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上海東方明珠塔下的浦東美術館,於 2021 年 7 月正式對公眾開放。美術館整體間佔地4萬平方公尺,碩大空間中包含13個展廳和5個開放式展廳。作為嶄新的公立美術館,它肩負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平臺,而實現這項使命的做法之一便是推廣國際藝術交流,兼顧中外藝術家與作品展出。開館即推出「光:泰特美術館珍藏展」、「胡安.米羅:女人.小鳥.星星」以及「蔡國強:遠行與歸來」三大跨越古今中外的重磅展覽。
中國藝術家的出走與回歸
在中國與西方都享有極高知名度的蔡國強作為開展的中國藝術家人選這點很好理解,從中國出走到世界各地創作展出,同時也帶著世界的目光回歸家鄉國土。從去年12月北京故宮博物院巡迴來到上海的「蔡國強:遠行與歸來」,是藝術家繼2014年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個展後再次回到上海的力作。在開幕當天媒體發布會上,蔡國強也用上海話形容打造浦東美術館的建築「挺刮」,並認為「浦東美術館是堪比世界一流美術館品質和水準的建築和展覽空間,我在這裡布展工作一個多月,越來越體會到設計的巧思,尤其是展廳之間的公共區域,能讓觀眾在密集欣賞作品後總有喘息、停歇和相互交流空間,從而實現飽滿、舒適的觀展經驗。」
「遠行與歸來」一展在浦東美術館的三個不同樓層空間中展開演繹:2樓三大展廳和公共空間將呈現藝術家的「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精選作品,以及與中國文化精神和他視為永恆之鄉的宇宙的對話。此次展覽共展出蔡國強119件/組以火藥為主及不同媒介的作品,包括廣獲好評的藝術家首個 VR作品《夢遊紫禁城》。
作為「遠行與歸來」展覽的特別委任項目,蔡國強更在美術館的中央展廳現地製作,打造巨型動態裝置《與未知的相遇》。中央展廳是由建築師Jean Noveul特別開闢的非常規超大展示空間,垂直貫穿美術館中央區域,由地下一層延伸至地上四層,整個空間共34.4公尺高。
《與未知的相遇》以瑪雅文明的自然宇宙觀出發,將不同文明裡「脫離重力、擁抱宇宙」的故事,通過手工搭建的墨西哥煙花塔這一形式,使用電腦控制的「光畫」,打造聯通古今中外的「宇宙樹」和時空膠囊。作品期待讓不同的宇宙面面觀在此相聚、碰撞,混沌而多維,在概念和形式上呼應建築師對「第四維度」的探索,以及將此空間打造為藝術家實驗室的期待。對蔡國強而言,與天空宇宙的對話是其貫穿始終的永恆話題。在現場展示的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中,他也說道:「我感到我未來不可能去宇宙,但慢慢地理解了藝術是我去宇宙的時空隧道。」
另外,還有位於四樓多功能廳的展中展「媒材的遠行」。這是由藝術家與洛杉磯蓋蒂文物保護研究院策劃,展示蔡國強最早展露繪畫初心的早期作品,講述藝術家在還未專注火藥做為主力藝術創作之前的經歷;也聚焦蔡國強作品中的火藥媒材運用,紀錄研究不同火藥的性質,作為製作繪畫顏色的心路歷程,可說是藝術家爆破創作的前傳與後記。「藝術家都有調色盤,我的調色盤就是那些火藥。」蔡國強說。
以「光」入門,窺探西方藝術史
而英國的泰德美術館,則是替浦東美術館開幕大展,帶來了100多件藏品,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離開前往國外展出;泰德美術館館長瑪麗亞.巴爾肖(Maria Jane Balshaw)表示:「這些項目能夠實現浦東美術館的理想,那就是打造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希望,並促進中西方投影的文化交流。」從泰德的館藏中精選出的作品可說是再現了200年的西方藝術史風景——從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代表約瑟夫.馬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到法國印象派領袖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從西方媒體眼中的「當代藝術 『達.文西』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到紅透全世界的草間彌生都在「光:泰特美術館珍藏展」一展中可見。
這次展覽,便是深入回顧探討瞬創作者如何運用不同的手法,運用不同的光線探索場景和光線環境中的對比,馳騁於科學和拍攝的對比,捕捉轉瞬即逝的光景與情緒,藉由光的效果,並利用光的靈感聯想創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便是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的作品《下午6點》。在柔軟地毯中央,圖案描繪了傍晚六點透過窗戶投射進來的殘陽光影畫面,觀眾也可以直接從作品上走過去,在地毯上留下痕跡,好讓人確認這不是光影的幻覺。
其中,泰德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由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所繪製的《奧菲莉婭》,單獨擁有一個展廳。從這幅畫的草稿、原作、細節、紀錄片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奧菲莉婭》的誕生。進入《奧菲莉婭》展廳中,觀眾首先可以看到《奧菲莉婭》創作與被翻譯的時代,分別是英國出版的《莎士比亞作品圖解版》和1954年由朱豪豪的《此莎士比亞生戲劇集》,《奧菲莉婭》一畫的創作故事也通過展覽一一揭開。
而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胡安.米羅可說是本次開幕展覽中最重量級的展出藝術家。在美術館4樓的橢圓形展廳內,米羅帶來了在中國最大個展「女人.小鳥.星星」。依據藝術家橫跨40年的創作主題佈置展館空間,策展人霍爾迪.韋羅(Jordi J. Clavero)將69件作品劃分為「符號的詞彙」、「自由化的『符號』」、「物體」和「黑色人物」等四個副標,也能看到包含繪畫、雕塑、版畫等各式媒材的創作。
拓展兼容西學的海派文化,著眼國際藝術舞台
回顧當天開幕發布會上,蔡國強表示上海對當時年輕的他,就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真實存在。1978 年,蔡國強首次走出家鄉福建、到上海觀看「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第一次親眼看到西方藝術家的原作,也是他「西方藝術史的遠行」的萌生,也期待更多的國內藝術家能像他一樣來到美術館與西方藝術相遇,並有所啟發。
而不論是從近幾年的上海藝博會與ART021的買賣盛況,或是去年底邁入第二届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來看,上海正在對標紐約、巴黎、倫敦和巴塞爾,積極將自己打造成國際重要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在全球範圍疫情陰霾猶在之時,上海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受影響較小,浦東美術館的開幕無疑是期待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加快吸引海外藝術機構、畫廊,同時也能成為提升中國藝術家國際價值的重要平台與推手。
閱讀延伸:
現居上海的文化研究與藝術媒體工作者,寫作是我希望與藝術保持聯系的管道。曾任藝術與設計雜誌《Wallpaper*》中文版編輯,中英文章見刊於《香港端傳媒》、《The Artling》、《VICE音樂頻道Noise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