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清翫二十周年】清翫這麼廿來的.張允中—半世紀古董人

【清翫二十周年】清翫這麼廿來的.張允中—半世紀古董人

寄情暢意,願者上鉤

做生意有一套,張允中能夠在日本闖出一片天,甚至在華人古董界執牛耳,也在於他抓緊機會,危機入市,奠定了在古董界的地位。張允中把握兩個「切貨」的關鍵時刻,大量買進好東西。

清翫雅集成員臥虎藏龍,個個眼光精準,身懷鑑賞眼力,而能在日本經營古董文物買賣數十年,張允中的收藏故事,格外引人入勝。早年在日本經營電梯事業的張允中,閒暇之餘以把玩古董為樂,因緣際會下,張允中在東京高級地段六本木成立古董店,取名「有駕堂」,展開逾半世紀的古董文物經紀人的生涯。

張允中逾半世紀古物收藏交易經驗,奠定在收藏界的地位。
桃園大溪寄暢園的玻璃藝品陳列室。.

講究信用,靠口碑打天下,是張允中做生意的哲學。他說:「我賣東西有點像姜太公釣魚,不必到處去推銷。」長年與日本人合作,張允中做生意堅守個人原則。特別有趣的是,張允中觀察到,日本人與華人購買行為大不相同。華人買東西喜歡挑三揀四,總是把東西挑剔得一文不值,然後再狠狠殺價。但日本人則不然。日本人重視你情我願,喜歡了再買,他們不會漫天開價,更少討價還價。張允中的古董文物都有訂價,特別以「鐵」字標註,代表一口價。如此一來每件物品價格清楚、透明,讓買家有琢磨的空間,同時也建立彼此的信任感。

此三件作品皆為張允中收藏,十九世紀法國南錫玻璃名家愛彌爾.賈列之作。
張允中夫人郭玉雨女士和先生長年經營古董文物收藏與買賣。

不過如果張允中未訂價格,就得謹慎為之,可能代表這件物品是「無價之寶」。有一回,新婚不久的張允中出差外地,有位朋友前來光顧,買下不少東西,張太太看到一只不甚起眼的花瓶,紅瓶上泛著綠意,因為上頭沒有標價就當作贈品送出去。等到張允中回來發現怎麼花瓶不見了,一問之下才知太太把東西送人了。扼腕的是,那只花瓶可是康熙時代的官窯,那次賣出的所有物品的總價都不及那只瓶子。從此以後,太太再也不敢擅自出售尚未標價的古董。

張允中曾於中國文革時期大量購入中國書畫精品。
掌握「危機入市」切貨的原則,常讓張允中收到意外之寶。

除了做生意有一套,張允中能夠在日本闖出一片天,甚至在華人古董界執牛耳,也在於他抓緊機會,危機入市,奠定了在古董界的地位。張允中把握兩個「切貨」的關鍵時刻,大量買進好東西。

第一次是在1966年,中國大陸正值十年文革時期,許多遭清算的富農士紳將珍貴古董、文物、字畫大批賤價脫手,經由香港轉運,流落日本。人脈廣闊的張允中,聽到消息後透過管道,用切貨、批發方式大量購入,其中以書畫所占比例最大。另一時機點則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當時的日本藏家釋出為數可觀且質優的玻璃精品,張允中再度嗅到機會,以低於市場十分之一的價格購入。

張允中收藏,梅原龍三郎《窗邊靜物》。

他曾說過,「做古董生意,口袋要深,資金要充裕,否則就有可能錯失良機。」張允中懂得洞燭先機,步步為營,他在古董交易圈知名遠播,拔得頭籌。然而隨著古董精品價格以億元為單位計價的此刻,張允中當年經營寄暢園時的古董商美好年代,似也一去不復還了。

張允中收藏,梅原龍三郎《台灣少女》。
陳意華( 117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