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承繼文人水墨精神─陳明貴書畫展

承繼文人水墨精神─陳明貴書畫展

書畫圈都知曉,每到歲末必訪的展覽行程,必然是孟焦畫廊於年終壓軸登場的陳明貴書畫展。本年度的「能事不受相促迫─丁…
書畫圈都知曉,每到歲末必訪的展覽行程,必然是孟焦畫廊於年終壓軸登場的陳明貴書畫展。本年度的「能事不受相促迫─丁酉年陳明貴書畫展」,已於12月15日揭開序幕,開幕茶會將在23日舉行,展期至31日止。
20歲學書,30歲學畫的藝術家陳明貴,山水畫師從江兆申弟子陶晴山、周澄,在習得技法之外,他的目光更望及同時代的前輩江兆申、張光賓、余承堯等大師典型,而學歷史的背景更讓他上溯前代廣閱歷朝名家,甚至通達至北宋;細數各代的山水畫家、書法名家之作,總讓陳明貴心馳神往。綜觀千百年來的中國山水畫發展,陳明貴認為,「文人山水最可貴的就是『筆墨』二字。」承繼中國文人水墨精神成為他的使命與實踐,可謂融十百家於一爐,擷各家之長而又自成一格。
陳明貴《夏山歸隱》.78×140 cm。圖片提供:孟焦畫坊
在34歲毅然放棄教職成為專業藝術家,不走參加比賽獲獎得以迅速揚名的捷徑,陳明貴秉持「人生不怕輸在起跑點,就怕消失在終點」的信念,自38歲首次個展起,年年舉辦展覽不輟,藉由穩定的創作與發表在藝術道路持續推進,讓自己始終待在局裡面,自然就不會落入頓失得獎光環而黯然出局的困境;在漫漫的藝術生涯之中,他只和過去的自我競爭,要超越的亦只有自我。「耐得住寂寞」是江兆申對於陳明貴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下的評述與肯定。
陳明貴聲若洪鐘、性情直爽,談書論畫說古今皆有一番見地。作品亦如人,表現的是大山大水之磅礡氣度。然而,在酣暢的筆墨運行,皴擦點染之間又可窺見他沉穩細膩的情懷。大山和松柏,乃英雄與君子的借指,更是藝術家陳明貴繪畫之中的經典元素,前者開創時勢、後者穩定時勢,反映的正是陳明貴視藝術為終生不移的志業之心境。在歷經數十寒暑的淬煉,藝術的養成和人生一樣,無非從基礎、壯大再到變化。不難發現,陳明貴近年的山石奇松扭曲變形的程度更為強烈,雄渾當中帶有湧動之勢,這樣的山水是鮮活而靈秀的。
陳明貴《青嶂幽隱》.246×124 cm.2017。圖片提供:孟焦畫坊
而在繪畫技法的精進以外,陳明貴更看重的是,好好做人、讀書。正如江兆申回憶初次拜會溥心畬時所受到的提點:「作人第一,讀書第二,書畫餘事而已。」而人品好、有學識,表現出來的書畫自然就會好。學歷史、好讀書的陳明貴,脫口而出、信手拈來的對句都是對人生的體悟觀察,「讀書方知道遠,學藝乃體途遙。」正因為藝術之道的途遙,更要堅定心志、踏穩腳步地走下去。「人無千歲壽,藝有萬年芳。」在陳明貴看來,藝術家的生命有兩種,一是肉體、二是精神;好的藝術家,即使肉體衰亡,其精神定會永存,並為千秋萬世所傳。
「能事不受相促迫─丁酉年陳明貴書畫展」展場一景。攝影:楊椀茹
今年個展名稱「能事不受相促迫」無疑是陳明貴的自況。取自於杜甫的《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開首:「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點出藝術家面對創作的原則與步調,必是不受時間的逼催,在從容不迫的醞釀之下,始能生成自信且自豪的作品流傳於世。而陳明貴同樣是三日一松,五日一石,以穩健的節奏持續堆疊出他在當前書畫藝術圈的高度;這種追求更上層樓的精進態度與自信,正如他讚賞齊白石所言的:「我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張。」
陳明貴《行書對聯》。圖片提供:孟焦畫坊
「能事不受相促迫─丁酉年陳明貴書畫展」展場一景。攝影:楊椀茹
藝術家陳明貴與孟焦畫坊負責人王正雄於作品《尋山訪松》前合影。攝影:楊椀茹
楊椀茹 (Yang, Wan-Ju)( 147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