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 在遷徙中的情感之錨,屬於溝通的材質

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 在遷徙中的情感之錨,屬於溝通的材質

讓直覺戰勝你本來的意圖,讓混亂去取代直覺要分配好的東西。 —Alfredo Aquilizan 當…
讓直覺戰勝你本來的意圖,讓混亂去取代直覺要分配好的東西。
—Alfredo Aquilizan
當再次見到Ballikbayan Box熟悉的矩形尺幅,觸動的記憶是曾目睹照顧長輩的東南亞女性,將給孩子的玩具放滿整個箱子,似乎想努力填塞和彌補無法陪他們成長的缺憾,那是一個載滿淚水的容器,所有的物件都是家書與想念。在路由藝術展出的「地方之感:另一個國家計畫」,菲律賓藝術家阿奎禮贊夫婦(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作品《地址:另一個國家計畫》(Address: Project Another Country),即是以「Ballikbayan」(指一特定規範尺寸菲律賓人海外返鄉用來裝箱寄送的箱子,移工即是大量使用此箱子往返家鄉的族群),這個尺幅象徵著「共存於兩個國家之間」的鄉愁傳遞,也成為一種日記體般的物件截面,敘事著何謂我所珍愛的此時此刻,此次展出夫婦倆也運用在台灣收集到的物件,如1990年代王菲、近畿小子等錄音帶所象徵台灣曾經的港流、哈日高峰歷史,製造屬於台灣敘事的Ballikbayan。
阿奎禮贊夫婦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途經III:另一個國家計畫 PassageIII: Project Another Country 紙箱 尺寸依空間而定 2016 路由藝術提供
使用當地的素材、所在地的移工、居民舉行作品製作的工作坊,進行一場綿密關於物件與人際的日常編織,一直是他們創作持續的方式,此次便和台灣在地民眾與One-Forty(關懷移工的組織)的東南亞移工們合作,包括在畫廊現地製作的大型作品《途經III :另一個國家計畫》、《地址:另一個國家計畫》到牆上的小型作品《宜家的宜家》等都是以這樣的型態架構出來,標示出移民、遷移、記憶、家與歸屬等議題座標。志工的溝通常是參與式藝術家必須累積的製作技術,參與是否會讓作品或流程無法至善?他們回答「成果不是最重要的,而美學只是意外,我們僅是讓這樣的溝通發生。」也說明屬於族群間多方溝通的過程也許才是其作品至要成立的關鍵,如果參與式藝術也有著形式,屬於阿奎禮贊夫婦的是種奔放、溫暖包容的溝通質地。
阿奎禮贊夫婦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地址:另一個國家計畫Address: Project Another Country 二手物件 62x62x62cm 路由藝術提供
即便以紙箱、現地、多方製作存在許多材質與品質控制上的變因,夫婦倆也從不預設作品有機的進行會有何種最終的樣貌,但我們仍能明顯的察悟到作品多處的細節,與視覺配置上的精準,包括每個物件造型與材質間的相互關係和搭配,都是有突出的視覺語彙邏輯進行排列,或喜愛以「被使用」的物件為創作媒材,他們解釋因物件本身就有情感附著,「我們常做的工作就是把屬於那個物件最好的條件強調出來,僅是強調出原本就在那裡的特質。」如同情感之錨定位出最有闡釋性面向,即便是裝置也使用藝術家本能與身體性的生產方式,不是厚植文本、論述,而是透過視覺與手動,本能、直接的讓溝通堆積出理解差異的藝術現場。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