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歷史學到藝術史
1982年,24歲的黃專從華中師範學院(今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文同與『文人畫』」。隨後,這篇文章的修訂版以〈從文同看中國文人畫的源起〉為題,發表在《美術理論文稿》1983年第7期。不難看出,黃專最早期的藝術史研究正是從歷史學命題中發展而來的。他在大學期間最為尊敬的張舜徽是一位以校勘、版本、目錄、音韻、文字等文獻學功底見長的歷史學家,這很可能為他後來的藝術史研究樹立了一種典範,並成為其處理古代與當代藝術問題的共同基礎。1984年第4期的《美術理論文稿》上還刊登了黃專另一篇早期論文〈中國繪畫「傳神說」的哲學淵源〉,由此看出其後來跟隨阮璞學習中國畫論正是其早期學術興趣的延續。而此時,轟轟烈烈的美術新潮即將到來,1985年黃專成為《美術思潮》最年輕的編輯,同時成為了阮璞的研究生。
OCAT研究中心外觀。
二、文人畫與藝術運動
以理性視角審視當代藝術現象,力圖將其放置於歷史框架中進行考察,從當下行動體驗乃至西方藝術史方法論中獲取經驗,以圖對古代藝術做出新的理解,這成為黃專學術研究的基本特徵之一。1988年,黃專以李日華為題完成了碩士論文,並在阮璞的力薦下於湖北美術學院留校任教。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黃專完成了一系列有關文人畫的學術論文,成果為其與嚴善錞合著的《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正如著者在序言中所述:「帕羅夫斯基(Erwin Panofsky)、貢布裡希(E. H. Gombrich)、巴克桑代爾(Michael Baxandall)等人的著述,不僅為中國藝術史研究提供了從學術層次上進行參照比較的可能,而且也為中國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帶來了許多富有啟示意義的知識和課題。﹝…﹞本書正是圍繞圖式、價值、趣味這樣一些貢布裡希最感興趣、也是他最富有成果的領域,展開對文人畫問題的討論的。」時至今日,此書對於中國繪畫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三、當代何以成史
就在該書寫作期間,黃專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在1990年代至2001年,主要教授「中國古代畫論」課程,或許是因為感覺到當代藝術領域正在發生一些不確定的變化,他幾乎從未在學校中正式開課教授當代藝術史或批評。然而,與此同時他卻開始了一系列以展覽為形式的當代藝術實驗與歷史梳理:1992年參與策畫「首屆九十年代廣州雙年展」,1996年策畫「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1997年起任何香凝美術館館聘研究員、策畫人,1998年主持「首屆何香凝美術館學術論壇」,1999年策畫「超越未來:第三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三年展」(中國部分),2001年策畫「過渡中的年輕人:中德英青年藝術家邀請展」,2002年參與策畫「重新解讀:首屆廣州三年展」等。他在2008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代編者序」指出:「當代何以成史,現在也許首先不僅僅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問題,而是一種學問態度和價值判斷問題。我們無法回到藝術單一標準的時代(…),而如果沒有一些基本的藝術史的原則,當前歷史的寫作就更無法進行。」
黃專。
四、中國藝術史學史
2002年,黃專第一次遭遇重症。在白血病的侵擾下,他退出了三年展的具體工作。在北京治療期間,他給研究生寫了親筆長信,開出一系列有關文獻學與歷史學的參考書目,並提出要把「中國古代畫論」的課程改為「中國藝術史學史」的設想。自上個世紀中後期以來,西方藝術史學界通過「藝術史學史」對自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中國藝術史家巫鴻也早在1980年代後期就提出我們不僅要研究藝術史,還要研究學術史。正是在與中西學者的交流中,黃專的史學史意識日益增強。2004年戰勝病魔回到廣州後,他隨即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開設「中國藝術史學史」課程,對中國藝術史進行了反思,甚至希望能夠從中建構一套更加適合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這門課程首次在國內開設。
2005年起,黃專任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主任,2006年策畫「江湖:中國當代藝術歐美巡迴展」以及「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2008年策畫「徵兆:汪建偉大型劇場作品展」、「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和「靜音:張培力個展」,2009年策畫「國家遺產:一項關於視覺政治史的研究」與「圖像的辯證法:舒群的藝術」,2010年策畫「水墨煉金術:谷文達實驗水墨展」,2011年策畫「可能的語詞遊戲:徐坦語言工作室」。黃專行動中的歷史觀部分體現於「創造歷史」的序言中:「不是什麼時代都能進入歷史,只有那些真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價值的時代才能進入歷史;不是任何人都能進入歷史,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能進入歷史。」在通過展覽進行藝術家個案研究的過程中,黃專建立文獻館與歷史學規範的意願與日俱增。
五、藝術文獻的建設
自2011年以後,黃專幾乎再也沒有把展覽策畫視為自己的主要工作,而是在浸淫於金石學、文字學、經學與古代學術筆記等『故紙堆』的同時,希望能以更嚴肅的態度為將來的藝術史研究建立文獻基礎。黃專常說司馬遷研究的正是他那個時代的當代史,他不只一次地提到「首屆廣州三年展」實際上就是通過展覽的方式書寫1990年代的中國藝術史,並且是由三個人書寫的不同歷史。同時他又反思:「現在看來,那個文本主要還是在於資料的收集,比較缺乏從方法論的角度或者從書寫歷史的角度來開展工作。」或許為了彌補此類遺憾,黃專於2011年開始籌辦OCAT文獻與研究中心,強調該館的文獻功能,即圖書館和檔案管理功能,也希望能夠由此實現國際性交流研究的功能。2013年,他開始籌備與商務印書館的合作,組織翻譯出版「20世紀西方藝術史經典譯叢」,冀能對西方藝術史做出更全面的介紹;2014年,開始籌辦《世界3》書刊,並確定了文獻與研究中心年度講座、研討班與年度展覽的活動模式。黃專尚未實現的理想,是在中國建立一個「瓦爾堡圖書館」;他曾經提到過,若他還有機會再寫一本書的話,則是一部關於中國人圖像觀的歷史。
郭偉其(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