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15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多元觀念的世代面向-第15屆桃源創作獎觀察

「桃源創作獎」已邁入第15屆,近幾年來競獎規則經過漸次調整,包括不分媒材類別、不限定參賽作品是否在其他競賽獲獎…
「桃源創作獎」已邁入第15屆,近幾年來競獎規則經過漸次調整,包括不分媒材類別、不限定參賽作品是否在其他競賽獲獎,以及首獎獎金提高至新臺幣30萬元等,都得以鼓勵當代藝術之實驗與創作的桃創獎,其重要性愈受年輕創作者的重視。
鄭裕林 南蠻音韻考 版印聲音裝置 2015-2016 圖/桃園市文化局
本屆桃創獎的參賽件數一舉創下525件,經過長時間的初審會議,評選出了28件入圍作品,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媒材運用與創作主題多樣性是整體參展趨向,平面繪畫作品雖佔入圍總數1/3,但特別的是,繪畫不再只是技術性的描繪,過往形成風潮的類型化風格如卡漫等樣式,亦大量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繪畫作為當代觀念的延伸,而成為媒介的思考。廣義的當代藝術自20世紀初期杜象(Marcel Duchamp)所宣稱的「現成物」(Ready-Made)觀念以來,即相當程度的預視了藝術與當代觀念的聯結性,媒材並不是判斷藝術作品的唯一方法,觀念才是決定藝術當代性的路徑。
顏振利 混雜體 布面油畫及板上紙質拼貼 2017 圖/桃園市文化局
年輕創作者們由自身處境與有限生活經驗思考出發,仍是大部份的創作起點,但當代藝術的價值亦在於媒材使用多樣性的趣味,特別是新媒體的介入。本屆桃創獎亦有多件新媒體藝術類型作品入圍,運用技術涵蓋數位互動裝置、拼貼投影、動力裝置乃至創客議題裝置等,在將自身生活經驗與感知轉化的過程中,無論是惡趣味或社會反諷,都可看出不同世代間關注的面向與視點。尤其是,當代社會議題的介入與結合行為的觀念創作,例如參展作品中,針對臺灣日益嚴重空污問題而創作的觀念現成物,集塵袋中的空污灰塵,它遙相呼應了杜象在1920年對他創作多年遲遲沒有完成的作品《大玻璃》自嘲反諷的《灰塵繁殖》(Dust Breeding),看似單一的物件,也多了某種現成裝置物背後的環境哀傷氛圍。
羅懿君 熱帶蒐藏 複合材質 2016 圖/桃園市文化局
本屆桃創獎在審查機制下的入圍作品,不免有多件遺珠未能選入,但仍大致可以看出臺灣年輕創作者們,以更多元的媒材及手法表現身處環境變異的企圖,但也看出與環境相關的創作困境。
第15屆桃源創作獎
時間:2017.05.24-06.18
地點:桃園市展演中心一樓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188號
電話:(03)3322-592 莊小姐
網址:http://www.emuseum.com.tw/tyc/
王俊傑(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