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探險家們好!自從2021年跟著老派博粉到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出任務後,是否又開始心癢難耐,想再來一趟探險旅程呢?穿上多功能背心、戴上帽子、背起登山包,動身前往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遊歷!
我們所在的這側位置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館前路上的入口,跟其他博物館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入口分為三個區域,右側的「太空劇場」、「科學中心」、左側的「生命科學廳」。現在,讓我們一起從左側的「生命科學廳」進入博物館!
任務一:跟遠古生物Say Hi!
一進到展廳,哇~這對又尖又長的象牙,好嚇人!從牠碩大的骨骼來看,目測約有1層樓高?!太壯觀了!你在動物園見過這種大象嗎?!
牠是「淮河古菱齒象」~原先生活在中國華北地區淮河一帶,但在冰河時期,中國與臺灣之間還沒有臺灣海峽,兩地是相連的,因此他們為了找到更溫暖的棲息地,一路向南跋涉到這塊新陸域發展,死後留下了遺骸被漁民捕撈時發現。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大型哺乳類動物也在這生活過,那就是「德氏水牛」! 我們一起往二樓走,尋找牠的蹤跡!
來到「古代人說故事」展廳入口,也就是我們這次探險最核心的區域。眼前這對向外延伸的牛角,比現今時代中的水牛牛角更短一些,沒那麼彎曲,卻又比黃牛牛角更為扁寬,它就是「德氏水牛」的頭骨。再往前走,則可以看見整座「德氏水牛」的骨骼樣貌。「德氏水牛」與「淮河古菱齒象」都是存在於約4萬至1萬年前更新世晚期的物種,可惜現在已經看不見牠們活著的樣貌了。
任務二:探索遠古人類生活樣態
跟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古生物們打完招呼後,讓我們啟動第二個任務,觀察遠古時期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
咦~注意到了嗎?!有一群住在洞穴旁、靠海的居民耶!最靠近海邊的男子,拿著一根長棍,長棍上方綁著一個尖尖的器物,不知道能捕到多少魚呢?後方兩位圍在木材堆旁,席地而坐的男人,旁邊的大石頭上放了兩隻魚,他們正要生火、烤魚來吃!而且,除了魚之外,還有一隻露出雪白色腹部的鯊魚,正被背對著我們的男子宰殺。看來他們今天漁獵的成果蠻不錯的。
再往鯊魚頭的方向看過去,有位蹲在地上的男人,把鹿皮釘在地上,不知道在思考什麼?或許是思考著這鹿皮的花色,跟洞穴裡那隻鹿角相當漂亮的梅花鹿花色,哪個比較好看?又或是思考著同伴什麼時候會把食物料理好?
這個造景呈現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長濱文化的先民們已知用火,透過捕魚、打獵維生的生活樣態。當時使用的工具以打製石器為主,例如砍砸器、尖器、石片器等,用來砸碎獸骨、宰割獵物、刮獸皮。
長濱文化是臺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史前文化,屬距今3萬年到1萬5千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代表。他們居住的洞穴是受到太平洋海浪侵蝕作用而形成的,臺東縣長濱鄉除了八仙洞外,還有其他海蝕洞,像是最大的「靈岩洞」、離地面最遠的「崑崙洞」等。這些海蝕洞散布於峭壁上,已不在海岸線旁,這是因為地殼抬升,造成現今環境已與數萬年不同的結果!距離地面越遠,代表形成年代越早。
認識完臺灣東部先民們的生活樣態,探險家們,我們來看看臺中的先民們在做什麼~嘿咻嘿咻,好熱鬧呀~兩位女性坐在地上用雙手揉捏長型、土黃色的泥土,好像我們捏黏土的樣子呀!!另一位坐在石頭後方的女人,將一圈一圈揉捏好的泥條組合起來,盤製成陶身;而一手伸進陶身裡,另一手拿著拍打板蹲著的女子,準備將繩紋拍印至陶身。有注意到這位女子腳邊有顆漂亮又圓滑的石頭嗎?這是「陶托」,他們用拍打板拍打陶身時,會拿著這顆石頭撐在裡面,陶身才不會變形。
探險家們是否會有個疑問?這顆石頭的形狀為什麼跟我們在長濱文化看到的石器不太一樣?!因為此時的技術已經進展到會使用磨製石器了!磨製石器沒有打製石器般的稜角,也比較精緻!這造景模擬的是距今4千5百年前到3千年前牛罵頭文化層,先民們製陶的樣貌。最後,有發現嗎?這排製陶女子的後方火堆旁,堆著許多暗紅色陶罐、陶碗,這些都是已經燒製完成的呢!
噢!等等,探險家們請小心,地上隱約有幾個石塊區隔開一具一具灰白色人骨,我們來到墓葬區了!這是模擬臺中安和遺址挖掘的場景,目前中部地區發現最早的墓葬群,屬於大坌坑文化層,距今6千至4千5百年前。
編號46的墓葬主人脖子上戴著一個像鯊魚牙齒形狀的玉飾,推測為英勇的象徵,只有男性才能佩戴。依據地質學研究,距今5千年前,臺灣西岸海岸線位置,與現在的臺中市中心相距不遠,從考古遺址中發現,許多聚落都有鯊魚牙齒堆積等遺留,顯示當時鯊魚與人類有一定的關係;然而臺中不出產玉,他們的玉是從哪裡來的呢?依據學者研究,是花蓮的閃玉,顯示當時臺灣東西岸已有交流。
另外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墓葬是安和母與子,一位約20-25歲的年輕女性,身高160公分左右,彷彿側身俯視著懷中這不到6個月大的嬰兒,令許多人動容。他們為什麼會以這種形式被葬在一起?又為什麼年紀這麼輕就過世了?探險家們不妨實際走訪一趟科博館《古代人說故事》展廳,看看考古學者有沒有相關的研究展現。
今天的探險之旅已來到尾聲。各位探險家,離開展區前,別忘記挑戰看看,如果你回到古代生活,能獵捕到多少動物呢!?
【博物館二三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北區,是1977年國家12項建設中,文化建設計畫的其中一座博物館,於1981年成立。其展廳分為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占地約87,276平方公尺。館舍理念以科學知識研究為基礎,致力於教育推廣,透過館藏展現自然資源、動植物生態的豐富、多樣面貌。
延伸聆聽
●藝起聊天EP.64│尋找鯊魚牙齒玉佩的主人-探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代人說故事》展廳 -feat.老派博粉 繆思長 朱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