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聞摘要:梵谷博物館表示面臨資金危機可能關閉、AAA任命奧茨格・埃爾索伊為新任執行總監、Jeff Koons再度成為高古軒的代理藝術家、倫敦蘇富比攜手英國藏家Pauline Karpidas專拍、紐約佳士得推出美國Weis藏家夫婦專拍

藝聞摘要:梵谷博物館表示面臨資金危機可能關閉、AAA任命奧茨格・埃爾索伊為新任執行總監、Jeff Koons再度成為高古軒的代理藝術家、倫敦蘇富比攜手英國藏家Pauline Karpidas專拍、紐約佳士得推出美國Weis藏家夫婦專拍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5年8月19日至9月1日。

梵谷博物館表示面臨資金危機可能關閉

梵谷博物館在8月27日的新聞稿中表示,若荷蘭教育、文化與科學部不提供必要資金,協助進行亟需的整修工程,博物館可能被迫關閉。《紐約時報》報導,梵谷博物館收藏了梵谷超過兩百幅油畫與約五百幅素描,包含《向日葵》、《杏花》等名作。該館過去兩年持續爭取在每年約1000萬美元補助的基礎上,額外增加290萬美元,用於修繕與升級空調系統、電梯、防火設備與安保設施。然而,政府方面則認為應由梵谷博物館自行支付修繕費用。

梵谷文森基金會於1962年與荷蘭政府簽署的協議,是此次爭議的關鍵所在。該基金會由藝術家的侄子(同樣名為文森.梵谷)於1960年創立,旨在保存梵谷的藝術遺產,透過博物館與大眾分享這些珍貴作品。依據1962年的協議,國家承諾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興建博物館,典藏基金會接受家族捐贈的梵谷作品,並需「確保館藏的物質保存,如同對待自己的財產一般」。博物館於1973年落成,每年吸引約180萬人次參觀,是荷蘭收益最高的國家級公立博物館。

然而,一份由獨立委員會於2024年發表的報告確認,館舍狀況已相當惡劣。 「若情況持續下去,將對藝術品與參觀者造成危險。」梵谷博物館館長埃米莉.戈登克(Emilie Gordenker)向《紐約時報》表示,「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但若真的走到那一步,我們只能關閉博物館。」博物館方面已正式提出法律控告,指控政府違反1962年協議。文化部則否認違約,並在聲明中強調:「梵谷博物館的場館補助金額是固定數額,每年依通膨調整,且依據適用於所有國家級博物館的計算方法制定。」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攝影/Bruno Rijsman。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任命奧茨格・埃爾索伊為新任執行總監

總部位於香港的研究與文化機構「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 AAA)」近日宣布,任命土耳其籍,現居香港的奧茨格・埃爾索伊(Özge Ersoy)為新任執行總監,將於9月正式上任。她自2017年加入文獻庫,先後擔任公共計劃主管與高級策展人,長期推動機構的公共性與國際連結。她將接棒由2021年起領導AAA的藝術家何恩懷(Christopher K. Ho),後者卸任後將轉任董事會成員。

出生於伊斯坦堡的埃爾索伊,擁有美國巴德學院策展研究中心碩士學位,曾在國際多個藝術中心、雙年展與基金會任職,累積豐富經驗。加入AAA以來,她策劃了多項重要展覽,包括聚焦時間感知的「無時無刻」(Countering Time,2024–2025)以及探討南亞女性運動網絡的「在她們的後院裡」(In Our Own Backyard,2025)。這些展覽不僅展示藝術創作,更強調檔案如何與社群經驗相互交織。

亞洲藝術文獻庫成立於2000年,以保存與研究亞洲當代藝術文獻為宗旨,目前館藏已超過14萬件,涵蓋檔案、出版品與口述歷史。2022年,AAA完成圖書館翻新與擴建,為公眾研究與社群交流提供更完善的空間。今年適逢成立25週年,機構正啟動為期一年的特別計畫「全民文獻:與社群共長」(Archive for All: Growing with Communities),涵蓋展覽、教育與出版,強調檔案資源與社群共享的重要性。

對於即將展開的新職務,埃爾索伊表示,她期望繼續深化AAA作為區域性與國際性平台的角色,並在數位化、社群合作與知識共創上展開更多探索。隨著新領導團隊的成形,AAA亦將以25週年的契機重新檢視未來方向,強調「檔案為所有人所用」的理念。埃爾索伊的上任,預示著文獻庫將持續在亞洲藝術研究、教育與公共性之間,尋找更多元且前瞻的平衡。

AAA新任執行總監奧茨格.埃爾索伊(Özge Ersoy)。圖片:Moving Image Studio/Asia Art Archive.

傑夫・昆斯(Jeff Koons)再度成為高古軒的代理藝術家

當代最具知名度與爭議性的藝術家之一——傑夫・昆斯(Jeff Koons),正式宣告重返高古軒(Gagosian Gallery),再度成為這家全球規模最大的藝廊之一的代理藝術家。消息由高古軒官方發布,強調「非常榮幸再度代表這位標誌性藝術家」。這也意味著昆斯結束與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為期四年的合作,選擇回到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合作平台。

昆斯與高古軒的淵源可追溯至 1990 年代以來,過去二十年間,該畫廊為他舉辦過 13 場大型展覽,涵蓋比佛利山莊、倫敦、香港與紐約多地。2014年,高古軒更在紐約洛克斐勒中心公開展出巨型雕塑《Split-Rocker》,由逾五萬株花卉覆蓋,恰好呼應惠特尼美術館同期舉辦的昆斯回顧展,成為全球矚目的事件。

然而,過去四年昆斯轉投 Pace Gallery,卻逐漸暴露合作上的矛盾。Artnet News 指出,昆斯的雕塑製作成本動輒數百萬美元,加上近年市場需求放緩,Pace 難以持續支撐大規模製作與展覽。最終,雙方選擇結束合作,而昆斯則選擇「回家」,再度攜手高古軒。

今年五月 Frieze New York 藝術博覽會,高古軒率先展出昆斯《Hulk Elvis》系列作品,其中〈Hulk(Tubas)〉(2004–2018)已告售出,據Artnet報導,定價約300萬美元,但未明言實際成交價格,成為他與高古軒重啟合作的信號。此次回歸,不僅鞏固了高古軒作為當代藝術市場龍頭的地位,也讓外界重新聚焦昆斯的市場號召力。

作為市場上最具指標性的在世藝術家之一,昆斯在拍賣場的表現至今無人能及。他的經典不鏽鋼雕塑《Rabbit》(1986)於2019年以9,110萬美元(約新台幣28億6000萬元)落槌,創下當時在世藝術家最高拍賣紀錄。這項成就使他成為藝術市場「超級藍籌」的代名詞,即便面臨市場波動,依舊被收藏界視為投資與地位象徵。

總結而言,傑夫・昆斯重返高古軒,不僅是一段合作關係的恢復,更象徵著他與國際藝術市場「母港」的再次連結。對昆斯而言,這意味著回到熟悉的舞台,並在新的環境中尋求突破;對高古軒而言,則是迎回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之一,進一步鞏固其全球地位。這場「回歸」無疑將成為 2025 年當代藝術市場的重要關注點。

左:傑夫・昆斯與其雕塑作品〈氣球維納斯.多爾尼・維斯托尼採黃版〉(2013–17),攝於澳洲國家美術館(坎培拉),2025年。(©Jeff Koons) 右:高達104公分、充滿童趣的不鏽鋼兔子雕像,被視為20世紀藝術的經典巨作之一。(佳士得(Christie’s)官網)

倫敦蘇富比攜手英國藏家Pauline Karpidas,估價上看歐洲拍賣的單一藏家專拍之最

倫敦蘇富比(Sotheby’s)將於本月中旬推出專拍「Pauline Karpidas: The London Collection」,來自英國重磅藏家Pauline Parry擺設於倫敦宅邸的藝術品,其以超現實主義藝術與裝飾藝術家具的收藏範疇最為著稱。年逾80的Pauline Karpidas是在與希臘實業家Constantinos Karpidas結婚之後展開藝術收藏,起初傾心於印象派等19世紀藝術,而在1970年代初結識知名藝術經銷商、將歐洲超現實主義藝術引介到美國的重要推手亞歷山大.伊奧拉斯(Alexander Iolas)以後,她也自此展開更具規模與系統化的收藏,並以超現實主義藝術為主軸。Pauline Karpidas亦以其社經地位與前瞻眼光持續與傑出的藝術家、時裝公司和設計師之間保持密切來往的社交網絡,因而與知名女性藝術贊助者佩姬.古根漢(Peggy Guggenheim)和多米尼克.德.梅尼爾(Dominique de Menil)相提並論。

早在兩年前,蘇富比便曾為Pauline Karpidas位於希臘伊茲拉島(Hydra Island)的別墅所收藏20世紀與當代藝術作品舉辦拍賣,此別墅亦因設有工作室成為許多藝術家於夏季造訪的度假之地而極具特殊意義。當時登場的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瑪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和琪琪.史密斯(Kiki Smith)等作品共拍出3,560萬歐元(約合3,760萬美元)的成交價,達到高估價兩倍之多,顯見其收藏極具份量。

而即將在本月中旬陸續登場的250件拍品總估價高達6,000萬英鎊(折合約7,960萬美元),有望改寫蘇富比在歐洲拍場最價昂的單一藏家專拍新紀錄。其中最高估價作品為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晚期畫作《飛行雕像》(La Statue volante),估價為900萬至1,200萬英鎊(約合1,200萬至1,600萬美元),其餘焦點作品如: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恩斯特(Max Ernst)、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而裝飾藝術家具亮點則有:Claude and François-Xavier Lalanne、Mattia Bonetti、André Dubreuil等名家之作。

Pauline Karpidas位於倫敦宅邸的空間一景。(截圖自蘇富比官網)

紐約佳士得秋拍推出Robert F. and Patricia G. Ross Weis舊藏,估價高達1.8億美元

佳士得(Christie’s)於日前宣布,徵集到已故美國知名藏家夫婦Robert F.與Patricia G. Ross Weis的80件藏品將在11月紐約秋拍登場,其中18件作品會以「The Collection of Robert F. and Patricia G. Ross Weis」專場呈現。拍品範疇含括20世紀以來的重要藝術流派,從立體主義到抽象表現主義的名家,如: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蒂斯(Henry Matisse)、羅斯科(Mark Rothko)、蒙德里安(Pieter Cornelis Mondrian)與米羅(Joan Miró)等,總體估價高達1.8億美元。

Robert Weis為創立於賓州的百年食品廠Weis Markets Inc.第二代掌舵者,敏銳的經商能力也反映在對研讀藝術知識的深刻研究;至於生長於紐約的Patricia則對藝術、建築和設計有著濃厚興趣。在長達半世紀以來的收藏經歷當中,Weis夫婦透過頻繁的旅行參訪各地畫廊與博物館以建構其收藏視野,並試圖將跨流派、地理和歷史的作品聯繫起來。不過,作風低調的他們於數十年之間從未公開展示其收藏,Robert Weis已在2015年逝世,而Patricia則於去年離世,本次拍賣係由三名子女決定釋出其藏品,他們透過聲明稿表示:「在父母的藝術收藏中成長帶給我們極大的快樂,並激發了對藝術的終生興趣和熱情。它定義了我們的家庭經歷,我們很幸運能夠生活在這些美麗的事物中。而我們對它們的管理將傳遞給其他人,希望他們也能同樣受到作品所喚起的美感和深度情感之啟發」。

據悉,焦點作品如:羅斯科的《第31號(黃條紋)》(No. 31 (Yellow Stripe))估價約為5,000萬美元、畢卡索創作於1932年的畫作《La lecture(Marie-Thérèse)》估價達4,000萬美元;蒙德里安的《紅色與藍色的構圖》(Composition with Red and Blue)估價為2,000萬至3,000萬美元:馬蒂斯的《人物與花束》(Tête ocre)估價亦在1,500萬至2,500萬美元區間。

位於美國賓州的Weis宅邸一景。 Photograph by Vivian Marie Doering. © 2025 Vivian Marie Doering(截圖自佳士得官網)
ARTouch編輯部( 182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