今日法國國立工藝院(CNAM)的成立,1798年學院搬到了這座廢棄的中世紀修道院中,也成為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的前身。

常設展之二樓展場陳列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常設展之二樓展場陳列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館內目前展出2,400多件的發明物,這些發明分為七大類:科學儀器、材料、能源、機械、建築、通訊、交通運輸。它們皆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映照出法國近200年來的科技史。你我都可以在琳瑯滿目的發明物中,找到生活中某些物品的發明原型喔!

現在我們的生活總是離不開電,也常使用鹼性電池、行動電源等,而博物館內就藏有古老的電池喔!如你在圖片中所看到的,一個個黑色金屬片堆疊起來並放置在透明玻璃管中,它們就是伏打電池.所運用的原理,即是以兩種活性不同的金屬,與鹽水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化學反應,進而產生電,不知你是否還記得這個原理曾在國中理化課中學到呢?

伏打電池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隨著常設展的動線,須從二樓下樓梯前往一樓展廳,在此之前,你一定會被眼前這架飛機所吸引。想必大家都聽過萊特兄弟,他們被譽爲現代飛機的發明者,因為在1903年,他們駕駛自行研製的飛機——飛行者一號,成為人類史上首次成功的受控動力飛行。然在此之前,許多發明家也都在進行航空器的飛行試驗。最為有名的就是法國的發明家克雷芒·阿德爾(Clément Ader,1841-1925),1882年到1889年期間,他歷時7年完成了他第一架的飛行器,並於1890年成功升空,同時他還發明了「Avion(飛機)」一詞。

Clément Ader, Avion 3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目前博物館內所展示的,正是阿德爾於1897年製作完成的第三架飛機。如果將這架飛機比擬成一種動物,會讓你聯想到哪種動物呢?請仔細看飛機展開的翔翼,是否讓你聯想到蝙蝠的翅膀呢?阿德爾正是受到蝙蝠形態的啟發,而建造這架3號飛機的!

過往人類僅能借用大自然的力量,如風力、水力,或者人力、動物力,來作為運輸的動力,然工業革命後,不同動力與交通工具的發明,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一樓展廳,博物館就運用不少模型與實物,展示與交通運輸相關的發明物,呈現交通科技的進展。即使看似設計簡單的腳踏車,也經過不少改良,觀眾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腳踏車,甚至是巴黎共享腳踏車的身影。

繼續往前走,你將會抵達常設展的終點站,這裡同時也是舊修道院的禮拜堂,想必你也會驚訝於禮拜堂被改裝成如此工業風的展覽空間吧!博物館利用此處高聳的空間,來展示大型的發明物件,如展示了許多1930年代以前的歐洲汽車,以及懸掛古董飛機。在穹頂下方、原本禮拜堂的祭壇處,又設置了可以證明地球自轉的傅科擺。在傅科擺發明以前,科學家早己證實地球的自轉,但僅在理論層面證明而已。到了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里昂·傅科(Léon Foucault,1819-186)利用簡單可見的裝置—懸掛一顆鐵球作單擺運動,讓世人看見地球自轉的軌跡。

自由女神的原始模型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許詩敏

在舊禮拜堂內,還可以看到「自由女神」的原始模型喔!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自由女神像,於1886年落成,是法國人送給美國人的禮物,由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1832-1923),與法國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合作完成,這個自由女神模型正見證了法國完成巨大雕像製作的壯舉。

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不同一般的科學博物館,它多是以實物的展品來講述科技史,以一種傳統又優美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些科技、發明物在如今的我們眼中,或許再日常、或再理所當然不過,但透過這些科技古董,真的會讓人感受到科技的變遷與日新月異啊~

【博物館二三事|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

法國國立工藝博物館是附屬於法國國立工藝院(CNAM)的博物館,創立於1794年,初衷是為保存各種新發明以及有用的發明,如今博物館已成為見證法國科學知識演進和技術進步的博物館;觀眾可透過館藏的各項發明,認識法國近200年來的科技史。

老派博粉( 61篇 )

我們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專注於博物館的觀眾經驗創造,嘗試以新的概念與方式思考參觀經驗的各種可能。希望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參觀經驗,連結更多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讓藝文體驗的旅程不再只是單向接收知識,能夠真實深刻地與博物館經典藏品溝通,並推動「造訪博物館」成為所有人日常休閒活動之首選項目。官網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