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中
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代表台灣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橫濱三年展、2009年亞太三年展、2012年上海雙年展、2013年北京攝影雙年展、「集群藝術獎」得主,2014年深圳國際雕塑雙年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英國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得主,北藝大傑出校友,2015年亞洲雙年展、2016年雪梨雙年展,2018年「台新獎」得主並再次受邀於上海雙年展展出,2019年巴西庫里提巴雙年展與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雙年展,文馨獎得主,2020年台北雙年展與2021年雅加達雙年展。1992至1997年曾擔任「天打那實驗體」團長、1994年楊德昌電影「獨立時代」美術指導、1997年與同學創辦「非常廟」、2006至2009年「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等工作。
專長為攝影、裝置及繪畫,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代表作品包括探討台灣主體性問題的《本土佔領行動》(1994)、顛覆中國近代史政治神話的《反攻大陸行動》(1997),以及探討後殖民主義的《天下為公行動》(1997~2000)與「行動三部曲外一章」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2002),2007年發表的《歷史幽魂》、《分列式》及《玉山飄浮》三件錄像,則以幽默手法對過往威權統治進行顛覆,2011及2013年的《萬歲》與《萬萬歲》則針對冷戰時期的台灣白色恐怖與軍事戒嚴進行反思。除此之外也透過攝影裝置手法,以「金碧山水」風格結合台灣民間充斥的怪力亂神現象,呈現台灣特有的一種虛假、疏離的「冷現實」,代表作品為《獸身供養》(2000)、《野蠻聖境》(2000)及《天堂變》(2001)系列;而另以銀箔結合攝影裝置的系列《死之慾》(2002)、《地獄頌》(2003),則試圖探討肉體與靈魂間的永恆議題。自2005年起整理過去十五年在台灣各處踏查所拍攝的廢墟照片,歸納了工業、神偶、建築及軍事廢墟四大部份,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特殊歷史背後中,所隱藏著的龐大意識形態黑洞,延續「人類歷史的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創作主軸。2007年後赴蘇格蘭高地駐村後開始繪製《忘德賦》(2007)、《世外塵》(2008~2012)、《如夢令》(2008~2011)、《恨纏綿》(2009)及《甜蜜蜜》(2010~2012)、《非常廟八怪》(2013)、《腦殘遊記》(2015)、《週休八日》(2016)、《寶寶》(2017)、《乖乖》(2018)、《離垢地》(2019)….,以「借屍還魂」策略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再將其轉化成個人生活或真實故事,試圖將宏大史詩文本轉化為私微自傳敘事,以「偽山水」策略對所謂的正統性進行篡位。2010年至2019年帶領三百餘位同學返鄉進行《海市蜃樓Ⅰ、Ⅱ、Ⅲ、Ⅳ、V、Ⅵ、Ⅶ -台灣公共閒置設施》拍攝計劃,以「臨終關壞」概念刺穿社會積習已久的「蚊子館」現象,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並間接促進政府內部改革。2016年至2017年以「永劫輪迴」概念完成《巨神連線》系列,探討台灣民間宗教信仰透過巨大神像所展現的「欲力奇觀」。2018年至2021年拍攝宮廟內的人造地獄《地獄空》,試圖捕捉台灣特有的「新變形主義」,呈現「業力的具體化」。2020年創建虛構的「犬儒共和國」,以寄生宿主中華民國為概念,探討國族新認同與新冷戰趨勢。
著有《台灣裝置藝術1991-2001》(2002)、《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Since 1999》(2003)、《台灣廢墟迷走》(2004)、《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2005)、《流浪在前衛的國度》(2005)、《廢島》(2007)、《姚瑞中》(2008)、《人外人》(2008)、《幽暗微光》(2009)、《逛前衛》(2010,合著)、《恨纏綿》(2010)、《海市蜃樓》(2010,編著)、《甜蜜蜜》(2011)、《海市蜃樓Ⅱ》(2011,編著)、《萬歲山水》(2012)、《萬萬歲》(2013)、《海市蜃樓Ⅲ》(2013,編著)、《小幻影》(2013)、《海市蜃樓Ⅳ》(2014,編著)、《Mirage》(2016,編著) 、《海市蜃樓V》(2016,編著)、《好時光》(2016)、《腦殘遊記》(2016)、《巨神連線》(2017)、《攝影訪談輯一》(2018,主編之一)、《海市蜃樓Ⅵ》(2018,編著) 、《攝影訪談輯二》(2019,主編之一)、《海市蜃樓Ⅶ》(2019,編著)、《禽獸不如:台灣雙年展》(2020)、《犬儒共和國》(2021)、《攝影訪談輯三》(2021,主編)、《地獄空》(2021)、《攝影訪談輯四》(2021,主編)…等書。策展經歷包括:「末世漫遊」(1997,三芝非常廟)、「幻影天堂: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2002,台北大趨勢畫廊)、「酷斃了」(2002,高雄新濱碼頭空間)、「非常不廟之漫畫一代」(2002,台南原型藝術)、「金剛不壞-台灣當代行為藝術錄像展」(2003,高雄豆皮藝文空間)、「出神入畫-華人攝影新視界」(2004,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行為藝術檔案展」(2005,台北鈷嶺街小劇場)、「好自在:行為錄像接力展」(2005,台北MOMA)、「台北藝術博覽會:超時空連結-台灣當代藝術空間與藝術村網路」(2005,台北世貿二館)、「禽獸不如:台灣雙年展」(2020,國美館)…等。作品曾被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亞洲美術館、關渡美術館、鳳甲美術館、桃園美術館、新北市立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美國舊金山Kadist藝術基金會、法國巴黎歐洲攝影之家、法國國家圖書館、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韓國全北道立美術館、澳洲MAMA美術館、麗水攝影博物館以及許多國內外私人單位典藏。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委員,以及文化部駐村計劃暨國際交流與藝術單位營運、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台北市文化局及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台北獎、高雄獎、南瀛獎、宜蘭獎、桃園美展、台北數位藝術獎、台北公共藝術、台北攝影新人獎、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劃、澳門藝術館、金門攝影獎、新北市美展、集保藝術獎、全國美展…等評審委員。曾兼任並客座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也曾兼任實踐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幻影堂負責人。
相關報導文章
2024.12.31
追尋光,覓得生命的出口——「有光 With Light 葉怡暄攝影展」
2024.10.11
【高森信男專欄】舉國歡慶:藝術史中的國慶日與國旗
2024.09.04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學校沒教的以及學校需要的
2024.06.06
新時代的分而治之?以《這不是個大使館》為例
2024.05.13
一窺2024台北當代藝博的市場銷售現象——它如何保持市場信心與新鮮程度?
2024.04.12
【想像力的政治】從動漫美學到想像力的政治
2024.04.11
V-Touch展覽|當代就是創造歷史,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2024.03.22
「陳松志:物外」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3D22):別境是眺望遠方、卻又告別此地
2024.03.19
論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思考當代「介入」繪畫之後的跨語境現象
2024.03.07
美術館的風景遊蹤──高美館「透景線:實境的疊隱與擴張」展覽
2023.12.27
「關鍵時刻」的躍升,個體經驗與人際網路串連:專訪亞洲文化協會執行長張元茜
2023.12.03
臺灣影像藝術家侯淑姿逝世,享年61歲
2023.09.12
台灣藝術家侯淑姿、姚瑞中、鄭亭亭赴約旦美術館展出,以攝影重新審視地緣政治邊界
2023.07.26
從台灣意識的歷史距離談錄像藝術中政治語境的世代差異
2023.05.31
我們個人的歷史與感性,不應該站在一個次等的位置上:第21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專訪
2023.05.26
侯淑姿女性影像書寫:高雄左營建業新村眷改下的家園記憶
2023.05.23
亞洲文化協會2023台灣獎助計畫名單揭曉,盼促藝術國際交流
2023.05.01
【國美館35周年】跨世代200件台美典藏精選展:與館內策展人黃舒屏、賴駿杰有約
2023.03.10
藝術家姚瑞中的「神鬼任務」:談攝影集出版門檻、藝術創作脈絡
2023.02.06
典藏藝術出版在2023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後記+熱銷書單
2023.01.08
姚瑞中《巨神連線補遺》導論:龍穴處必有廟宇,宮廟旺多見巨神(節錄)
2023.01.04
海與巴別塔—「海洋與詮釋者」
2023.01.04
藝術的電影性、對話與實踐: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下)
2022.11.23
臺北盆邊1993–1995:垃圾、噪音與地方美展實驗
2022.11.15
2023第19屆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入圍名單揭曉!角逐「世界最美麗的書」
2022.10.27
關於創作者的未來:「NEXT─台新藝術獎 20 週年大展」
2022.10.15
【古今之變/辯】非關傳統與當代,展現時代態度的問題意識:典藏古今雜誌聯合座談
2022.08.05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1:怪.力.亂.神─龐克.弗洛伊德之前
2022.08.04
【2022鬼月專題】南美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中嵌入的臺灣脈絡
2022.06.24
「眾神之都」活見鬼:臺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開幕
2022.06.01
新北市美術館首檔典藏線上展「廢墟再迷走」,開啟跨域虛擬感官體驗
2022.03.25
回顧「台灣館」參展13屆歷程,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不可能的夢」即將啟航
2022.03.09
北美館典藏品化身山水花器:WU garden聯名姚瑞中推出獨家「世外塵.花器」
2022.01.03
【異評】藝術史與藝術市場史(I)
2021.11.23
移動中的凝視:側記《再見,鍊,再見》張乾琦攝影藝術&鼎談會
2021.11.15
《地獄空》姚瑞中後記:一日三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鍾情黑白世界之單純
2021.10.21
ART TAIPEI 2021凝聚臺灣藝術實力,預展首日第一手畫廊直擊
2021.09.23
思考政治化集體歉疚的可能:評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2021.09.02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既殘酷又美好的廢墟影像
2021.08.02
多維度的「地方」複寫:勒法利計畫與C-LAB的「此曾在」
2021.07.23
攝影訪談輯3─黃建亮
2021.06.30
攝影訪談輯3─王俊傑
2021.03.18
【關鍵字專欄】狗(上)
2021.03.04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藝術-行動-社群」 高俊宏與陳界仁的做與不做
2021.01.25
箴言影片:從展覽的社會病理學敘事,看美術館的影錄轉向
2021.01.14
2020世代,臺灣當代藝術策展新勢力
2020.10.18
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登場,「禽獸不如」關照有情眾生
2020.10.05
【空總專題】綜看空總:專訪C-LAB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
2020.09.28
2020台北雙年展亮點作品搶先看,公眾計畫、開幕論壇細節公開
2020.09.24
以數位建置為踏板,於疫情下躍出同溫層的「#Stream C-LAB線上平台計畫」
2020.09.17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開展倒數一個月,藝術家名單、平行展與衛星展重磅公布
2020.08.07
在通往美術館的路上── 疫情中對美術館『靈光』之反思
2020.07.24
「秘密南方」中的冷戰前線:那些藏匿在典藏庫深處的全球南方主題作
2020.06.30
延續亞雙展藝術家策展模式,2020臺雙展宣布姚瑞中擔綱策展
2020.06.22
「喀邁拉如律令 Alohomora Chimera」:談歷史現場如何作為展場
2020.06.12
V-Touch展覽|「姚瑞中:犬儒共和國」正式開箱!
2020.05.15
表現的不自由:藝術呈現政治議題中的爭議
2020.05.07
首屆斐列茲線上展廳正式上線,耿畫廊為臺灣唯一參展畫廊
2020.05.06
「犬儒共和國」,一座廢墟般的外交機構:姚瑞中的「撩撥」政治學
2020.04.23
台北當代數位計畫「Taipei Connections」即將上線
2020.04.17
2020台北雙年展首波參展名單公布,展期因疫情順延一個月
2020.03.19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當壞學生開始編輯——1990年代校園地下刊物的笑聲與反叛
2020.02.25
2020當代館年度展覽公布,新任館長駱麗真持續推動前衛體質
2020.01.18
風格達人帶逛!一次掌握台北當代14件心頭好
2020.01.16
2020台北當代首日登場!直擊台灣畫廊的國家隊級藝術家名單
2019.12.18
耿畫廊 X TKG+分進合擊,耿桂英、吳悅宇母女當仁不讓
2019.09.23
其玟畫廊重新審視國際策略、重整資源分配,決定不參展倫敦斐列茲
2019.08.27
台灣的當代攝影實踐:檔案、後數位與裝置
2019.07.26
虛假且疏離的「冷現實」:姚瑞中的《人外人》
2019.06.24
【文策院專題】從文創到文策,國家隊少投資幾隊?重複報隊幾隊?
2019.03.15
專題|台南醫師收藏家林錦義:藝術構築孕育生命的搖籃
2019.02.19
黑船來襲,如何因應?直面台北當代藝博下的台灣畫廊主經營策略
2019.01.19
ONE ART Taipei 藝術台北盛大揭幕,打造飯博型藝博新指標
2019.01.17
2019年初最期待的藝術盛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展,迅速一睹全球頂尖畫廊
2019.01.11
從台灣境外國際藝博元年看台灣畫廊特質新象限
2018.11.10
2018上海雙年展「禹步」,進退之間的矛盾性藝術見證
2018.11.07
生態創作的哲思與想像
2018.09.27
「不是冰冷的實驗室,而是文化磁場」:賴香伶談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方案
2018.09.20
新世紀梵音信差,大佛小廟入快門:巨神連線姚瑞中與其餘音
2018.06.09
姚瑞中:全台一萬二千座廟宇神像白皮書,萬眾慾力無法擋
2018.05.24
複視型史觀︰注視「亞洲.策展/史II」系列講座策畫人呂佩怡的未竟空缺論
2018.05.24
台灣藝術家方偉文入圍亞太藝術獎決選
2018.03.06
第16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2018.02.09
為動物發聲!譚精忠策畫藝術義展
2018.02.05
祭典之變到戰鬥之邊
2018.01.24
全境觀伺之眼 談「巨神連線」系列的攝影實踐
2017.10.06
藝術之秋接力賽:大內率先開跑
2017.09.26
新南向政策1.6億文化預算恐仍敲不進東南亞國門
2017.09.25
解/嚴 台灣當代藝術面對戒嚴與解嚴
2017.07.12
南方:問與聽的藝術 進步的理想與被犧牲的聲音
2017.06.01
水墨的時代可能性 吳繼濤、姚瑞中聯展
2017.05.11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藝術之風,吹向國際,航向威尼斯!
2017.05.09
吳繼濤.姚瑞中 雙人水墨聯展
2017.04.13
「工業標地拓撲學」與「海市蜃樓」的協同過程與展示精神比較
2017.03.14
近未來的交陪 繞境與當代藝術的精神地理學
2017.03.10
如何與定形化的視覺知識告別?
2016.10.20
美學與建築的勇敢結合:忠泰美術館不景氣聲中品味開張!
2016.09.10
袁廣鳴在水戶藝術館
2016.06.17
打造台灣文化競爭力
2016.06.06
台灣當代攝影與紀錄片首度受到「歐洲攝影之家」典藏
2016.04.28
以策展式思考形塑概念 香港巴塞爾中的台灣畫廊
2016.04.27
關於林人中的「邂逅計畫」
2016.04.01
台灣限量原創版畫展接棒 未藝術展出「有印良品」
2016.03.23
在藝博潮流中覓徑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2016.03.11
台灣當代攝影四人展
2016.02.24
UP26 震在藝起.賑災義賣會
2015.12.18
2015「台北美術獎」公布得主 ! 首次由攝影類作品奪得首獎
2015.11.03
耿畫廊聯合開幕盛會
2015.10.26
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10.23
【2015台北藝術博覽會系列報導】開闊收藏品味
2015.09.14
曾文泉談「抄襲與挪用」
2015.08.18
都市權的復甦 從「亞細亞安那其連線」談起
2015.08.11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榮退 美術界盛大歡送
2015.08.04
熱力不間歇!2015暑期英倫藝術博覽展會報導
2015.08.03
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父紀念館館長交棒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