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底,距離除了日本岡山的「岡山藝術交流」之外,另外在距離其約30分鐘新幹線車程的神戶,也有一個名為「Art Project Kobe 2019: Trans-」(簡稱「Trans- Kobe」)的當代藝術計畫。(延伸閱讀:岡山藝術交流「If The Snake」: 桃太郎之城的當代藝術祭)與前者由多位藝術家與團體參與的展演形式不同,神戶的展出只有兩名藝術家:日本的柳美和(Miwa Yanagi)以及德國的格雷戈爾.施奈德(Gregor Schneider),且兩人完全是風格迥異的兩種類型,前者透過改裝的台式電子花車以《日翼之輪》為名的實驗劇場巡迴日本,並於此次藝術計畫中在神戶的百年大港邊演出。另外一位則是深入神戶的各個生活角落與失落空間,以《美術館的終焉:十二個旅途驛站》為名,帶領觀眾深入神戶的晦暗場景。
「Art Project Kobe 2019: Trans-」神戶藝術計畫,展出兩位藝術家日本的柳美和(Miwa Yanagi)以及德國的格雷戈爾.施奈德(Gregor Schneider)的作品。(神戶藝術計畫提供)
《日翼之輪》:柳美和與台式舞台車的交會
台灣觀眾看到柳美和《日翼之輪》的演出劇照,勢必不會對她所使用的舞台車感到陌生,因為這就是在廟會或各種集會場合當中,常會看到的改裝成表演舞台的卡車,藝術家沈昭良就是以此為拍攝主題而成為他創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柳美和與沈昭良是熟識的好友,當初一看到這變裝卡車馬上就引起了她的極高興趣,甚至直接從台灣購買送至日本,並在符合日本的汽車管理規則的改造上,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之後便以作家中上健次(Kenji Nakagami)的《日翼之輪》一書規劃同名的實驗劇場創作,以日本七福神中惠比壽神的漂流與僧侶一遍上人的遊歷為基礎,發展出此次在神戶港上的海上公演。此次雖非首演,但藝術家用意在於與團隊隨著這台舞台車走遍日本,如先前也曾在京都與橫濱等城市巡迴,藉由表演文本中談論到的神明與僧侶的漂流與旅行,反映出這個舞台車作為一個表演場域,一直處在這類不斷到處流動的運作狀態。柳美和表示明年相關展演計畫,可能會將這個表演形式重新搬回舞台車的發源地台灣,也將有全新的表演內容,預計與台灣的歌仔戲演員合作,目前仍在規劃演出劇本,希望能與台灣的表演藝術者與觀眾有更深的互動。
柳美和(Miwa Yanagi)《日翼之輪》(The Wing of the Sun)。(Sansei Kimura提供)
柳美和(Miwa Yanagi)透過改裝的台式電子花車以《日翼之輪》為名的實驗劇場巡迴日本,並於此次藝術計畫中在神戶的百年大港邊演出。(攝影/ OMOTE Nobutada)
格雷戈爾.施奈德與神戶的城市失落空間
本次的「Trans- Kobe」最大的特色就是,幾乎完全沒有任何一件作品在白盒子的美術館空間中展示,除了上述柳美和的作品以台式舞台車巡迴表演之外,另一位格雷戈爾.施奈德則是在神戶的城市空間選擇了12個據點執行展演,包括舊兵庫縣立健康生活科學研究所、神戶車站地下通道、神戶市立兵庫莊、丸五市場等,其中甚至有許多深入神戶市內的公寓等私人住宅空間。例如《美術館的終焉:十二個旅途驛站》第一站中在神戶站的南口出口廣場設置了一個3D掃瞄系統,參與觀眾可在此做全身掃描,之後放置在第12站的丸五市場的小巷當中,觀眾透過APP便可以透過手機銀幕看到這宛如「幽魂」的3D人體影像,除此之外,南口出口也設置了第二站作品以網路攝影機與第十站位於丸五市場附近的Noa大廈中的三樓和式小屋中,即時連線,並在特定時段安排雙胞胎演員同時分別在第二站與第十站的攝影機面前表演靜態的看書行為,同樣的臉龐在不同的空間中,產生令人詭譎的時間錯置感。
格雷戈爾.施奈德(Gregor Schneider)《美術館的終焉:十二個旅途驛站》第三站:Former Hyogo Prefectural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神戶藝術計畫提供)
格雷戈爾.施奈德(Gregor Schneider)《美術館的終焉:十二個旅途驛站》第七站:Private House。(神戶藝術計畫提供)
過去神戶舊有的公共設施或著任何帶有時代感的廢墟,也是藝術家關注的焦點,有趣的是這些展出地點大多限制觀賞人數:你有時只能一個人進入一個龐大的廢墟探險。例如第三站的舊兵庫縣立健康生活科學研究所,一次僅限一人進入,而且需要走過至少一半以上的無人樓層,而這個疾病衛生的研究場域,各式荒廢的人體實驗器具與場域展示即讓人感到毛骨悚然,而當觀眾走到最頂樓時,便會發現原本飼養實驗用生物的牢籠,卻被漆成七彩的顏色,相對於另外一端冷冽廢棄的火化實驗大體焚化爐,詭異的對照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另一個第八站的神戶市立兵庫莊則原來是川崎重工業與三菱重工業的造船所附近,為了低所得的男性工人所設置的集體式公寓,這件作品同樣也是一人限定,觀眾必須拿著微弱光源的手電筒進入,進到這空間時,雖然好似維持著還有人生活的樣貌,但仔細一看,這些器具與生活用具彷彿被漆上一層厚厚的黑漆,都被翻模成另一種獨特的空間雕塑:好似一個被靜止(或者說被標本化)的時空狀態:而這樣的做法也意在封存一個時代的想像與靈魂。
「Trans- Kobe」在2019年的展演中為觀眾定義了兩種「空間」:一個是由藝術家創造,可悠遊於城市各地的移動劇場;另一個則是隱匿於城市角落的失落空間。一個絢爛無比,並透過完整的展演呈現與劇本演繹詮釋表現出對「移動」定義的探索;另一個則是在藝術家的巧思下,讓各種失落空間重新轉化為時間切片的空間雕塑。觀眾在「動」與「不動」想像之間的遊走,則是一場屬於神戶城的探索與漫遊之旅,所謂「美術館的終焉」可能也是意味著如此:它意味著所有美的事物,將從這白盒子空間中重新解放給這個城市的片刻感性。
格雷戈爾.施奈德(Gregor Schneider)《美術館的終焉:十二個旅途驛站》第十站:Noa Building, 3F。(神戶藝術計畫提供)
Art Project Kobe 2019: Trans-
展期:2019.09.14-11.10
地點:詳見連結
陳飛豪( 119篇 )追蹤作者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