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中國首見私人捐贈大學美術館 China’s First Privately-Donated University Museum

中國首見私人捐贈大學美術館 China’s First Privately-Donated University Museum

泰康人壽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空間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
泰康人壽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空間藝術總監,同時也是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策展人唐昕,說明此次展覽一共精選泰康藝術收藏中70餘件作品,「突出了泰康收藏以『人』─—藝術家的研究為總方向,以縱向的歷史線索和橫向的媒介線索為策展的主要脈絡。」展覽從1930年代開始,以十年做為一個劃分的基礎,在2000年之前主要呈現油畫和攝影,藉由攝影讓人了解油畫作品所處的時代現實,這也體現泰康空間對於藝術研究的一貫模式:從歷史的線索中尋找藝術萌芽與發展的途徑;而2000年後則聚焦於年輕藝術家的新媒介創作,以裝置、行為和錄像提示藝術未來的可能發展。特別是博物館的內部空間幾乎沒有一面垂直於水平的牆面,為呼應這樣的建築特點,作品多數展示於另外建置的展牆之上,刻意不採用線性的陳列方式,希望讓觀眾在曲折又開放的展牆之間,隨時能夠進入展覽、隨時進入任一段的美術史當中。
「聚變」描繪的是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的兩條線索(官方對藝術的期許和藝術家對藝術本體的探索)、兩種基因(中西文化)的相遇,時代的更迭變化與個體間所碰撞出的火花,所促成的今日中國藝術景觀。唐昕認為,1980年代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向西看,受了西方很強的影響,然而同時我們仍有自身東方人的血液和傳統,這些在這30年中可能不被強調重視,但卻是在身體裡頭抹除不掉的;無論是油畫、攝影或是新媒體,都是舶來的媒介,到了中國經歷怎麼樣的水土不服問題?產生種種融合與生存上的困境與突破,進而與自我的傳統鑄就出今天的樣貌?這便是「聚變」選擇1930年代有跡可循的攝影藝術開端做為展覽前提,企圖通過歷史觀下的個案研究所欲達到的目標。
沙耆│比利時同學像 油彩、畫布 90.5×70.5cm 1930年代
由於萬林藝術博物館隸屬於武漢大學,具體的營運管理在開幕之後將交由學校執行,李曉紅在新聞發布會上便曾指出相關構想,未來博物館將在地下一層開闢考古展廳,展示武漢大學考古系30年來的成果,並與其他博物館展開合作;而泰康空間目前尚無具體計畫,但有可能每年為博物館籌畫一檔當代藝術的展覽。此次開幕展已含括老中青三代湖北籍的藝術家,唐昕指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很希望與當地藝術生態能有更多交流和了解,也會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中國這麼大,只用『中國藝術家』來概括是不夠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緣特徵。」
萬林藝術博物館的成立,開啟了中國企業家向大學捐建美術館的先例,而從作品展示、交易、教育、出版,到學術主導下正在著手籌畫的泰康美術館,陳東升腦海中關於藝術體系的完整架構,已然愈見清晰。
做為美國洛杉磯最大的慈善家和藝術贊助人,布羅德(Eli   Broad)從營造跨行到保險年金,創建了兩家全球500強公司,多次名列世界富豪榜,亦長期獲《藝術新聞》(ARTnews)雜誌評選為十大最重要收藏家,除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私人收藏(Eli and Edythe L. Broad Collection)外,又於1984年成立布洛德藝術基金會(Broad Art Foundation),兩者合計擁有總值超過24億美元的作品,是眾多評論家心中最精彩的當代藝術收藏指標之一。2012年11月,由布洛德夫婦捐資興建的冠名美術館宣告完工,此案邀請到著名建築師哈蒂(Zaha Hadid)操刀,一棟以摺疊式的不鏽鋼外牆與玻璃組合而成的奇特建築,就此座落於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區之內。
萬林藝術博物館外觀。
美國是歐美少數未設立文化部組織的國家,然而收藏家在公共領域卻十分活躍,境內美術館的收藏約有90%來自私人捐贈;當中,在思想活躍的非藝術學院中建立美術館,拉近藝術與未來社會精英的距離,又或是在美術館的薰陶中,建構起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更是眼光獨到的遠見,此點從國際知名的大學校園內均設有相關的博物館或美術館便可見一斑。泰康人壽董事長與嘉德拍賣的創始人陳東升,便曾在參觀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與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校之博物館時,獲得了許多啟發,特別是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博物館裡的中國書畫與瓷器收藏,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萌生了為母校捐建一座美術館的想法,期許此舉能夠對於大學的美育與人文教育起到積極作用,「因為我是做藝術品拍賣起家的,又做泰康空間這種藝術公益事業,泰康人壽也有很多藝術品收藏,了解博物館的重要性,所以當思考要給學校做一些事情時,很自然就想到修建人文設施」,陳東升說道。
美術館內部展廳。
早於1970年代便由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擔任學院負責的武漢大學,培育出眾多經濟學名家,畢業於此的陳東升對此深感驕傲,而多項因素便在現任校長李曉紅的熱忱邀請下,最終於2013年遇合。歷經兩年多的籌備規畫與建造,在武漢大學迎接120年創校慶祝的同時,以陳東升父親名字命名的「萬林藝術博物館」在5月9日落成,當中,造價人民幣1.2億(以下幣值皆同)的建築費用全部來自陳東升的個人資金。隨後,他更捐出一批價值3,000萬的私人收藏,包含與武漢大學有歷史淵源的如曾任台灣經濟部長、同樣出身武漢大學的趙耀東舊藏,以及武漢大學首任校長,亦是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王世杰的書法;其二則是湖北當地藝術家如周韶華的作品;其三則是當代如張曉剛、方力鈞、何多苓等名家作品。
高帆、孟昭瑞│北平入城式 銀鹽紙基相片 23.5×29.5cm 1949.2.3
萬林藝術博物館的整體造型像是一塊巨石,周圍被綠樹環繞、毗鄰校園內的中心湖。由著名建築師朱?設計的獨特外形,靈感來自於陳東升畢業之際留在母校的一個祕密—1983年離校前夕,他曾在珞珈山頂的一塊石頭刻下一個「始」字,意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激勵自己永遠都是嶄新的開始,而後便北上打拼,此塊石頭雖歷經風雨,但至今猶在,博物館的造型即在呼應此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物,高達28公尺,前端懸挑跨度達到48公尺之長,故而大半樓體都處於懸空的狀態,極具施工難度;外立面則是用鋁合金一片片人工澆鑄、敲打與拼接而成,凹凸的手工感使其更像是從天外飛來的巨大隕石,故而「飛來石」之稱便不脛而走。在今天的武漢大學裡,仍然保留著一批古老的建築,例如一進門的宋卿體育館便是由黎元洪家族所捐贈,陳東升自我期許,「如果說建築承載歷史,那麼從體育館可以看到武漢大學是有捐助的歷史與傳統的,我希望這座博物館就像體育館一般,能成為一個經典性的建築、一個標誌性的建築,豐富與提升武漢大學的魅力,同時對於校友們回饋母校起到示範作用。」
曾於2012年獲得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的陳東升,早在2003年便創建了泰康空間,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收藏與發展研究,十多年來逐漸明確自身的定位,即「追溯與激勵」,針對已發生或成熟藝術家的項目進行再研究,同時關注與探索藝術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年輕藝術家的實驗計畫,至今已舉辦過數十個展覽活動,邀請200餘位藝術家參與。
胡向前│太陽 行為錄像 8分鐘 2009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