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直覺.記憶.原始能量:吳炫三回顧展

直覺.記憶.原始能量:吳炫三回顧展

吳炫三1942年出生於臺灣宜蘭,自1968年辦理首次個展以來,持續創作不輟,2018年洽逢其投入專業創作50年…
吳炫三1942年出生於臺灣宜蘭,自1968年辦理首次個展以來,持續創作不輟,2018年洽逢其投入專業創作50年。半世紀以來,吳炫三的藝術活動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他在藝術風格探索上持續的自我鞭策與砥礪、在創作路向開發上旺盛的企圖心及拼搏精神,不但顯現在數量龐巨的作品上(累積至今已高達一萬餘件),同時也經由創作的多元形式、多樣的媒材實踐、自我風格的探索與演繹,而開展出與其他臺灣創作者完全不同的創作理路及藝術氣象,被多位國際藝評人譽為既有東方性又具「世界意識」的臺灣藝術家。
在吳炫三創作50年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國立臺灣美術館特別策劃呈現「吳炫三回顧展」,以他橫跨半世紀以來包括油畫、木板畫、水墨、組合式立體作品以及量體浩大的巨木雕塑等近300件,探討「直覺.記憶.原始能量」如何以三位一體的方式,構成吳炫三創作上的內在精神結構與生命動能。
吳炫三成長於鄉野,多雨的宜蘭,讓他從小即熱衷於追逐陽光在大自然中巡遊冒險。家鄉的泥土、陽光以及浸淫在樸拙自然中的成長經驗,積淀為最深刻的童年記憶,並成為哺養他一生創作發展的泉源。他早年的作品(1968-1979)學院性格濃厚,其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變點,是他在1979年決定捨棄擅長的學院創作技法,並離開安定又侷限的文明生活圈,以一年為期赴非洲荒野尋找新的創作啟發。他在1979、1983年兩度進入非洲進行長期旅行研究,發現了非洲自然大地最重要的「動」能──陽光。他觀察到非洲人天生皮膚黝黑如鏡,在炙熱艷陽下,周遭景物會隨著人的移動在如鏡的皮膚上反射入景,由此發展出「把風景畫在臉上」這個獨樹一幟的繪畫觀念,並發展成交織著光、色及原始能量,極具個人特色的「陽光系列」作品。
在創作上渴望與簡樸的自然對話的吳炫三,1987-1989年期間多次進入南太平洋群島旅行研究,並以「跳島」方式行遍南太平洋「巨石文化」區域中的群島。某次旅途中的一個清晨,他路經海邊看到一塊被兒童塗鴉畫上一隻巨大眼睛的大石,觸動並啟發了他的「南太平洋時期」作品,他把畫中的巨石加以人格化,矗立於海岸的巨石被添加了眼睛,宛若有了鮮活的生命。
吳炫三 前進人類 壓克力顏料、鱷魚頭顱、鐵 320x130x180cm 1998 A-Sun WU Marching Forward Acrylic, mixed materials and iron 320x130x180 cm 1998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吳炫三在1996年開始將創作視野投注於臺灣排灣族與他們崇敬的百步蛇圖騰,以及達悟族的紅、白、黑族群特殊色彩上,並開展他「紅白黑時期」的創作新頁。此時期的作品以「陰陽紋」為主體,並賦予色彩以特殊的詮釋意義:紅色代表生命、黑色為力量、白色為和平。作品形式越趨簡練純粹,以他多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原住民部落所獲得的啟發,結合中國傳統象形文字的造型意趣,透過自創的陰陽符號來表達創作內涵。創作概念總和了佛家、道家以及東方哲學對「陰陽」互補消長的生命思考。
巨型雕塑可以說是吳炫三近20年來最受肯定的創作主體之一,主要圍繞在「人文精神」、「自然韻律」、「文明和諧」三個主軸,對他自1979年以來游牧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等地域的原始文明探索,以及對東方哲學中宇宙運行、萬物創造和合共進的概念,進行融合式的反芻與演繹。高度達6~8.5公尺、重量4噸~18噸的36件巨型雕塑將安排在國美館戶外公園及大門廣場展出,以分區群聚形態呈現吳炫三對自然、生態與人文的創作演繹與宏觀視野。
吳炫三充沛的創作能量與異文化轉譯能力,與他自1979年以來未曾間斷的世界原住民族部落踏旅所激發的開闊性與思考性息息相關。他行旅的範圍遍及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等區域,並深入馬雅文化、印加文化、北極的愛斯基摩部落、巴布亞新幾內亞群島等地,秉持著「找回童年的樸真心靈,以及對自然的原始感動」的信念,每一次與不同文化的近身接觸,都為他的創作帶來開拓性的衝擊與啟發。他各系列作品風格殊異,但頗為一致的特質是,它們都充滿飽滿的張力與情緒,煥發出由內而外的強烈生命能量。

直覺.記憶.原始能量:吳炫三回顧展
時間:2018.03.17-05.27
開幕式:2018.03.17,下午2:3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大門廣場、大廳、美術街、103-107
展覽室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電話:(04)2372-3552
網址:https://www.ntmofa.gov.tw/
蔡昭儀(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