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樹
李梅樹 (1902-1983)
男,台北三峽人,1918年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自修油畫。1923年起參加石川欽一郎之「暑期美術講習會」。1929年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1933年畢業返台,與陳澄波等人創立了台陽美術協會。長期擔任公職、教職,1960年代後歷任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主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省展評審等職。
李梅樹創作多以台灣本土人物和風景為題材,紀錄不少台灣風貌,故里三峽地區的自然景緻為其經常出現的題材,人物方面以毫不矯造地描寫台灣女性作品最具特色,如〈露台〉(1950)、〈初夏〉(1952)、〈白衣小姐〉(1952)等作。1948年所做的〈黃昏〉、〈郊遊〉等作,展現人物群像的大構圖與流露社會關懷的意識。1950年後由於公務繁忙之故,其題材轉向描繪身邊的親朋,落實對人物、環境的現象描述,平實的風格以脫離印象派的技巧,對自然於光線的處理表現出個人的見解。[1]1965年後,在照相寫實主義傳入台灣之前率先以「描繪照片」的技法創作,藉由光線的明暗高反差,堅實有力的造形,呈現令人驚異的現實感,如作品〈新裝〉(1965)、〈春郊〉(1967)、〈河邊清晨〉(1970)、〈梳妝〉(1971)、〈假日閒情〉(1975)、〈晚餐後〉(1975)、〈春光〉(1976)、〈戲水〉(1979)等作,實為台灣寫實油畫的代表畫家。
[1] 王慶臺,〈真情紀事—李梅樹的鄉土世界〉,《台灣美術全集卷5 李梅樹》,台北市:藝術家,1992,頁25。
相關報導文章
2024.11.15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相遇在東京:關於不在臺灣的臺灣美術史故事
2024.09.16
臺灣抽象藝術先驅葉竹盛辭世,享壽78歲
2024.09.05
國寶《甘露水》首航東京,回溯名家輩出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2024.06.03
閱讀彙編史料,走向更高的遠方:《裝飾台灣的春天》謝辭
2024.05.30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2024.05.23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一段文化的傳承與重建,臺灣藝術資產之修復與保存
2024.05.17
2024梅樹月:歡慶臺陽美協成立90週年,裸婦作品「春色無邊」引爭議?
2024.05.16
2024初夏必看展覽盤點,典藏編輯精選全臺23檔展覽全攻略!
2024.04.27
收藏一個世代的身影:收藏家龔玉葉與青春印記策展人顏娟英專訪
2024.04.25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關於畫筆與顏料的另類「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史」
2024.04.20
臺灣藝術產業先驅南畫廊創辦人、藝術家林復南辭世,享壽83歲
2024.04.11
臺灣畫廊產業重要推手殞落,阿波羅畫廊創辦人張金星享壽86歲
2024.03.29
共創才有更美好的雙向交流:專訪臺灣首位藝術領域獲旭日中綬章獎者——林曼麗
2024.02.01
美術館導覽用「玩」的:串接小小孩最愛元素的藝術課
2024.01.15
國立臺灣美術館公布2024新年度展覽規劃:臺灣美術、亞洲交流、科技藝術成為亮點
2023.09.05
【黃心蓉專欄】守「藝」人的難題:藝術家資產管理的著名案例與解方
2023.08.22
近代台日博覽會的藝妓演出:眼花繚繞的始政40周年台灣博覽會表演(下)
2023.06.02
日本「騎龍觀音」到龍山寺「釋迦出山像」──近代日本與台灣佛教藝術
2023.05.17
【2023梅樹月】「山行譜曲」特展:台日88件作品回顧台灣山岳圖像記憶
2023.05.01
【國美館35周年】跨世代200件台美典藏精選展:與館內策展人黃舒屏、賴駿杰有約
2023.04.21
北美館開館40週年驚喜大禮:獲贈畫家倪蔣懷收藏文物近500件
2023.03.02
資深畫家何肇衢辭世(1931-2023):耕耘戰後台灣美術普及化的關鍵土壤
2023.01.23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2022.12.02
玉山銀行迎來而立之年,「畫家畫玉山」活動讓世界看見台灣
2022.11.25
【請問市長候選人6】人口最多的直轄市,需要什麼樣的文化政策?新北市的文化議題
2022.09.20
【小典藏|愛閱讀】來看!藝術家的自畫像 ─親子在高美館裡與畫對話
2022.05.26
陳英聲與朴潤元:日治台灣與朝鮮藝文創作者們的「殖民地之旅」
2022.04.11
陳澄波與他的好朋友:「人.間─陳澄波與畫都」在嘉義市立美術館
2022.04.07
風起,「蘆葦叢中美術館」夢可真?修補,新北市藝文搖籃,責任重!
2022.03.04
日本思文閣「大入札會」探秘:85年致力培育、傳承、推廣優秀日本文化
2022.01.18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年展覽重點,跨國合作、科技藝術與美術史回顧多元並行
2021.10.01
走向世界:北美館響應文協百年,再現日治時期經典畫作
2021.06.11
V-Touch展覽|順天藏品「回家」與「重建臺灣藝術史」
2021.05.17
【臺漫現場專欄】臺灣藝術史如何漫畫化─談歷史中虛構的必要性
2021.05.06
「專業」與「公眾」的困局── 談CCC創作集的問題與可能的未來
2021.04.26
李梅樹紀念館「梅樹月」活動,展出東京美術學校師生作品
2021.03.27
海外存珍,流轉回鄉:國美館順天藏品歸鄉展開幕
2021.01.20
【小典藏│漫畫專題】07.《百年爛漫》 國美館用原創漫畫漫遊臺灣美術史
2021.01.05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年展覽計畫,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將於3月展出
2020.12.16
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仍待補上的拼圖
2020.10.12
景薰樓2020年夏季拍賣,圓滿收槌
2020.09.29
李梅樹紀念館「梅樹月」開幕:石川欽一郎師承與珍貴照片重現臺灣
2020.09.22
【開放文化專題】一個私人美術館的開放實踐經驗:李梅樹紀念館維基館藏數位開放計畫
2020.09.08
【開放文化專題】為何需要開放資料,藝文授權政策的轉向與思考
2020.09.04
【開放文化專題】一個更開放的台灣藝文社群:現況、挑戰與想像
2020.08.31
出版華人藝術家全集,衣淑凡光照藝海,令人喝采!
2020.05.18
國際博物館日不出門: 開放博物館聯手16機構,線上展覽大匯聚
2020.04.22
愛臺灣,從愛臺灣藝術家開始!
2020.02.12
盧秀燕市長,切莫廢藝術而就草包
2019.12.13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藝術信託,為藏家和博物館找到連結
2019.09.10
動盪與亂世裡的藝術革新:1914-1945
2019.08.28
文化部重建台灣藝術史跨出重大一步:順天美術館館藏正式返台
2019.06.16
前輩畫家李石樵經典代表《市場口》亮相,「生命的旋律——李石樵紀念特展」
2019.05.29
奇麗之美,台灣寫實藝術的精微總集成
2019.03.06
典藏一段歷史——公立美術館的前輩藝術家典藏現貌與藍圖
2018.12.27
解構下的繪畫獨白──閱讀何肇衢的創作世界
2018.05.20
林曼麗為「駐日代表處」策劃專案推動文化外交
2018.02.05
祭典之變到戰鬥之邊
2017.12.08
「東方藝術殿堂」不應該是文化資產嗎?
2017.04.18
柳清松八十回顧與創作個展
2017.03.09
「八十臺陽 ‧ 再創高峰」特展
2016.04.13
三峽老街文化鑄鐵地磚無預警拆除 引發各界撻伐
2016.04.13
第40屆全國油畫展比賽徵件
2016.01.22
長流2016年度經典鉅獻
2015.10.07
向大師致敬—前輩雕塑11家齊聚中山堂
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