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丁乙在上海龍美術館做了題為「何所示」的個展後,他為自己許下一個諾言:每年在中國不同的地方舉辦一檔美術館個展;2016年,湖北美術館的丁乙個展「再十示」;2017年,丁乙在西安美術館的個展「十示」記,如果把這些年來丁乙的足跡用他本人一貫堅持的交錯的十字來丈量的話,那也一定會是一幅阡陌縱橫,線路繁瑣的畫面。丁乙的創作,從畫室到遠行,他將抽象繪畫這一晦澀的藝術形式用更加親民的方式展示,創造與更多觀眾交流的機遇。為此,他一次次離開他的創作源起的上海和作品成長的畫室,同時也離開對當代藝術理解和認知度都較高的核心城市,在中國大地上探索新的領域。2018年10月,丁乙來到了廣東美術館。
丁乙。(攝影/黎曉亮)
在廣東美術館的二樓展廳,策展人馮博一以丁乙作品圖像做為索引,又以作品媒介的差異做為區分,營造出看待丁乙創作的五種不同方式:「十示所示」,展出丁乙尺幅最大的近期作品,突出作品中「示」所包含的「觀看」之意;「互為圖像」,包括在畫面和材料上開闢實驗的早期作品, 呈現十字繪畫探索中藝術家的反覆糾結和豁然開朗;「視差張力」,聚合了丁乙「螢光」系列中最具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居間地帶」則從丁乙創作中的紙上作品和草圖,走進藝術家思考圖像的源頭;展覽的第五部分「能量轉化」,首次匯集了藝術家近年來參與的三維立體作品,以草圖和影像展示丁乙的「十字」符號在公共空間的轉化。廣東美術館展覽以「十X三十」為題,勾勒丁乙30年創作的軌跡,也提示了30年前丁乙第一幅以《十示》為標題的作品正式誕生。
展廳的地板被淺灰色的地毯覆蓋,牆面也沐浴在渾然一體的暖光燈下,在觀眾走進大廳那一瞬間,一種人造的安寧隨著無聲的腳步頓然而生。沉浸在這些體量巨大的作品塑造的圖像空間中,畫面的細節開始在觀看中萌生:《十示2018-2》紅色與黑色的衝擊彷彿星球大戰中集結的戰艦,而掛在「戰艦」旁邊的《十示2017-B4》則是一幅用鉛筆和炭筆在多層宣紙上完成的7公尺長的作品,這裡的色彩充滿著浪漫的聯想,粉色、黃色、綠色和藍色的十字和線條構成一片錦繡花園;而特意為廣州個展創作的新作《十示2017-6》,黑色白色為主體的背景上,漂游著綠色、紅色與黃色的十字矩陣,這些聚合的十字時而緊密、時而稀鬆,構成畫面上分散式的焦點,如同從高空俯拍漂浮在透明的夜色中明暗交替變換的光源,讓人感受著亞熱帶廣州潮熱的夜色茫茫。面對丁乙這些尺幅巨大的作品,你需要時間,需要凝神聚氣。展廳內的地毯讓腳步沉靜下來,但你或許更需要一把長凳,在大廳的中心坐下來,讓你的精神和情緒沉浸在藝術家的圖像中。
丁乙《十示 2018-2》局部,椴木板、綜合材料,2018。(丁乙工作室提供)
遠觀《十示2018-2》,一排排由十字聚合起來的矩陣將觀眾的想像力帶入海上艦隊的排列陣勢,丁乙談到這幅作品的靈感與他在年初的一次敦煌旅行中,看到的雅丹地貌有關,而當地人將那片大自然造化下形成的山丘溝壑稱為「西海艦隊」,自然的顯像與抽象的圖像之間的聯繫再現藝術家對周邊世界的觀察和抽象思維的誕生。1908年,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畫下了他在海牙海灘觀察到的一棵被海風吹得枝條散亂的樹,幾年後,這幅名為《紅色的樹》的作品被蒙德里安分解為由灰色黑色的線條勾勒出的《灰色的樹》,儘管在此刻,樹的形象還可以在畫面中被辨識出來。在之後的繪畫中,蒙德里安對物的抽象愈發極簡,海洋、帆船演變成橫豎相交的線條,大自然變幻的形式背後純粹不變的現實,這是抽象藝術探索的疆域,正如丁乙談及創作《十示》的初衷時說:「我就是想畫一幅看上去不像畫的畫。」
丁乙《十示 2018-2》,椴木板、綜合材料,366x732cm,2018。(丁乙工作室提供)
2000年前後,當丁乙畫出第一幅螢光系列的《十示》時,一個個冷靜精緻的十字構成的炫目圖像,揭示了一種在緊張喧囂的社會秩序下沸騰不安的內心掙扎。身居上海鬧市中安靜畫格子的藝術家其實從來沒有只是躲在小樓裡。正如蒙德里安在對大自然抽象化的處理,丁乙的「十字」從一開始就聯繫著他對繪畫的思考,和通過繪畫對所處時代的思考。近20年中,在丁乙將社會的巨變歸納在他對於抽象系統的探索,他的目光總是在巡視著更高更遠的境界。「視差張力」中呈現的螢光系列在丁乙的思維中,顯然已經完成了它們點評社會急速變遷的歷史使命,就如「互為圖像」中的早期作品,使用直尺和膠帶讓圖像的重複達到電腦般精準的樣態,其中所體現出對個人意識的克制,也已將對控制圖像的探索告一段落。丁乙一直在尋找新的圖像,一種體現我們所在的社會和時代精神的圖像。
丁乙《十示 2018-8》,椴木板、綜合材料,366x488cm,2018。(丁乙工作室提供)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時代呢?今天的中國圖像與30年前丁乙開始《十示》創作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家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當年,懷揣1,000元美金首次踏出國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丁乙,記憶深刻的是他在那裡第一次感受到社會對藝術家的尊重;而今,不僅丁乙的作品在世界頂級的畫廊、博覽會和美術館中展出,中國也倚經濟實力強勢輸出,滲透世界各個角落。而中國社會的當代精神以一種什麼樣的新圖像展現給世界呢?這是丁乙以繪畫為由,同世界交流和對話的工具。
250多年前,就是在今天的廣東美術館所在的珠江口岸周邊,醞釀出由中國畫師描繪船舶與港埠的西洋畫,這些如同當時的瓷器絲綢一樣走俏而外銷歐洲的中國商品,用異國情調的中國風味滿足著西方人對東方的想像。廣東西洋畫畫師堪稱西方油畫在中國最早的傳承者,或許也是中國形象第一次以接近西方人能夠理解的形式在海外傳播。丁乙的抽象藝術在今天全球化的藝術舞台上,沒有呼嘯的中國符號,也沒有討巧的藝術攻略,他是以一個中年知識分子的使命感思考他所處在的時代,並將其思考轉譯成一名畫家最擅長的視覺圖像。丁乙把他的思考賦予了一個最簡單的十字形式,卻又在圖形的不斷生成中疊加出越來越複雜的畫面。回歸到繪畫與觀看之間的本真狀態:看到的就是看到的,或者,在道家的語境中: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唯有作品永存。
廣東美術館「十X三十——丁乙作品」的展覽現場。(攝影/王聞龍)
廣東美術館「十X三十——丁乙作品」展覽海報。(© 廣東美術館)
十X三十——丁乙作品
展期:展期|2018.09.30-11.02
地點:地點|廣東美術館
ARTouch編輯部( 165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