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邁入10月下旬,適逢斐列茲藝術週(Frieze Week)同期進行的倫敦秋季拍賣也順利畫下句點。從佳士得(Christie’s)、蘇富比(Sotheby’s)與富藝斯(Phillips)三大國際拍賣行繳出的拍後成績單,反映市場對藍籌藝術家與新銳創作者的雙重信心。佳士得斬獲近七年以來最為強強的成交總額,並以1427萬英鎊成交的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滑雪夾克》為本季倫敦拍場最高價易主的藝術品;蘇富比由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名列前茅,延續英美戰後藝術的恆久吸引力;而富藝斯則以新世代女性藝術家,如:芙蘿拉.尤赫諾維奇(Flora Yukhnovich)與艾瑪.麥金泰爾(Emma McIntyre)締造亮麗的市場迴響。這場秋季盛會,不僅揭示市場結構的穩健重組,也折射出當代藝術價值在世代更迭之間的流動與轉譯。

佳士得倫敦晚拍成交總額達近七年之最
佳士得(Christie’s)率先於10月15日舉行的「20/21世紀:倫敦晚間拍賣」,共有61件作品上拍、55件成交,成交率為91.6%,成交總額達1億692萬英鎊(約合1億4285萬美元),不僅較去年同期增長達三成,更創下近七年的新高,當晚也締造四筆拍賣新紀錄。若再計入當週舉辦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日間拍賣、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日間拍賣及紙上作品拍賣、「Spellbound, The Hegewisch Collection 第一部分」等拍賣,總共斬獲逾1億4178萬英鎊(約合1億8967萬美元)成交額。

本場以英國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的作品最受買家青睞,創作於1994年的《滑雪夾克》(Ski Jacket)吸引六位買家參與出價,在超過13分鐘的競價之後,最終以低預估價兩倍有餘的1427萬英鎊(約合1906萬美元)成交,榮登當晚的榜首。彼得.多伊格在創作此作的同年獲得透納獎提名,另一件同名作品則在隔年獲泰特美術館典藏,為其確立藝壇地位。此作以氤氳的粉紅色調為冷冽雪景注入溫馨歡樂的氛圍,生動描繪充滿活力的群眾在滑雪場嬉戲的情景。對藝術家而言,從學習滑雪再到享受其中樂趣的過程充滿挑戰與刺激,和學習繪畫的歷程其實頗為類似;此外,雪的多種樣態變化亦指涉創作的豐富性,也讓《滑雪夾克》充滿豐富的隱喻。

本場的亞軍作品同樣由彼得.多伊格包辦,首度現身拍場的《鄉村搖滾》(Country Rock)拍出921萬英鎊(約合1230萬美元),此作是他在1990年代後期以彩虹隧道為主題所作的三件作品當中最大的一幅,曾作為2008年泰特英國美術館回顧展的圖錄封面。此一繪有彩虹圖像的隧道位於多倫多,彼得.多伊格曾多次開車至此拍攝取景並據以創作多幅作品,並以《鄉村搖滾》為名以呼應人們用車上收音機聽著這類音樂的情境,也投射自身曾在加拿大度過青少年時期的回憶。

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完成於1956年的《自畫像碎片》(Self-portrait Fragment)以760萬英鎊(約合1015萬美元),排名本場第三高價。此作創作於佛洛伊德婚姻觸礁之際,也可視為指涉婚姻破裂的圖像;他用四根手指觸碰自己的臉,彷彿在確認自己的存在。1950年代,「殘缺」在佛洛伊德的創作日益增多,並貫穿其整個創作生涯,這種「未完成性」尤其體現了藝術家自畫像的獨特境況;誠如盧西安.佛洛伊德曾言,「無法像看待別人那樣看待自己。」

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鬱金香》(Tulpen (Tulips))以超過高預估價的615萬英鎊(約合821.6萬美元)成交、保羅.塞尚(Paul Cezanne)繪製於1890年左右的《貝勒維別墅和鴿舍》(Maison de Bellevue et pigeonnier)拍出554萬英鎊(約合740萬美元)成交價,分佔第四、第五名。
本場締造四項拍賣新高紀錄,包括:葡萄牙女性藝術家寶拉.雷戈(Paula Rego)創作於1995年的三聯屏《跳舞的鴕鳥》(Dancing Ostriches from Walt Disney’s ‘Fantasia’)是啟發自迪士尼動畫《幻想曲》系列當中尺幅最具鉅的一件。繪製此作時已60歲的寶拉.雷戈以童年喜愛觀看的作品來投射女性對青春已逝的感受,屏除刻板印象當中芭蕾舞者應有的纖巧身形,畫中人物或休息小憩或練習舞姿,從中流露出複雜的人性情感。《跳舞的鴕鳥》最終以346.6萬英鎊(約合463萬美元)成交價易主,為個人拍賣紀錄寫下新猷。

曾作為許多印象派藝術家的模特兒,而後也提筆創作的法國後印象派藝術家蘇珊.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繪製於1923年的浴女主題作品《雙裸女》(Deux nus ou Le bain)以突破高預估價的101萬英鎊(約合136.7萬美元)成交;英國藝術家安妮.莫里斯(Annie Morris)的製作於2015年的雕塑裝置《青銅堆疊9號,銅藍》(Bronze Stack 9, Copper Blue)是投射自身歷經孩子夭折的傷痛,以看似不穩定卻也保持內在衡定的垂直結構,使觀者聯想到生命的脆弱與生活經驗當中介於悲喜之間的微妙界線,拍出高預估價三倍以上的48.2萬英鎊(約合64.4萬美元)成交價;而90後丹麥藝術家Esben Weile Kjær的創作形式涵括音樂、表演、裝置和純藝術領域,他的彩色玻璃創作大多是以自己表演作品的照片予以轉化,本場上拍的彩色玻璃作品《Aske and Johan upside down kissing in Power Play at Kunstforeningen GL STRAND》帶有鮮明的普普藝術風格,以2.5萬英鎊(約合3.4萬美元)成交,三人均改寫個人拍賣新高紀錄。

蘇富比倫敦以法蘭西斯.培根之作最受追捧
蘇富比(Sotheby’s)於10月16日在倫敦舉辦「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共有27件作品上拍、24件成交,成交率為89%,成交總額達4756萬英鎊(約合6334萬美元),其中以美國買家的影響力度最為顯著,貢獻了拍賣總額的40%,而歐洲買家則佔購買活動的最大份額,達到55%。此外,若計入接連舉槌的當代藝術日間拍賣、以及特別規劃的「大衛.霍克尼專拍:春之來臨」(The David Hockney Sale: The Arrival of Spring),共計斬獲6,350 萬英鎊(約合8,470 萬美元)成交總額。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創作於1975年的《侏儒肖像》(Portrait of a Dwarf)為首度現身拍賣市場,吸引包括一名亞洲買家在內的五位競爭者積極出價,在歷經超過20分鐘的鏖戰,最終拍出1311萬英鎊(約合1746萬美元)成交價,為拍前低預估價的兩倍以上,也成為本場的冠軍之作。畫中的人物融合培根的幾名密友與情人之形貌而形塑出全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讓觀者聯想到培根所推崇的巴洛克藝術家維拉斯奎茲(Velazquez)的畫作《席地而坐的侏儒》(A Dwarf Sitting on the Floor),而承載複雜的精神隱喻。

另一件同樣出自於培根,在其高齡71歲之際所作的《自畫像習作》(Study for Self-Portrait),以577.4萬英鎊(約合769萬美元)成交價排名本場第二高價。作為生涯最後的幾幅肖像畫作之一,此作以半透明的藍色薄霧遮蔽一部分年輕時期的面容,賦予畫面有種轉瞬即逝、久遠的記憶與情感相互圍繞的朦朧情境,流露出極為柔和、私密的內省意味。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創作於1982年的《無題》(Untitled (The Arm))拍出成交價553萬英鎊(約合736.5萬美元)為本場第三名。此作以一個像是西非面具的頭部搭配垂下的手臂為主體,形成簡潔而強烈的構圖,展現了巴斯奇亞對解剖學的深度關注;這單一的肢體既可以被解讀為藝術家身體的延伸,既是用來創作的工具,也是實現願景的載體,具有行動力的指涉。

值得關注的還有,蘇富比在17日舉辦的「大衛.霍克尼專拍:春之來臨」(The David Hockney Sale: The Arrival of Spring),上拍的17件作品不僅悉數易主成交,更全部都高於高預估價成交,成交總額 620萬英鎊(約合830 萬美元)為拍前總估價的兩倍以上,其中65%作品是為線上買家競得。名為「2011 年東約克郡沃爾德蓋特的春天來臨」(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系列作品為霍克尼於2011年進行的創作計畫,他以沃爾德蓋特的一條鄉村公路為據點、在1月至6月期間描繪氣候與風景的變化,最終以 iPad繪製94件作品,而後又精簡至51幅,而本場專拍呈現的17件作品,可謂迄今在拍賣市場上最大規模的 iPad畫作專場,其中以標註為2月19日的版本拍出最高成交價,拍出76.2萬英鎊(約合100萬美元)。

富藝斯倫敦由巴斯奇亞作品奪魁
富藝斯(Phillips)於10月16日在倫敦舉辦「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共有22件作品上拍、18件成交,成交率為82%,成交總額達1033萬英鎊(約合1388萬美元),締造一筆拍賣紀錄。而在18日舉辦的日間拍賣,成交總額達800萬英鎊(約合1074萬美元),並創下三筆拍賣新高紀錄。

領銜本場的尚-米謝.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Untitled (Pestus))創作於1982年,拍出237.4萬英鎊(約合319萬美元)。領銜本場的尚-米謝.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Untitled (Pestus))創作於1982年,拍出237.4萬英鎊(約合319萬美元)。藝術家曾在受訪時以「王權、英雄主義和街頭」總結此作的主題,畫面中寫的「加勒比糖作物」(CARIBBEAN SUGAR CROPS)、「海地棒球(進口)」(HAITAN BASE BALLS (IMPORTED))等字句,直接而深刻地聯繫起美國繁榮經濟與非裔人民勞動之間複雜的產業發展史,形塑出帶有個人背景又具有社會性批判的視覺語言,亦反映出紐約在1980年代的活力、壓迫感與生活節奏。

英國女性藝術家芙蘿拉.尤赫諾維奇(Flora Yukhnovich)創作於2017年的《我的身體知道從未聽過的歌》(My Body knows Un-Heard of Songs)以127.6萬英鎊(約合171.4萬美元)成交,名列本場亞軍。此作是她將洛可可美學與當代繪畫揉合的早期代表作,從翻飛靈動的筆觸可看出援用法國洛可可畫家Jean-Honoré Fragonard’s經典名作《鞦韆》(L’Escarpolette (The Swing))的輕盈歡快意象;而畫作名稱更直接參照法國女權主義文學家Hélène Cixous在1975年發表的論文《梅杜莎的笑聲》(Le Rire de la Méduse)當中的標題形式,呼籲女性以自己的視角與聲音探討權力與性別等美學議題。誠如愉悅與羞恥之間的搖擺始終是爭論不休的主題,視覺和意象兼具的此作成為尤赫諾維奇實踐其藝術創作與內核的優雅批判。

愛爾蘭裔美國抽象藝術家尚恩.斯庫利(Sean Scully)繪製於鋁板的《光之牆 夏夜5.10》(Wall of Light Summer Night 5.10)以突破高預估價的96.7萬英鎊(約合130萬美元)易主,排名本場第三高價。「光之牆」系列啟發自1980年代的墨西哥旅程,藝術家被馬雅石牆飽經風霜的表面所吸引,而映射其上的光線賦予古老遺跡嶄新的生命能量,觸發他以水平與垂直交織的幾何塊面呈現恆定石材與變幻光影所作用的幽微視覺效果與精神隱喻。

在本場拍賣締造個人拍賣新猷的藝術家艾瑪.麥金泰爾(Emma McIntyre),以創作於2021年的鉅作《七種歧義》(Seven types of ambiguity)拍出低預估價三倍以上的16.7萬英鎊(約合22.5萬美元),刷新她甫在今年五月的拍賣紀錄。畫作名稱援用英國文學評論家William Empson的同名作品,指出文學創作技巧為文本拓展出歧義性、矛盾性和多重意義,而這樣的概念可同樣指涉麥金泰爾猶如煉金術般的創作試驗,充滿活力的筆觸與豐富的色彩交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