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游泳克:儀典式的大秀,成發史的小傳

游泳克:儀典式的大秀,成發史的小傳

《游泳克》分為〈序曲〉、〈幻境〉、〈虛實〉、〈流光〉、〈亂鬥〉與〈尾聲〉等六段演出,作品命題由創作論述的開門見山切入,《游泳克》以平民話的語詞「以克代課」而取其諧音,既有克服戰勝之意,也有咀嚼、說話的日常大量口腔運動之指稱。和過去兩年的「關渡光藝術節」來對照比較:2016年以11件裝置性展出,著重在地景式和光藝術;2017年則是同時有裝置展出,也有表演式的演出;而今年,則合成為一場名為《游泳克》的大秀。
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High Swimming》發表現場。(攝影/李洛伊)
由新媒體/科技藝術創作領域裡「學院一軍」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簡稱北藝大新媒系)所主辦的「關渡光藝術節」,以跨域性整合性展演的作品《游泳克High Swimming》(簡稱《游泳克》,註1),在11月底週末的北藝大游泳館發表三個場次。
《游泳克》的創作團隊由王福瑞、王新仁、林俊吉、姚仲涵、張暉明、葉廷皓、謝佑承、戴嘉明所組成,也另有策劃小組,以王福瑞、林俊吉、袁廣鳴、孫士韋、黃裕雄、戴嘉明、魏德樂來組成,可以理解的是以篇章段落集結而成的展演式呈現,統合能力和細節技術平行發生,從細節和媒材來看,各個藝術家過去擅長的元素不言可喻,所以即便沒有在節目單的篇章段落裡註明主創作者為誰,觀眾自然也能推測出各個段落的創作者。由整體架構的理解,「不分」篇章作者的集體聯名,也在於試圖淡化視覺藝術工作者以展覽概念的作品劃分界限,即使在一個以「秀」(show)的演出序列裡,區隔作品的不是展牆和物理空間,而是時間和登場序。
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High Swimming》發表現場。(攝影/王俊傑)
作品命題由創作論述的開門見山切入,《游泳克》以平民話的語詞「以克代課」而取其諧音,既有克服戰勝之意,也有咀嚼、說話的日常大量口腔運動之指稱。而《游泳克》論述裡的其中一語「我們都是克訊息的人,握有無限碎片卻難窺全局」,令我想起了去年在世大運開幕表演,同時肩負導演和聖火台設計團隊一員的林昆穎,他描述當代訊息流瀑的日常特點在「感知接收介面的習慣快速更迭」(註2),當時沒有在訪談文章裡刊出的側記,則是林昆穎認為現代人多重訊息接收的習慣,已經使得人類在面對各種訊息,並同時處理情緒、反應、行為的能力上,均處在一種「前所未有的進步」。
補充了這點世大運當時的排演心得,或許更能理解林昆穎所言「如何追尋『迷人而明確的任務』,未來對我將更為重要。以聖火台為例,它是一個裝置,但它更是一段秀。」尤其,視覺藝術在長期倚重作品意義上的永恆性或物質上的可典藏性,如何在當代跨域詮釋上,找到新的缺口或滋養方法。
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High Swimming》發表現場。(攝影/王俊傑)
於是,和過去兩年的「關渡光藝術節」來對照比較:2016年以11件裝置性展出,著重在地景式和光藝術2017年則是同時有裝置展出,也有表演式的演出;而今年,則合成為一場名為《游泳克》的大秀。而2017年的表演,則仍較為局部和陽春,除了和音樂表演串在一起,受限於資源分散,列為「特別演出」的《光芒》(Rays of Sonic Light)可能讓人聯想到的是「失聲祭」或「超響」。但無論如何,就去年的《光芒》最初規劃和移師到的雨備地點游泳館,出現了另類的好效果,也能解釋為何今年的「關渡光藝術節」是《游泳克》。
分為〈序曲〉、〈幻境〉、〈虛實〉、〈流光〉、〈亂鬥〉與〈尾聲〉等六段演出的《游泳克》,呈現出自去年世大運開幕表演、國慶光雕晚會、今年台中花博以降,新一股的新媒體藝術在節慶儀典式旋風的時代對照與其企圖。夾陳在這股儀典式的展演旋風,不光是單純跨域創作統合的意味,它也包含了這個在藝術創作世代交班的轉型、以及多少具有一定「國家隊」儲備班底的意義,在這個仍然於國際身分法理無法取得正統的台灣,儀典式的春藥,仍特別的有效。即使,這裡不是強國的水立方,而是鄰國的學院科技藝術「國家級儲訓隊」游泳館。
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High Swimming》發表現場。(攝影/王俊傑)
剖析了《游泳克》在當前儀典式展演旋風的需求以及其特殊的處境,自然我們也不適合以過度嚴苛的「純藝術展演作品」從而批評,倒是,《游泳克》所瀰漫的華麗儀典化意圖,倒是提醒了「藝術觀眾」一件事,化身為統合式跨域演出的作品,從來就不會是純藝術作品,它對於研發功能或demo功能的強調,甚至作為競爭式的選秀展演,恐怕都還更為恰如其分。
換言之,《游泳克》並沒有必要擔心,倘若將六個篇章段落各別註明創作者為誰,就會讓跨域性的整合作品在統合能力上受到質疑,就像表演藝術並不懼於在主創團隊裡,誰作為第一作者、篇章作者的權責歸屬一樣,而事實上,《游泳克》也企圖將表演內容的可能性,包容在其中。只是,看完《游泳克》之後值得繼續追問的仍是,作為篇章作者分段而論最為重要,或是這仍是某種儀典化先行的文本作者為主?(過去多半以劇作文本作者的周曼農,在演職團隊名義上為節目統籌)
這在觀看兩位女高音乘獨木舟高歌《花之二重唱》與《Ave Maria》,搭著漂浮水面的發光球體裝置,有著宛若張藝謀情調的橋段,所感受到的困惑,最為明顯。因為它同時最回歸了劇場式的統合式展演,令視覺作品舞台道具化和裝置化,但其前後篇章的作品,卻又十足霸氣地震懾了全場的表演性,此為《游泳克》較為矛盾之處。
2018關渡光藝術節《游泳克High Swimming》發表現場。(攝影/王俊傑)
誠然如此,《游泳克》仍不失為一個雖然類似學院國家隊成果發表會之夜概念下,充滿誠意的匯演。最值得一書的作品靈光,則應為第三篇章〈虛實〉,由葉廷皓操刀的雷射光束折射,對於光束和表演情境在節奏上掌控的能力,值得反覆回味。因為〈虛實〉除了巧妙運用雷射雙向對峙投放的效果(先從觀眾席正向地往對立面折射,再由逆向地朝觀眾正面折射),這個作品善用泳池表面粼粼的波光,讓原先冷峻如刀的光束產生了自然的溫度,也成為《游泳克》這個實則為競爭型匯演裡,最為令人難忘的一幕。〈虛實〉亦為2018上半年也同場呈演的藝術張暉明家與蘇文琪在國際劇場藝術節合作過《從無止境回首》之後,在雷射光束的媒材表現裡,另一個躍進的里程碑註腳推進。
2018關渡光藝術節主視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提供)
註1 「關渡光藝術節」第一屆發表始於2016年,理論上今年的《游泳克》應為第三屆,但不知何故,官方宣傳文字均寫為「2018 第四屆關渡光藝術節」。
註2 吳牧青,〈藝術青年主場——世大運開幕訪世大運開幕演出影像設計總監陳怡潔與導演林昆穎〉,《典藏.今藝術》,300期,2017.9。
吳牧青( 111篇 )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