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創時講堂「頓首.明朝的來信」特展

創時講堂「頓首.明朝的來信」特展

文徵明六代同堂150年的文藝世家收藏乃因緣,集藏一個文藝世家譜系,超絕稀有,殊勝難得。文徵明,其長子文彭、次子…
文徵明六代同堂150年的文藝世家收藏乃因緣,集藏一個文藝世家譜系,超絕稀有,殊勝難得。文徵明,其長子文彭、次子文嘉、長孫文肇祉、曾孫文震孟、曾孫文震亨、玄孫文柟、來孫文點,六代同堂,同展書信。文徵明〈與子籲(周復俊)書〉,「昨承話別,匆匆不得盡情,殊深愧念。聞明早解維,衰年畏暑,不能走見,□絨一端,奉將鄙意,不足為贐也。外南珉公書,卻煩遞達。餘惟遠道,千萬自愛。徵明肅拜。子籲提學賢親侍史。」年已七十的文徵明,聽聞周復俊近日將要離開,但表示年老了怕大熱天,無法前往送行,故先致贈絨布一端(約等於現今的一疋)。信中自稱「衰年」,但見書法筆力遒勁,無一懈筆;所謂的「千萬自愛」乃「千萬保重」之意,「自愛」和今日習稱之「尊重自己」,大相逕庭。文人篆刻藝術的開山祖師——文彭,則在〈與上池書〉中自己爆料代刻者。信中反映當時印材為牙、石並用,並說到須請王少微代刻印章,「若欲盡善,須央王少微,或牙或石,照此篆法刻二方去,方為停當。不然,終無益也。」最懂文人雅趣的生活美學家、《長物志》作者文震亨,在〈與灌翁(李模)書〉中表示離開家鄉到北京任官,獨自散處外地,過年不敢鋪張。「名香珍于等價名藥,可以駐顏。爆竹知春,傳柑悅口,種種皆受知己之賜,其何以消受耶?登拜,感佩,容叩頌。不一。教下震亨頓首。」收到李模送的高貴名香等年節禮物,高興歡喜,感謝萬分,文震亨開心感謝溢於言表,「何以消受耶?」想必是李模送禮送到心坎裡,送到心花朵朵開了,不虧為「知己」。文徵明六世家族乃從明中葉開始綿延150年的文藝世家,為文人書、畫、篆刻藝術的先驅者,以文藝為根基的百年世家流風,影響力深遠,並折射出明代家族文化教育的成功。
文徵明〈與子籲(周復俊)書〉。天太熱,我就不送行了!道途遙遠,請千萬保重啊。(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震亨〈與灌翁(李模)書〉。收到年節禮物真高興,種種皆受知己之賜,何以消受啊?(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吳門三家情誼深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價道:「天下書法歸吾吳,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展中吳門書派名家聚首,並囊括天下第一的祝允明,第二的文徵明、王寵,此三人亦被譽為「吳門三家」。祝允明〈與九疇書〉「昨日初寒,甚覺嚴冽,正無可以為禦,不意烏玉之惠。誠謂大旱而有甘霖之施也,其感何可量耶。竢稍和當躬謝於堂下。不次。允明頓首。」天氣太冷,正好九疇親家有「烏玉」可禦寒,等到天氣稍暖和,必當親自道謝。「烏玉」可以是「硯台」、「墨條」,在此應當為「木炭」,如此贈禮,近乎「雪中送炭」。祝允明傳世作品有許多上款人為「九疇」,可知兩人交誼甚深。
祝允明〈與九疇書〉。親家在寒冬中,送上禦寒的木炭,真是感謝!(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天下第一的祝允明認為其書法接班人為王寵。祝允明大王寵34歲,為王寵自認「知愛最深」者,也是影響至深的前輩,祝允明去世後王寵為撰行狀,並為書墓誌銘。王寵在死前曾說:「祝京兆許我書狎主齊盟,即死,何以見此老地下。」王寵亦受文徵明欣賞,在15歲時文徵明與之訂交,文徵明大王寵24歲,在年紀上雖是他的父執輩,一生卻以平輩交往。文徵明一生九試不第,王寵則是八試不中,如此相似境遇,或也使二人惺惺相惜,交往密切,為忘年交。王寵40歲病故,文徵明白髮人送黑髮人,為其撰墓誌銘。
王寵〈與衡山(文徵明)書〉。出去玩吧,如果下雨就再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徵明《甫田集》中記有多首和王寵出遊詩作,展中王寵〈與衡山(文徵明)書〉「風雨久滯湖上,即刻始歸,欲擬十三日奉陪吾丈過春潛處,如何如何。或先發使者,一期後早伺候門下。若雨又不果,再約。」王寵在泛舟游湖時,受風雨困滯,十三日邀約文徵明一同拜訪友人顧蘭,如果又下雨,就再約吧。二人曾和多位友朋泛舟石湖、泛舟游橫山,此信王寵用語自然真率,聚或不聚,沒有壓力,生動重現了當時邀約之景。
圍繞著文徵明開展出的人際網絡,另有:文徵明的文學老師、提攜吳門書派的大老吳寬〈與冷菴憲副書〉,與友四載未見,其間書信往來不斷的情誼,「契闊之懷,不能時時奉字,更承不忘,數惠德製,讀之如獲良晤也」。文徵明的書學老師、岳父李應禎則是在〈與大參尊契書〉直爽地說出病情,用詞有禮又痛快,「奈賤體瘡腫,不能出戶庭」。文徵明弟子周天球為太太婦科生理病,請友人開藥方,「荊婦腹痛減半,經尚未行。更乞加減作劑,再賜二帖。」等,都生動地具現了個人情貌。
寫稿苦甚!稿費值多少?畫可換,鶴可換與文徵明書畫相關者,還可見蔡羽、董其昌二通書信。蔡羽〈與某人書〉,乃是為父親蔡滂所建置的園林向文徵明求圖,但因手邊沒有好絹,想向這位收信者請求,「先人號橘洲,將置一卷,求圖于衡山。此處絹不佳,煩尋一段。……」待找到絹後,和箋札、牙圖書和川扇一同送至文徵明處。蔡羽為父求畫,自是極為重視,所求應是明代盛行之「別號圖」。文徵明為吳派領袖宗師,四方求畫者,門庭若市,《明史.文徵明傳》記載文徵明對於富貴之人、王府及宦官乞畫,多半婉拒,當時「周、徽諸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外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晚明王穉登《吳郡丹青志》記載:「晚歲德尊行成,海宇欽慕,縑素山積,喧溢里門。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可見文徵明書畫價值之高。在董其昌〈與某人書〉中,提及先前收信人寄去稿件,請董其昌作序。董其昌說「此何等折枝之役,而敢拜南金之貺?待序成果有當,以文太史畫為潤筆可耳。」作序乃舉手之勞,不必酬金,若序還可以,只要以文徵明的畫作為潤筆費就可以了。董其昌話說得輕鬆簡單,以當時文徵明的行情水準言,就像是現在說不用稿費,拿張大千來換就可以了。
蔡羽〈與某人書〉。好圖得配好紙,向文徵明求圖,託人找佳絹。(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在明代,「稿費」可以是書畫,還可以是代表長壽的「鶴」。沈璟〈與克勤書〉,信中先稱讚克勤先生二子骨法奇峻,後說有客人向其求詩,回送一隻鶴,庭院空間太小沒法養,但很適合克勤先生之子,所以便送給克勤先生,先生您做〈瑞鶴歌〉,沈璟我來唱和,笑呵呵。「歸來適有遠客求詩,以鶴為貺,庭堦隘狹,不足以容。奉為令嗣遠壽之徵,雖非犀錢玉果,清或過之。先生當作〈瑞鶴歌〉,僕固亦當倚和也,呵呵。」文中充滿著轉送禮物的學問。而展中書信論及寫稿之事,還有錢謙益〈與某人書〉:「歲暮惘惘,殊為筆札所困,新歲誓斷一切應酬文字,逃之空虛,差足樂也。」時值歲末,錢謙益為寫作所困,發誓新的一年不再作應酬文字。孔尚任〈與西園(孔貞燦)書〉則可說是苦逼寫稿者的代言人,「空齋無事,日費筆墨,代不知誰何之氏,申慶唁,不喜而笑,不悲而哭,此種債負,更劇于催租吏,苦甚、苦甚。」代他人寫稿,還不知道是誰,不論是慶賀或是弔唁的內容,皆要以文字演戲,此種稿債,比催租的官員還甚、還猛烈,真是苦啊!而其訴苦對象孔貞燦,正是學者認為今日流傳之《桃花扇傳奇》西園本的出資者。可見孔貞燦在孔尚任心中洵為知音。
孔尚任〈與西園(孔貞燦)書〉。為他人寫稿真苦,真苦!(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小週末為你寫封信頓首讀古人信,提筆寫今人信來自明朝的書信,經由展覽說明牌之釋文、解題,並提綱挈領的重點介紹,讓古今無縫接軌,突破時空隔閡,讀來「有感」,趣味盎然。當寫及收件者名字,將另起一行,並將該行文字提高,「抬頭」高出它行,以表尊敬。寫完內容,在信件的最後寫下「沖」、「素」、「空」、「左冲」、「餘空」、「左餘」、「後餘」、「餘素」等詞,表示信件告結,左邊沒有了。看似簡單的尺牘,較一般抄錄詩文的立軸、中堂、手卷等書法作品,此中更是深藏學問。尺牘本就為私密性質,且多以率性行草書寫,除更見性情流露,卻也使辨讀不易,釋文、斷句,皆須熟悉書寫者的時空交遊圈及用語詞彙、文化語境,好比現代人用的注音文、火星文、數字文、流行語,都會讓圈外人看得「QQ」(掉眼淚狀)、「囧」(表示困窘的臉部表情)、「嫑嫑的」(受不了),更遑論後世研究者。僅舉一例:展中之臧懋循〈與雲從書〉,因署名字跡難辨,為了找到作者,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已二年。由此,可見一斑。
李東陽〈與王鏊書〉。送一匹布作為慶賀。(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展中用字最少書信,李東陽〈與王鏊書〉:「青段一匹奉賀。寅末李東陽拜。守溪先生契家。」一紙寥寥18個字,是明正德朝內閣首輔、文學家、書法家李東陽寫給王鏊的賀禮箋信,經改朝換代、烽火兵燹、顛沛流離,歷五百年歲月,完好保存至今,何其難得珍貴。守護傳承下的不止於一張紙18個字,而是明朝五百年以來的書信文化。白謙慎說:「如今,當你收到一個伊妹兒,讀罷隨即刪除;當你在瞬間發給幾個人、幾百個人、甚至成千上萬個人同樣一個伊妹兒;當你用尺寸完全一樣的紙張,列印出毫無觀賞價值的伊妹兒時,你正和千千萬萬的人們一起,把手書信札送進歷史。」手書信札不該是被掃進歷史的陳舊心事,創時講堂每星期五開館時間提供筆墨、宣紙和信封一通,在展讀古人翰墨間,也親筆寫封信,訴心內話,寄給那說不出口的、放在心上的人兒吧。
「頓首.明朝的來信」明代名人尺牘特展
地點:創時講堂
展期:3/24~5/26
專題講座
4/22  王耀庭:從寫 「批」的眉角講起
5/6  吳國豪:明代尺牘中的食衣住行育樂
5/13  何炎泉:略談尺牘書寫文化
寫信的敬啟者,展讀的收信人,見字如見面,親睹似親晤,「尺牘書疏,千里面目」。在明朝,那個沒有電話,沒有e-mail,沒有LINE的時代,他們提起毛筆寫下一封封「頓首」書信,今人讀之「再拜」,見書信者之神采情思,見人際網絡、書法藝術、社會生活、文化風尚、信箋工藝於一信。何國慶:「文人生活最直接的史料,其實來自於魚雁往返的尺牘。尺牘所談皆是生活中的交遊、文學、書畫創作、出版、飲食、官場文化等。所涉範圍之廣大,內容之真實,文人氣息個性盡藏於其中,遠非經過篩選的詩文集所能相比。」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集216位明人,尺牘252通,出版《明代名賢尺牘》,為書界藝壇聞知之煌煌巨冊,粲然大觀。創時講堂3月24日至5月26日「頓首.明朝的來信」明代名人尺牘特展,共54通信札,體現明人微型世界。除精粹書中37件信札,另有李應禎、吳寬、祝允明、王寵、王守、周天球、傅山、李東陽、孔尚任、蔡羽、王穀祥等三成近年入藏公開亮相的展品。此中書者多是藝術史、文化史、文學史上之大家,有著:文徵明家族六代信札;王守、王寵兄弟;王鐸、王無咎父子;「明末四公子」中陳貞慧、方以智、冒襄三位公子風流聚首;「清初四僧」之原濟(石濤)、朱耷(八大山人)、髡殘(石溪)三僧同場等,明人名人,不論身分位階、書信內容,皆流露出人味真性情。
「頓首.明朝的來信」展場。小週末星期五,在此讀古人信,寫自己信。(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
藍玉琦( 23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