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起升格為「桃園市」,並列台灣六都之列。桃園除了桃美館本身展現的能見度與資源,活躍的民間的藝文空間卻相當有限。為何除了官辦的美術館外,桃園民間的藝文能量似乎明顯缺乏多元性與能見度?
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起升格為「桃園市」,並列台灣六都之列,而升格後首位市長即是已經任期滿兩屆,確定卸任的市長鄭文燦。鄭文燦上任市長後,有感桃園市是六都中唯一沒有美術館建設的直轄市,因此選址在中壢青埔高鐵桃園站周邊,興建「市立美術館」及「兒童美術館」、「橫山書藝館」等建築物,未來美術館將肩負桃園市專業典藏、藝術展覽、教育推廣、累積文化資產等任務,期許能提升桃園藝文整體環境。
...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Tags
![](https://d1qlj1o6gdgqqt.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0/08/459456082_8222247064531230_144477815879328255_n.jpg)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企劃主編《刺花 Tshiah-hue》、製作《調皮 The Skin Surfing》卡帶專輯,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