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沿著塑造台灣當代藝術的少年時期一路走來:「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

沿著塑造台灣當代藝術的少年時期一路走來:「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一展有著梳理台灣當代藝術史的企圖心,策展人高千惠也試圖在屬於菁英語彙的當代藝術與大眾文化之間,建立起真實對話的橋梁。展覽藉空間上的呼應關係,呈現了戰後出生三個世代創作者的共同生活與文化記憶,與共同有過的壓抑與狂飆之社會生態。
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本年度重頭戲之一「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簡稱「少年當代」)今(19)日開幕。展覽藉空間上的呼應關係,呈現了戰後出生三個世代創作者的共同生活與文化記憶,與共同有過的壓抑與狂飆之社會生態,呈現以視覺再現馴服、迷惘、模仿、反抗、自適等尋找出口的個人與群體狀態。
展覽從當代館正門外即開始,幾條密植著黨國時代查禁內容的黑色布幔垂落;而一樓入口處,即開門見山描摹出形塑了藝術家個體精神世界之物,如何與整個台灣社會與文化進程內外輝映,是這一展覽最為重要的軸線。入口形象區編排了劉秋兒多年來對於社會思考與參與抗爭行動實踐所代表的檔案「抵抗就是美」系列,接續當代館展覽研究小組特別製作的台灣現當代藝術沿革面貌、大眾文化的文獻與初步建構的年表,這一年表甚至還將開放給公眾提出補充條目。在一面交疊著當代館歷年展覽海報的牆上,本次參展藝術家的童年舊照弭平了年齡與年代的差異。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梅丁衍的空間裝置《少年台灣》。(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張乾琦的作品《非戰之戰》。(藝術家提供)
張乾琦在近年新作《非戰之戰》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加入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45年〈你與原子彈〉的文本與歐威爾之子理查德.布萊爾原聲朗讀,勾勒出「冷戰」這一「當代世界」形成之初的氛圍。有著近現代日常生活文物狂熱收藏癖的梅丁衍一手構築佔據整個展間的空間裝置《少年台灣》,定會讓不同年齡層的台灣觀眾產生強烈共感,藝術家主張「展示本身就是創作」,也笑稱這是一件創作了30年的作品。毗鄰展間內郭俞平的作品《她想蓋的房子》雖同樣以曾經真實存在的家居環境為起手式,卻徹底朝向夢境般的造型意象發展。在這幾個展間外、貫穿整個一樓走廊的,則是徐瑞憲展示其14年來的研究藍圖、模型與其機動原理的《九個夢——跳格子》,同樣以夢為牽引,在造形與精密的運動之間勾勒出迷人的視覺性。
郭俞平《思緒的建築》。(藝術家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王逸帆的作品《洞兩洞六》。(藝術家提供)
王逸帆曾獲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短片獎、並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的影片《洞兩洞六》及其裝置,於西側樓梯魔幻卻現實地連結了上下兩層展覽空間,更喚起台灣替代役制度下愛恨交纏的集體記憶。香港藝術怪才、社會運動者黃國才的《絕對空虛》結合了影像、音樂、現成物改造、互動裝置的複合部署,呈現受西潮影響的港台大眾文化之異同,清晰呈現了當代社會不同年齡段的人所經歷過的互通的少年記憶。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黃國才的作品《絕對空虛》。(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張君懿的《這很簡單我也會》。(藝術家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謝鴻的空間裝置《陰性空間——未能終結篇》。(藝術家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高俊宏的《無煙》》。(藝術家提供)
幾件完整的空間裝置,在二樓的幾個獨立展間內成形。張君懿的《這很簡單我也會》透過當代藝術圈重要年輕藝術家對彼此「簡單」作品的描繪,以逆向操作引發「作品看似簡單,想法卻不見得簡單」的思索。謝鴻均跨出繪畫單一媒材的整體空間裝置《陰性空間——未能終結篇》,指向自身多重斜槓的身分及其統一的精神領域。高俊宏的《無煙》召喚了1980年代藝術家年少時期的煙霾記憶,連結起1980年代「新竹李長榮化工廠事件」關於空汙與水污染的環保運動與鸞堂降筆會在日殖時期的戒煙運動,藉由空間裝置形塑現代與前現代的兩股煙的疊影。陳泓易的《向藝術法則致敬》則在形塑自身的文學迴響與台灣當代藝術萌生的情感教育之間建立起無形的共融情境。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陳泓易的《向藝術法則致敬》。(藝術家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雪克的作品《1989》。(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張立人的作品《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藝術家提供)
最後的大展間內,則呈現雪克《1989》、洪鈞元《你是哪裡人——1981》、張立人《戰鬥之城——SNG特別節目》、許哲瑜的《副本人》、美的建設團隊(成員為林玉婷、林建志、林君安、凌宗魁、楊佳、蕭文龍)的《理想房屋》幾件裝置作品。審視台灣戰後集合住宅史上建築美學的《理想房屋》,甚至還透過玻璃地面、與一層劉秋兒的「抵抗就是美」相通,呈現弔詭式的首尾相接。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由林玉婷、林建志、林君安、凌宗魁、楊佳和蕭文龍組成的「美的建設」團隊的裝置《理想房屋》。(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劉秋兒多年來對於社會思考與參與抗爭行動實踐所代表的檔案「抵抗就是美」系列。(藝術家提供)
策展人高千惠如是闡述「少年當代」展的核心理念:「透過擾動的時間性,『以反身性的批判思考』與『以創作者為主體的實踐』,作為藝術介入社會的方法,並提出一個屬於個人與公眾記憶所能共享的當代藝術世界。」這一在當代館梳理台灣當代藝術史的企圖心、以及高千惠在屬於菁英語彙的當代藝術與大眾文化之間建立起真實對話的努力之下催生的展覽,將持續至10月,為公眾帶來不一樣的當代藝術在地體驗。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展出藝術家許哲瑜的作品《副本人》。(藝術家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主視覺。(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

展期:2019.07.20-10.13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嚴瀟瀟(Yan Xiao-Xiao)( 165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