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所收藏的徐霞客(1586-1641)《舫次武塘》行書手札,是其極少數現世可見之真跡,去年甫於上海展出,旋即獲得高度矚目,此作是這位被後世視為中國著名旅遊家、地理學家,在30餘年行旅經歷中,第三次出遊在浙江一帶有感所記。在跨越400年時空之後,被清玨雅集創辦人王景義做為發想的原點,與中國藝術家楊納作品當中,一種遙望遠方,或是面對大自然的崇高,令人激起心靈的振盪與懾服,進而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有著心靈上相近的觸發,故而成為創時講堂第三檔展覽—「楊納的超現實山水與徐霞客」的中心要旨。
楊納創作於2014年的《孤山》一作。(創時講堂提供)
楊納作品中所描繪的女性,既為其內心表徵化身,同時也是一種以誇張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時代生活特徵與流行美學進行典型化、形象化的提煉。曾兼職模特兒的經歷,讓她目睹在被無限放大的物質慾望世界當中,沉醉在迷離幻化青春中的女孩,如何追逐虛榮浮華,又被物慾消解理想;畫面中的「納納」擁有光滑細緻、吹彈可破的皮膚與嬌豔欲滴的紅唇,但眼神中卻散發著無辜、矯揉又世故的神態。然而自2012年開始在台灣進行長時間的駐留創作之後,原先珠光寶氣、時髦豔麗的「納納」逐漸被人與獸合體的形象所取代,又或是以亮麗、誇張的局部刻畫之表現手法,更多地增加了敘事性的描述,進而轉向對於人性與環境關懷的新階段。楊納指出,「長期居住在北京,環境影響心境,一個冷冽的灰色世界在台灣南部的豔陽照射下被暖化了,情緒上有了非常大的轉換,近期作品中出現猶如島嶼或海洋的形象,都是台灣生活影響所致的投射。」
創時講堂內部展場空間。(創時講堂提供)
成立已有20年歷史的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致力於書藝的推展與教育,亦是亞洲地區重要的書法收藏機構,在重視文化傳承之餘,第二代何恩禮更積極為書法找尋藝術新契機,進而彰顯書藝的時代性。於今年初創立的創時講堂,即肩負了這樣的使命與理想,講堂以舉辦特色展為軸,也輔之於活動、講座,希望能成為藝界交流的場所。前兩檔展覽分別挑選于右任(1879-1964)盛年的碑派書法,以及晚明兩座書法高峰—王鐸(1592-1652)與傅山(1607-1684),展出基金會精選的典藏作品,獲得熱烈迴響,未來計畫在既有的傳統書藝基礎上,將另外一半資源致力於開拓當代藝術的面向。自傳統取徑,同時亦提出新的認識方法論、新的言說方式,何恩禮相信傳統與當代兩者之間仍有一定的連結交錯,也必能相互拓展新局。
高子衿( 9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