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院長專訪〉收集昨日與今日的珍珠 專訪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

〈院長專訪〉收集昨日與今日的珍珠 專訪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

Q:貴院藏品的來源有哪些?也請介紹院藏特色。 A:目前有文物藏品24萬件,主要來源是出土文物,傳世文物也有,但…
Q:貴院藏品的來源有哪些?也請介紹院藏特色。
A:目前有文物藏品24萬件,主要來源是出土文物,傳世文物也有,但是不如出土文物占的比例大。河北是黃河流域人類文明發展較早的地方,在春秋戰國時期,北部屬燕國,南部屬中山國、趙國和魏國,地上地下都有很多文物,院藏文物的主要來源就是這些歷史遺存。到了兩宋時期,河北一帶戰爭頻繁,文化發展也相對不穩定,所以河北博物院藏品主要是唐以前的出土文物。
至於院藏特色,基本陳列共九個,包含六個歷史專題陳列「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抗日烽火─英雄河北」。特別是「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屬精品展覽,國寶級文物〈虎噬鹿屏風座〉、〈四龍四鳳方案〉、〈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都陳列在其中。另有三個藝術專題陳列:「北朝壁畫」、「曲陽石雕」、「名窯名瓷」。這些陳列都擷取河北歷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以滿城漢墓、古中山國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名窯名瓷、元青花、石刻佛造像等最具特色。希望透過精美的文物和現代化的展示手段,為觀眾呈現河北200萬年來的文明前後發展史。
河北博物院外景模擬圖。圖∣河北博物院
Q:若要推薦五件「鎮院之寶」,你會如何選擇?
A:只選出五件「鎮院之寶」,其實是很難的。我們在2014年的時候啟動了河北博物院「我最喜歡的文物」網路評選活動,透過投票和專家意見,最後選出了十件,所以只選五件真是很難取捨。如果一定要選,那麼第一件應該是在燕下都遺址發現的〈透雕龍鳳紋銅鋪首〉,這個巨大的鋪首長74.5公分,根據它的尺寸可以推算所屬門的高度,由門的高度又可以推算出燕下都的建築,該是非常宏偉的,說它是燕下都的代表器物應是實至名歸。
戰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長74.5公分,1966年易縣燕下都遺址老姆台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圖∣河北博物院
第二件就是譽滿天下的滿城漢墓〈長信宮燈〉,它曾在很多國家展出,大家都很喜歡。首先因為它展現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和鎏金技術,這是工藝之美;第二點是造型之美,它是一個漢代侍女的形象,侍女的面容與服飾都展現了當時人的真實風貌,帶有生活氣息,對現代人瞭解歷史有很大的幫助。除了穿著,還包括漢朝人的坐姿,雖然書上有記載,但是沒有實物,這個宮燈恰恰提供了實際的參照。另外,這個燈的視窗可以開啟、旋轉,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即我們的祖先是多麼聰明,他們怎麼讓銅燈更能聚光,從而照亮日常生活。而且〈長信宮燈〉還具有環保的功能,當時燃燒動物脂肪的煙比較大,銅燈設計借助侍女的袖口,把煙引到侍女的身體內,結構設計十分巧妙。它可以拆卸成七部分,便於清理內部的煙灰以及煙霧重新凝結成的脂肪。這些設計讓現代人都嘆為觀止,所以能贏得不同國家觀眾的普遍喜愛。
西漢〈長信宮燈〉,高48公分,1968年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圖∣河北博物院
第三件是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它的工藝非常高超,運用了很精細的錯金銀工藝,托底由三種12隻動物組成,分別為四隻鳳、四條龍和四隻梅花鹿。龍採用了單頭雙身的表現手法,構成了整體器物漂亮又複雜的曲線,龍身纏繞的間隙,有鳳昂首而出,神態生動,彷彿能聽到它正在鳴叫。另外,此案還採用了中國建築的斗拱結構,四條龍的頭伸出來以後,用斗拱的結構支撐起了案面。
第四件為「曲陽石雕」展廳的幽居寺北齊〈釋迦牟尼佛像〉,佛首曾於1996年被盜,身首分離了20年的時間,後來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收到了佛首,捐回給河北博物院,2016年終於金身合璧。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造像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尊佛像又是皇室造像,採用了曲陽特產的白石,藝術水準很高,如今它的身上還蘊含著兩岸一家親的文化內涵,堪稱我院的「鎮院之寶」。
曲陽石雕展廳。圖∣河北博物院
第五件就是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青花釉裡紅是很難燒製的,但這件蓋罐無論是青花、還是釉裡紅,發色都十分明豔,燒得非常成功,它的尺寸在元青花裡面也是比較大的,可以稱作元青花之王,具有很高的工藝和藝術水準。河北可以說是陶瓷大省,歷史上曾有過邢窯、定窯、磁州窯、井陘窯等名窯。這件〈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雖出自江西景德鎮,但它出土於河北,又能代表中國瓷器的燒造水準,所以也可說是「鎮院之寶」。
Q:貴院如何規劃九大常設展覽?希望為觀眾呈現什麼樣的河北?
A:河北博物院九大基本陳列的規劃,其實打破了原來省級博物館的一些規律,在布展時沒有按照以往的習慣布置成通史展,而是分析自身館藏特色,有重點地截取了歷史上最明亮的幾顆珠子做出專題展。雖然仍按照歷史脈絡來布展,但我們分配輕重,集中精力呈現我們的館藏特色,是按照這樣的思路形成了現在的九個基本陳列。我們希望呈現河北的地方特色,讓大家記住河北大地上產生的璀璨文明。
當然,做這樣的專題展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些觀眾還是需要有一個通史展。既然觀眾有這樣的需求,我們考慮還是做通史展,為觀眾說明河北的歷史。而且即使是做通史,還是可以強調河北省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的特點。比如戰國時代,河北大地主要是燕趙文化;再說南宋時期,北方大部分是遼、金的地盤,和南方的省分還是不太一樣。
如果說河北的歷史是一串珍珠項鍊的話,它上面的珠子是大小不一的,現在能不能串出一串大小比較均勻的項鍊出來,之後再突出其中比較大的幾顆珠子,這樣就可能呈現更完整的河北的歷史給觀眾。我們的布展一直得到業內的高度評價;但只要觀眾有需求,博物院就有改進的必要。可能大部分對於通史的需求來源於教育;學生們來參觀,還是需要對整個歷史有一個時間軸的概念。
名窯名瓷展廳。圖∣河北博物院
Q:我們對貴院展櫃玻璃極其透明、幾乎無反光的效果印象深刻,能否為讀者解說這種玻璃?
A:你說的這種玻璃不是特殊材質,而是現代玻璃技術的發展成果。玻璃的生產工藝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從不透明到透明,從透光率低到透光率高,從折射率高到降低折射率,從而更完美地呈現玻璃背後的東西。其實博物館展覽的呈現,一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提高。現在的玻璃工藝已經能夠生產低反光玻璃,透光度非常高,當光束透過玻璃,有極少的光線被反射回去,穿透率愈高的玻璃透光效果愈好。以前,我們拍玻璃背後的文物是拍不清楚的,容易聚焦到玻璃上,但是現在,我院不存在這種情況,透過玻璃拍出的照片都非常漂亮。
由於低反光玻璃的成本較高,所以當時我們面臨的抉擇不是用不用,而是是否要花那麼多錢。如果這種玻璃和普通玻璃價格一樣,我相信每個博物館都會選擇低反光玻璃。當時領導和技術人員達成的共識是:第一,用這種玻璃;第二,要降低成本。所以,我們直接跟玻璃商採購玻璃,再交給展櫃公司製作,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成本。在當時,河北博物院是中國第一家全部採用低反射夾膠玻璃做展櫃的博物館。這種玻璃不僅低反光,爆裂之後不會掉下來,可以有效地保護文物。低反射玻璃可以讓觀眾更清楚地看清展品,而且便於拍攝留影,讓每個觀眾都能留下更深刻的記憶。現在愈來愈多的博物館採用了這種玻璃,尤其是一些新建的博物館會來我們院裡考察。
Q:你認為博物館該如何參與社會教育?貴院現在提供哪些資源?
A:2015年中國國務院公布並實施的《博物館條例》,已經把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放在保存文物和陳列展覽之前,在國家層面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戰略高度。社會教育、文化傳承是保存、修復、陳列、展覽文物的最終目標。河北博物院在近三年間做了大量的社會教育工作,項目包括中華傳統節日裡的文化傳承、祭孔典禮等,還會根據不同的展覽、節日來舉辦社教活動,其中80%的活動針對未成年人,針對成年人則有文博講壇,到現在為止已有100多期。近期我們依託館內有特色的動物形文物,開展了「博物館裡的動物世界」活動,激發小朋友的興趣。另外,我們還舉辦了「小小美術家,快樂臨壁畫」活動,每期八堂課,最後小朋友們要自己創作一幅作品,現在大廳正展出他們的作品,我們還選了兩幅製作T恤。
博物館雖不屬法律規定的國民義務教育,但對公眾的教育作用卻舉足輕重。人們讀小學、中學、大學都是階段性的,而博物館能與公眾相伴成長;不同的人生階段的觀眾,來此的收穫也不一樣,這是博物館作為「教育機構」的神奇之處。
Q:博物館文創已經成為一股趨勢,貴院在文創方面如何布局?有哪些具有特色的產品?
A:我們從開館以前就為博物館文創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依託博物館資源開設商店。現在主要是四大系列:一類是大家比較喜歡的文物複製品;一類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創意產品,比如把瓷枕上的小孩釣魚圖案做成立體的香插,還因此獲獎;用漢代絹畫的圖案做圍巾、小錢包;或者把一些動物、人物,包括〈長信宮燈〉的侍女卡通化,做成Q版的小物件。第三類是藝術品;第四類是河北的國家級非遺作品,比如剪紙、皮影、瓷器、泥塑等。
做文創衍生品本質上不是為了增加收入,而是要讓歷史文化能夠融入現代生活,觀眾參觀完博物館,將這些紀念品帶回家,等於將文化帶回家。中華文化的傳承要融入人們的骨子裡,文創作品的開發就是傳承的必要手段。遙遠的文化完全可以與現代的生活結合起來,從而使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化。
Q:請與讀者分享你對博物館事業的期許。
A: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博物館應該更多地承擔起記錄近代和當代史的功能,不要到了明天才想到收集今天。若干年後,我們不能留給子孫一個斷了的歷史,不能讓他們無從尋找我們生活過的痕跡。
其實,1840年以後的東西都不太會被看作文物,一般也不會給定級別,很多只是做為資料。當代的藝術品總是感覺不如古代的好,現在中國國內很多博物館還是不收。但是,我認為一些當代藝術品可以代表我們這個年代的審美觀、價值觀和對文化的理解,應該告訴我們的後代。所以,這幾年我院也不斷地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致力於舉辦現代藝術品的展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博物館應當成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既然要參與,那麼收集現代藝術品也就理所應當。博物館能夠親自見證和記錄歷史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每天都有很多東西在消失,比如過去的答錄機、收音機、膠捲照相機,如果沒有人去記錄和收藏,都有可能淹沒在歷史的汪洋中,我們的下一代就永遠不會知道它們曾經存在過,不會知道我們的文化是怎麼傳承下去的。所以我的期許就是:博物館都能夠更加重視當今的歷史,把它很好地交給我們的下一代。
河北博物院外景模擬圖。圖∣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的歷史與現況
河北博物院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開放。現館舍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建於1968年,原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外觀仿人民大會堂的廊柱式建築。南區為新建區,建築周圍環以高大的廊柱,與北區建築相呼應。兩區總建築面積約5.3萬平方公尺,展覽面積2.1萬平方公尺。
回顧博物館發展歷程,早期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在於保存物件,心態上是朝向過去的。而現代博物館被賦予了做為社會公器的期待,還承擔著傳承歷史文化的任務,參與也促進社會的進步。如今,博物館不僅關心過去,同時也注視著未來。本刊專訪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請她以河北博物院為例,講述博物館的現況與未來。
〈院長專訪〉收集昨日與今日的珍珠 專訪河北博物院院長羅向軍
賴奐瑜( 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