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修復完成大公開!靜嘉堂的重要文化財・國寶・未來的國寶: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舉辦紀念

修復完成大公開!靜嘉堂的重要文化財・國寶・未來的國寶: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舉辦紀念

本展迎來靜嘉堂@丸之內開館三週年,將齊聚靜嘉堂引以為傲的東洋繪畫珍品,為紀念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的舉辦,本展將以岩﨑彌之助(1851-1908/三菱第二任社長)、小彌太(1879-1945/三菱第四任社長)父子,以及靜嘉堂曾於博覽會展出的作品為開端,展示3件國寶、17件重要文化財、10件重要美術品,並望藉此機會,以「未來的國寶」之名,再次介紹靜嘉堂欲傳後世的館藏作品。

本展迎來靜嘉堂@丸之內開館三週年,將齊聚靜嘉堂引以為傲的東洋繪畫珍品,為紀念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的舉辦,本展將以岩﨑彌之助(1851-1908/三菱第二任社長)、小彌太(1879-1945/三菱第四任社長)父子,以及靜嘉堂曾於博覽會展出的作品為開端,展示3件國寶、17件重要文化財、10件重要美術品,並望藉此機會,以「未來的國寶」之名,再次介紹靜嘉堂欲傳後世的館藏作品。

本館自平成十一年(1999)起,為守護與傳承文化財,以國寶與重要文化財為中心,持續進行修復的事業。此次修復完成並重現光采的作品群,以詩書畫合一的水墨畫與文人畫為主,與岩﨑父子的文人審美趣味相得益彰,誠摯希望本展能成為觀眾深入體會東洋繪畫精神的契機。

岩﨑家(靜嘉堂)與博覽會

日本首次正式參加萬國博覽會,是在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日語的「博覽會」一詞也是由此誕生,最早出現在1865年發布的官方文件中,記錄為「法國博覽會」。福澤諭吉在《西洋事情》中解釋,「博覽會」為一種產物盛會,將各地的名產、產業、古物奇品匯集一處,展示於全世界的人眼前。其中舉例提到的「古代名器」、「書畫」等,即是今日所稱的藝術品。可以說,於博覽會上展出的文物,正是當時日本各領域的代表作品。

本單元將概覽岩﨑彌之助於1895年第四回內國勸業博覽會、1900年第五回巴黎萬國博覽會,以及岩﨑小彌太於1910年日英博覽會、1936年波士頓日本古美術展覽會、1939年柏林日本古美術展覽會、1939至1940年金門萬國博覽會中所協助展出的藝術品。其中,本文將重點介紹代表彌之助時期的作品,即第四回內國勸業博覽會的參展品;以及代表小彌太時期的作品,即日英博覽會的參展品。

圖1  明治二十八年(1895) 野口幽谷作〈菊雞圖屏風〉,絹本設色,各162.8×365.6公分,前期展出右隻,後期展出左隻。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野口幽谷所繪〈菊雞圖屏風〉(圖1),為1895年第四回內國勸業博覽會的參展作。此博覽會為紀念平安遷都1100年,首次於京都舉辦。當時由京都府知事中井弘(1838-1894)策劃,在美術館中舉辦東、西日本畫家的屏風畫競賽,受到媒體關注,彌之助應中井之邀提供資金援助。展出的11件作品中,現今有8件收藏於靜嘉堂,此屛風即其中之一,當年榮獲妙技二等獎。野口幽谷於1893年受任帝室技藝員,是日本明治時期的代表性畫家。本作描繪秋陽之下白菊與黃菊盛開,配以公、母雞的昂然之姿,畫面洋溢著生命力,幽谷擅長繪製豐饒的花鳥畫,這是其中的代表作。15年後,1910年此作亦於日英博覽會中展出。

日英博覽會雖然只是個兩國間的展覽,但當時的日本投入史上最高的參展經費,展出規模十分龐大,包含國寶在內,共有古代藝術品1138件與當代藝術品(同時代的藝術品)263件。岩﨑小彌太於該會展出包括野口幽谷〈菊雞圖屏風〉(圖1)、瀧和亭〈松鶴杉鹿圖屏風〉(毀於關東大地震)及尾形光琳〈松島圖屏風〉(毀於關東大地震)等八件作品。其中最受矚目者,為歷史畫先驅菊池容齋(1788-1878)所繪製的〈阿房宮圖〉(圖2)。

圖2  江戶時代(19世紀前半) 菊池容齋作〈阿房宮圖〉,絹本設色,161.5×110.9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此作為一幅壯闊的山水畫,細膩地描繪了秦始皇的阿房宮被項羽放火焚毀的場景。建築的線條以尺規描繪,火焰與煙霧則以水墨風呈現,再灑上金泥。畫法承襲中國古代的青綠山水畫,右下施以金泥落款「容齋逸士」。以烈焰表現秦朝滅亡之景,此種「阿房宮圖」的題材前所未見,可謂容齋所獨創,此等巨作堪列為未來的國寶。

修復後首次公開!詩畫一致之繪畫

在東洋繪畫中,畫面上常見與作者或作品相關的題詩或題贊,這多源自中國詩畫一致(詩畫同源)的思想。自宋代以降,文人間視詩、書、畫為三位一體的藝術。在日本,自室町時代起,此思想由禪僧們體現於「詩畫軸」、「書齋圖」等作品中,並於江戶時代後與文人畫(南畫)一同興盛。有趣的是,靜嘉堂所藏的繪畫作品,有35件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其中詩畫軸與文人畫多達17件。在1970年的大阪萬博,靜嘉堂曾出展7件詩畫一致的繪畫。由彌之助與小彌太所蒐藏的這類作品,戰前至戰後一直備受高度的評價。

圖3 重要文化財 明(17世紀) 倪元璐作〈秋景山水圖〉,絹本水墨,113.6×50.9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其中,明代倪元璐(1593-1644)所繪〈秋景山水圖〉(圖3)即為代表之一,亦是重要文化財。本作題詩表明,此畫為送別遠赴南方的友人所作。倪元璐為李自成之亂時殉明的烈士,此作的筆墨表現生動,極具臨場感,曾出展於1970年的大阪萬博。此外,中國繪畫的部分還有陳紹英〈夏景山水圖〉(前期展出),此作為重要文化財,畫家承襲了吳鎮的風格,描繪出獨坐書齋讀書的高士;以及王鐸的〈夏景山水圖〉(後期展出),此作為慶賀與友人同時及第而三度自題;最後是國寶,因陀羅筆、礎石梵琦題的〈禪機圖斷簡〉。

圖4 重要文化財 永享五年(1433)題〈聽松軒圖〉,紙本墨畫淡彩,100.1×31.6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日本的詩畫軸方面,在1970年大阪萬博展出的有重要文化財〈三益齋圖並序〉(前期展出),相傳此作為周文筆,附八位高僧的贊與玉畹梵芳的序,圖與序分成二幅作品流傳下來;以及五位禪僧分不同時期題贊的〈聽松軒圖〉(圖4);和送別題材的代表作品〈蜀山圖〉(圖5),此作亦是重要文化財。

圖5 重要文化財 室町時代(15世紀)〈蜀山圖〉,紙本墨畫淡彩,73.7×30.3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未來的國寶!

本單元介紹的是定位為未來國寶的作品,前期將聚焦於謝時臣的〈四傑四景圖〉與菊池容齋的巨幅作品。

圖6 重要美術品 嘉靖三十年(1551) 謝時臣作〈四傑四景圖〉,絹本墨畫淡彩,各186.3×95.4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前期展出)。

中國明代中期的職業文人畫家謝時臣(1487-1567以後)於嘉靖三十年(1551)繪製〈四傑四景圖〉(圖6),為大型的四季山水畫,由四幅畫面組成,描繪中國古代的四位英傑,春秋戰國的蘇秦、西漢宰相朱買臣、西漢韓信與北宋宰相呂蒙正在困頓時期的逸事。

另一方面,活躍於幕末至明治時期的菊池容齋於天保十二年(1841)與天保十四年(1843)創作的〈馮昭儀當逸熊圖〉(圖7,譯註1)、〈呂后斬戚夫人圖〉(圖8),皆是在江戶時代以前的掛軸中,除去部分的佛畫,極為罕見的巨幅作品,題材取自《漢書・外戚傳》中西漢女傑的故事。

左:圖7 天保十二年(1841) 菊池容齋作〈馮昭儀當逸熊圖〉,絹本設色,215.6×166.5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前期展出)。
右:圖8 天保十四年(1843) 菊池容齋作〈呂后斬戚夫人圖〉,絹本設色,215.6×166.5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前期展出)。

雖然創作背景各異,但兩位畫家皆以罕見的中國古代故事為題(歷史畫),並以巨大的畫面展現。後者係應旗本久貝因幡守正典(1806-1865,譯註2)之請而作,前者亦推測為特別委託。畫家將此類帶有奇特思想的題材,以可供眾人共賞的尺寸繪製,其用意與懸掛之處,都令人玩味。無論如何,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巨幅畫,顯然也為明治時期的文人所喜愛。

後期將展出相傳為周文所作〈四季山水圖屏風〉(圖9)與式部輝忠〈四季山水圖屏風〉(圖10)。15世紀後半至16世紀,日本盛行繪製唐畫風格的四季山水屏風,這兩件近年才修復完成的作品,皆作於該時期。

圖9 重要文化財 室町時代(15世紀) (傳)周文作〈四季山水圖屏風〉,紙本墨畫淡彩,各154.5×328.7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周文為室町中期(15世紀前半)活躍於京都相國寺的畫僧,後任室町幕府的御用畫師,其生卒年與真蹟多不詳,但他確立了詩畫軸的形式,並在屏風等大畫面上創造出水墨山水的典範,影響後世的水墨畫家。另一方面,在關東地區,與鎌倉五山的禪僧們來往的祥啓,以及融入狩野元信風格並形成獨自畫風的式部輝忠,亦大放異彩。

圖10 重要文化財 室町時代(16世紀) 式部輝忠作〈四季山水圖屏風〉,紙本墨畫淡彩,各153×328.7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這兩件屏風雖無詩文題跋,但皆以雄渾山水為背景,描繪文人活動的情景。特別是式部輝忠的作品,右屏風描繪琴棋書畫與伯牙彈琴(圖11),左屏風則細緻描繪出剡溪訪戴(圖12)等歷史故事與人物,色彩極為豐富。觀者可在畫前體驗「臥遊」之趣,彷彿身臨山水之境。

圖11 重要文化財 室町時代(16世紀) 式部輝忠作〈四季山水圖屏風〉局部,伯牙彈琴,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圖12 重要文化財 室町時代(16世紀) 式部輝忠作〈四季山水圖屏風〉局部,訪戴,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渡邊崋山與彌之助・小彌太父子(前期)/靜嘉堂的國寶─宋元文物精華(後期)

展覽前期的最終單元,將介紹岩﨑父子所景仰的渡邊崋山作品。
田原藩士渡邊崋山(1793-1841)博學多才,既研儒學亦通蘭學,研究海外情勢並向幕府建言,卻於蠻社之獄(譯註3)中自刃而亡。他擅長繪畫,以逼真描繪師友形貌的肖像畫著稱,此外,他的花鳥畫寓含海防思想,山水人物畫則具警世意味為其特徵。崋山的一生為民為國盡忠,也被收錄於明治時期的教科書中,深受世人尊敬。

圖13 重要美術品 江戶時代(19世紀前半) 渡邊崋山作〈月下鳴機圖〉,絹本設色,127.3×56.7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前期展出)。

靜嘉堂收藏的崋山作品,包括兩件重要文化財與一件重要美術品,並以此為中心,典藏豐富的日本文人畫(南畫),這些作品在靜嘉堂收藏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岩﨑小彌太臨摹崋山畫作,並由松方正義(1835-1924,第四任、第六任內閣總理大臣)題詩,雙幅的〈月下鳴機圖〉(圖13),別具意義。岩﨑父子以及因為遠親關係,而為彌之助墓碑撰文的松方正義,皆對崋山的精神深有共鳴。

後期的部分,作為本展的壓軸,將呈現靜嘉堂引以為傲的宋元文物精華。

圖14 南宋(13世紀) (傳)馬遠作〈風雨山水圖〉,絹本墨畫淡彩,112.6×56.6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自中世以來,中國宋元文物一直是日本人心中的憧憬與典範。靜嘉堂所藏的7件國寶中,有南宋時代相傳馬遠所作的〈風雨山水圖〉(圖14),以及元代文人趙孟頫〈與中峰明本尺牘〉(圖15),後者由小彌太的漢學老師諸橋轍次(1883-1982)於北京斡旋取得,這兩件作品在繪畫史與書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圖15 國寶 元(14世紀) 趙孟頫作〈與中峰明本尺牘〉,紙本墨書,各27×19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後期展出)。

此外,彌之助令靜嘉堂文庫名揚世界的契機,是擁有曾為陸心源收藏的宋版書,其中有18件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而由小彌太所購得,現存完品僅三盞的國寶〈曜變天目〉(圖16),更可說是靜嘉堂的代名詞。作為開館三週年紀念,誠邀各位盡情欣賞岩﨑父子所蒐集的7件國寶中,3件宋元文物的魅力。

圖16 國寶 南宋 建窯〈曜變天目〉(稻葉天目),高7.2公分,口徑12.2公分,高臺徑3.8公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註釋:

註1 當為「擋」之意,逸為「逃脫」之意。
註2 原姓名為久貝正典。「旗本」為上級武士,直屬將軍近臣。「因幡守」為官職名。
註3 指天保十年(1839),江戶幕府為維護鎖國政策而鎮壓蘭學學者事件。

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舉辦紀念
修復完成大公開!靜嘉堂的重要文化財・國寶・未來的國寶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前期2025/10/4-11/9;後期11/11-12/21


原文載於《典藏.古美術》398期〈修復完成大公開!靜嘉堂的重要文化財・國寶・未來的國寶──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舉辦紀念〉,作者:吉田惠理(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學藝員)。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修復完成大公開!靜嘉堂的重要文化財・國寶・未來的國寶──2025年日本世界博覽會(大阪・關西萬博)舉辦紀念〉頁面預覽。
吉田惠理( 1篇 )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學藝員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