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翫雅集大展的油畫展品中,西方當代藝術的遺珠之憾,莫過於收錄於圖錄,卻未能於史博館展出的李希特《瑪莉安妮阿姨》、培根《佛洛伊德肖像的三幅習作》等作品。這是連許多西方收藏家都無法企及的收藏高度。畫作的擁有者,就是清翫雅集成員中的藝術投資天王,陳泰銘。

在中國古董到華人現代藝術精品進出間創造的獲利,以及促進收藏市場的流動性與價值成長,陳泰銘在亞洲收藏市場裡,當之無愧地位列前三甲,華人藝術投資天王的名號,也因而穩當地落在他頭上。當前許多叱吒拍場的中國大陸新富藏家高價競得之作,幾乎都與陳泰銘有關。

陳泰銘,一貫地優雅收藏,再優雅賣出,嗅不出一絲投機。由於他的實力,加上縱橫商場的談判手法,只要他肯釋出作品,拍賣公司都得投入龐大成本精力,來行銷他的收藏。在「產品力」優,「包裝力」又無懈可擊地兩強相加下,讓陳泰銘的收藏品牌幾乎無往不利。

無數從千萬到億元港元身價的精品,就因有著陳泰銘收藏的血統,在市場上創下無數傳奇。2011年,華人油畫第一高價的常玉《五裸女》;2010年,中國書法第一高價的黃庭堅《砥柱銘》;2008年,以6786萬港元成交的清宮廷畫家金昆等人聯合繪製的御製《大閱圖第三圖:閱陣》手卷﹔以及2720萬港元成交的郭柏川《北京故宮》……。再加上早年創下紀錄的陳澄波《淡水夕照》和廖繼春《運河》,無數的好作品透過陳泰銘的購藏再釋出,創造了收藏市場的流動性。而他也藉由不斷地購藏、釋出,來淘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收藏逸品。


陳泰銘豐厚的收藏庫房連曹興誠也感嘆,有時候真是「他丟我撿」。武俠作家金庸是這樣寫天地會總舵主:「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在藝壇可改成:「平生不識陳泰銘,就稱藏家也枉然。」陳泰銘帶領國巨基金會,早早設定的三大收藏路線,就證明了他的超級眼光。從「華人現代與當代」、「西方現當代」,再到「宮廷御用品」。從張大千、常玉到趙無極,從培根、沃荷到李希特,從清官窯到大閱圖,陳泰銘愈收愈精,一路淘選汰換宛如市場先知的眼光,最讓藏家欽服。這兩年全球收藏市場熱到不行的李希特(Gerhard Richter),陳泰銘此次就貢獻其精品給清翫圖錄刊載。例如《瑪莉安妮阿姨》一作,陳泰銘早在2006年倫敦蘇富比以213萬英鎊的代價購進,如今若釋出市場,估價恐怕令人咋舌了。姑且不論陳泰銘在商場上的正反評價,在藝術投資的世界,他就是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