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畫廊的推廣策略,黃柏仁的作品自2015年開始了其巡迴展覽計畫。首站紐約之後,2016年初前往柏林。而待近期於紅野畫廊的展出稍歇後,又將於6月1日前往荷蘭,同步於阿姆斯特丹藝博會(Amsterdam Art Fair)的展期,另外於當地的歐可藝廊(Okker Art Gallery)舉辦個展。藉由地緣之便,更有效率地將「狗札記」系列作品帶給喜好其狗兒形象的藏家們。一如其巡迴世界的展覽計畫初衷,目的在於拓展黃柏仁作品於國際藝壇的知名度,並建立一結構更為厚實的藏家部署。
紅野畫廊負責人李博文表示,不同於單打獨鬥的獨家代理概念,黃柏仁目前的代理權除台灣外,尚與國外8家畫廊共享。原因在於,藝術家的巡迴展覽計畫開跑不久後,受到當地藏家的熱烈歡迎,而為了更有效地推動台灣藝術家的國際化進程,考慮到國外的當地畫廊已擁有充沛的藏家群,且相對熟悉文化脈絡、社經背景、行銷策略,因此經過幾次協商後,紅野釋出部分的代理權,並分享相關的宣傳方法,將藝術家推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黃柏仁在歐洲德語區重要的推手。(René Löffler提供)
以件數的分配來說,一件雕塑通常有12個版次;紅野持2個版次後,其他10版配給國外同樣擁有代理權的8家畫廊。換言之,每家畫廊手中約有1至2件,塑造出「物以稀為貴」的局面,適時地刺激市場反應。
為何授予國外畫廊這麼多件作品呢?李博文答道,就收藏習慣來說,台灣藏家的投資心態仍略高於國外藏家,往往買沒多久後便將作品轉手賣掉或丟給拍賣公司,造成價格短期內的崎嶇發展。
黃柏仁正在創作「iDog」系列作品。(圖/紅野畫廊)
同時,為了避免藏家跨國詢問或購買作品,藉著多方比價而抬升不必要的競爭關係,在紅野與其他8家國外畫廊的協定裡,明確規定了告知的義務。如此一來,便不會影響藏家辨識畫廊形象的問題。舉參加藝博會為例,由於成本考量與經濟效益,國外持有黃柏仁代理權的畫廊,將化為紅野畫廊於該處的分身,直接參加當地藝博。但若一同出現時,外來者則沒有展出黃柏仁作品的權利,清楚劃分全球各地的布局。此外,由於「狗札記」樣貌逗趣,富正面積極的意涵,目前已有多家畫廊爭相詢問代理的可能性與權責問題。李博文表示,保守估計,預計今年在歐美地區可望有40家畫廊享有代理權。
5月中旬,雕塑家黃柏仁在紅野畫廊展出其延伸自「狗札記」的系列新作「iDog」。不同於過往較為寫實的表現,「iDog」的線條相對簡約,省略多處細節,企圖賦予作品配合潮流的科技感,帶給熟悉黃柏仁作品的愛藝者嶄新的面貌與感受。
Pablo Dona與黃柏仁《世界那麼大》。(圖/紅野畫廊)
Tags
陳芳玲( 6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